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观察下边的字,再照样子写一写,并注意行款和布局。
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沈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坚韧(
rèng
)
茁壮(
zhuó
)
慰问(
wèi
)
...
B
.仰望(
yǎng
)
窥视(
kuī
)
板凳(
dèn
)
...
C
.气馁(
něi
)
缆绳(
lǎn
)
笨拙(
zhuō
)
...
D
.惩罚(
chéng
)
榜样(
pǎng
)
河堤(
dī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走头无路
莫名其妙
买椟还珠
平易近人
B
.异想天开
喜出望外
各势各样
翩翩起舞
C
.昙花一现
排山倒海
自食其力
专心致志
D
.慢条斯理
开天辟地
一丝不苟
兴高彩烈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B
.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C
.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D
.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
A
.爷爷的菜园里种满了西红柿、桃子、青葱、大蒜等蔬菜。
B
.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家乡的小河,那是我成长的乐园。
C
.春风化雨又一年,老王家的果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D
.在英勇的解放军面前,敌人只能落荒而逃。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的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
B
.这场汇集了民间绝技、传统工艺和民歌民乐的文化盛宴给市民带来了节日的享受。
C
.不知道是谁回过头说了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D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与
“
罗贯中
——
《三国演义》
”
最相似的一项是(
)
A
.宋江
——
《水浒传》
C
.贾宝玉
——
《红楼梦》
B
.吴承恩
——
《西游记》
D
.鲁迅
——
《闰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村边的那片竹林,从此不再寂寞了。除了
________
,还有
________
;除了
________
,还有
________
。
①绿色的叶子
②花色的衣裳
③妇女的谈话声与孩子的欢笑声
④春天的鸟语声与秋天的蝉鸣声
A
.③①②④
③
按要求完成句子。
(
1
)、我们学校在
“
六一
”
的时候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缩句)
______
(
2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仿写夸张句)
______
(
3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
(改为陈述句)
______
(
4
)、王军不好意思地对小明说:
“
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
(
5
)刷子李的绝活外行人不信。连内行人也不信,说要看一看。(使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
1
)
“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希望是努力出来的,是探索出来
的,是实践出来的。
(
2
)李勇是一名警察,别看他在罪犯面前刚硬强悍,回到家对女儿却充满了柔情与怜爱,
妻子常笑话他:
“
这哪还像个真豪杰、大丈夫呢?
”
李勇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
(
3
)《伯牙鼓琴》一文选自《
______
》。锺子期去世,伯牙
“
破琴绝弦
”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
4
)看着翻滚的黄河水,我们会吟出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闻着
淡雅的菊花香,我们会吟出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听着稻田里的蛙
鸣,我们会吟出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
5
)小说的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主题交流。
每天下课后,总有几个同学你争我抢地往教室外挤,老师总是告诫那几个不遵守规则的同学。
可他们满不在乎,觉得反正都要出去,谁往前挤,谁就可以早出去。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D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④
请说说你的看法,最好用上你积累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
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
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
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将啮其喉
( )
(
2
)信不诬哉
( )
..
1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4
、
__________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是:
(用原文回答)。
15
、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下面是端午节期间南阳的小明同学报名参加
“
华山三日游
”
时查询到的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仔
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
6月20日
南阳
晴
20℃~32℃
华山
6月20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
10℃~15℃
6月21日
晴
23℃~30℃
6月21日
阴,有阵雨
8℃~13℃
6月22日
晴
20℃~34℃
6月22日
多云转晴
10℃~13℃
77
.小明的出发地是
_____
目的地是
______
。
17
、
_____
。从天气预报表格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两地端午节期间的天气信息,分别是
_____
;
18
、根据这个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提出简短温馨的出行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向有关部门
求助,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些紧急求助的电话号码。下列电话号码按火警、治安报警、交通事
故、医疗急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
.
119 122 110 120
C
.
119 110 122 120
B
.
122 110 120 119
D
.
