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促进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质
量的途径探析
摘要:五育并举即军国民、实力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和美感五项教育同
步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教师应该创新中小学
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促进思
政课课堂教学创新与完善,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和分析。
关键词:五育并举;中小学;思政课课堂
在实施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积极
开展思政课程,通过思政课程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念,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素质。为提升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应该将五
育并举理念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养,使学生不仅身心健康地成长,同时成为用户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承担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责任的优秀人才。
一、五育并举在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育道德,启发智慧
思政课本身就是教师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载体,通过思政课教
学,使学生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良好公民,并且带领学生
了解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护环境、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等。社会公德
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社会关系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保障良好的道德氛围
[1]
。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各项
美德,主要强化中小学生的家庭美德,包括男女平等、兄友弟恭、尊老爱幼等等。
中小学生应该具备传承中华孝道的意识,在五育并举理念的渗透下,激发学生的
感恩之情,培养学生两阿红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自律自强、明礼遵规。
(二)创新智育,推崇健康
中小学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对教育结
构进行优化,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构建智育体系。尤其在中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中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既要强化中小学生的技能、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也要关注学生健康。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不仅要开展智育活动,也要大力推崇
健康第一的培育观念,组织开展体育固本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体包括课间操、眼保健操等等,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施行,促进健康班级的建设。
(三)传承文化,劳动实践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该引导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据五育
并举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思政课
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深化学生的文化底
蕴。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的思想,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五育并举促进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一)融入五育并举思想,丰富教学内容
在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五育并举的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德育与各学科教学、考试测试结合在一起,促进教
学理念创新,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切入点,在常态化教学中融入五育并举的思想。
在德育方面,应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中国梦、四个自信
等内容教学;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梳理学生无私
奉献的精神品质;强化学生道德、美德、品德修养,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根据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也要合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志存高远并追
寻理想不断奋斗
[2]
。在智育方面,应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
并且有广博的见识,坚持追求真理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强体育、
美育和劳动教育。具体包括健全人格、文化育人、劳动技能教学等多项内容。在
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五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
标,同时融入系统思维,使学生掌握多种知识、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可
以开展主题教育、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与环境,潜移默化
地提升学生素质涵养。
(二)促进教师合作交流,丰富教学形式
班主任与思政课教师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要与其他学
生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着手,实现德育铸魂、智育提
升、体育强身、美育熏陶、劳动锻炼,构建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学
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五育活动计划表,详细罗列每个学习、每
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例如,在3月12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护绿主题
活动,以此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丰
富课外活动内容。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学习。一方面,要
完善校内课堂教学活动,采用“思想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将思政融入
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充分发挥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
。
可以积极建设网上课堂,为学生搭建智慧学习环境。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
人品德作为教学核心,根据中小学生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个人品德提升主题教育等多种教育活动,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同时共享学习
成果。教师可以搭建对外共享的学习交流平台,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教学形式,
搭建虚拟学习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教师
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
提升学生品质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开展话剧表演、
辩论、问答大赛等活动,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促
进思想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提升教学质量,教
师可以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和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之间要积极沟通和
交流,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结合在一起,发挥五育并举协同教育,有效提升教
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耿以侠.思政课一体化:让关键课程切实发挥立德作用[J].江苏教
育,2022(95):1.
[2]江兴龙.中职思政课落实“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J].新课程,2022(31):15-17.
[3]褚晓彤.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初中生劳动观培育路径研究[D].
青海师范大学,2022.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00:5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0768274025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