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

更新时间:2025-05-06 17:29:26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奕锦文)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

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

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

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

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

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

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

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

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

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

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

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06:1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095848403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文   学生   语文课程   发展   教育   学习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