119 110 120 12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闽南春卷
张文华
寒冬还未走远,春已袅娜而至了。看着窗外抽绿的草芽,天空掠过的燕子,心也不再慵懒。
挽起袖子,做一份家乡闽南独特的春卷,用春的气息驱走冬的阴霾。
春卷,又叫薄饼,在闽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祭祖时人们都要吃春卷。所谓春卷,就是将各
种蔬菜切丝炒好,用饼皮卷在一起。做饼皮要用筋道的面粉,还要搅个鸡蛋,这样饼皮才有
嚼头。配菜原料可选的很多,有一样不可或缺
——
海蛎,清明前后海蛎是最肥美不腥的。闽
南春卷的主要材料有豌豆、肥瘦猪肉、海蛎、胡萝卜、地瓜粉、豆腐皮、鱿鱼、花生、葱、
海苔丝、油、盐、面粉、鸡蛋等。做法如下:第一步,把胡萝卜、豌豆分别处理成丝和丁后
加盐炒熟。第二步,把海蛎、地瓜粉、鸡蛋、葱、盐等混合做成海蛎煎后,切成约1/4掌心
大小的块状。第三步,将鱿鱼切成圈加盐炒熟,豆腐皮加盐炒熟,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条炒
熟。将炒熟后的猪肉、豆腐皮、鱿鱼、海蛎煎、胡萝卜丝充分炒混在一起(豌豆丁不用混入,
豌豆经过多次翻炒易软掉,会失去清脆的口感)。第四步,将花生炒香后,放入搅拌机内搅
成花生末后加入白砂糖。第五步,将面粉用温水和鸡蛋和好,小火烙熟成饼皮。第六步,在
做好的饼皮上涂辣酱或芥末等,将海蛎煎、海苔丝、豌豆丁和炒好的菜丝按顺序放到饼皮上,
卷好即可食用。吃时一般还要配上牛骨汤。若能忍着不吃,将春卷封口处涂上面糊,下油锅
炸成金黄色,皮酥菜嫩,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卷的习俗。杜甫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四时宝镜》中
也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春卷传至闽南,一变而成为清明节的应
节食品,据说与郑成功有关。清初,郑成功与清廷对抗,围困漳州7个月。此间漳州死亡
73万人,全城幸存者仅一二百,一时间城中尸体堆叠,一派惨相。守城清兵只得用草席裹
尸,草草埋葬了。幸存百姓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以春卷拟作草席裹尸,在清明时节食
用春卷,以示不忘。
但对我而言,吃春卷更是一种思乡情愫。小时候每到春天,我和弟弟的脸颊就会生皮癣,不
但不好看,有时还痒得想用手抓。母亲认定是我们的身体里缺乏营养,便用不同的蔬菜为我
们姐弟做春卷。说来也奇怪,平时最不爱吃的胡萝卜、豆芽,包装成春卷后,我俩竟毫不挑
剔,有时一次能吃三四个,这时母亲在桌边慈祥地看着我们,眼里全是笑意。对于在外的游
子而言,家乡的美食恐怕是无法抹掉的记忆。又是一年春来到,故乡却在千里之外,但愿从
母亲那里学做的春卷可以解我的思乡之愁。
(选自《都市晨报》,有改动)
20
、制作春卷的饼皮得搅一个鸡蛋,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
A
.丰富春卷的营养成分。
C
.使春卷的饼皮更有嚼劲。
B
.增强春卷的香味。
D
.使春卷的色泽更诱人。
21
、春卷的配菜必须经过的一道工序是什么?( )
A
.加盐和糖炒熟。
C
.切成丝或丁。
22
、哪一项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
A
.春卷的制作过程。
C
.春卷名称的来历。
B
.关于春卷的传说。
D
.春卷的形、色、香、味等。
B
.用盐、糖、料酒腌制几分钟。
D
.炒(煎)熟或炒香。
23
、把文中的地方风味小吃称为春卷,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
.食品流行的地域。
C
.制作食品的材料。
B
.时令。
D
.历史人物。
24
、
“
相传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卷的习俗
”
一句中,
“
相传
”
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
_________
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不断长高、长大。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
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
……
作文提示与要求:
(
1
)请以
“
我懂得了
__________”
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
2
)先补充文题,讲述故事要真实,表达真实的感受。
【参考答案】
***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沈从
文)
【详解】本题考查抄写句子。
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书写时要注
意
“
城、常、象
”
容易写错。
2
.
C
解析:
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
错误。坚韧
rèng
应为
rèn
。
B
错误。板凳
dèn
应为
dèng
。
C
正确。
D
错误。榜样
pǎng
应为
bǎng
。
3
.
C
解析:
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注意易错字的字形辨析以及形近字的写法。在本题中没
有错别字的是
C
项。
A
项:走头无路
——
走投无路
B
项:各势各样
——
各式各样
D
项:兴高彩烈
——
兴高采烈
4
.
D
解析:
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句子
“
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屋子里
的
“
黑
”
比喻成
“
地洞
”
。
B
句子
“
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
闪电
”
比喻成
“
带子
”
。
C
句子
“
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
“
云彩
”
比喻成
“
山
”“
马
”“
巨人
”
。
D
句子
“
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
鹰
……”
中的
“
也许
……
也许
……
也许
……”
是三个并列的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
D
。
5
.
A
解析:
A
【解析】略
6
.
C
解析:
C
【解析】略
7
.
B
解析:
B
【详解】略
8
.
C
解析:
C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注意句式的
对称
;
声对声
,
色对色
;
先自然
,
后人的活动,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
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
查确定。
9
.
A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05:0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005593400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