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两性交往研究
一、问题提出
对于小学生的两性交往,教育学学者予以适度的关注。两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敏感的焦点
在于唯恐青少年过早触及“性”和“亲密接触”,以及禁区触动而影响学业。生活水平提高、小学生
生理发育提前和电视爱情剧的刺激等因素,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出现小学生早恋的现象。
这种走样的两性交往确定以后,加上偶像剧、青年男女交往的“旁敲侧击”,小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
剧情里的人物交往方式。
由于?魍辰逃?思想的保守和教师的顾虑,德育课本里罕见两性交往的内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
多认为小学生还不到两性交往的时期,其引导自然乏力。
查阅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两性交往的研究欠缺本土经验、归因分析及实证考察。
因此,本研究拟以笔者所调研的小学为研究对象,调查该校小学高年级学生两性交往的现状,以此对
小学生两性交往提供有效参考。
二、两性交往现状调查
1.访谈对象。主要采用访谈法,随机选取贵阳市尚义小学五、六年级16名学生(男、女生各占一
半)进行访谈。
2.访谈结果与分析。(1)异性交往与爱情、友谊的关系。
访谈发现:学生在“男女同学之间玩得好那算不算爱情”的回答方面存在偏颇,访谈对象中有些
学生认为玩得好只是关系好,爱情是大人的事;有些学生受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认为小学生不准谈恋
爱。也有些学生认为那算爱情,因为他们互相送巧克力,但是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理解爱情,只是把巧
1 / 4
克力当作爱情的象征。
在回答“与异性同学交往中是否存在友谊”方面,大部分受访学生回答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把两
性交往与友谊真正区分开来,认为两性交往是一种纯纯的友谊,显然没有正确理解友谊和两性交往的
区别。(2)异性交往对学习的影响。访谈对象中37.5%的学生认为异性交往对学习没有影响,62.5%
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学习,主要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从回答中可看出学生有意识地疏远异性,忌讳
在同学面前与异性接触。然而,健康的异性交往能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1](3)家庭对
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访谈发现:父母关系、父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受访学生正常的两性交往产生
了影响。由于受访者的父母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他们不禁止孩子与异性进行交往,这在某种程度上促
进了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4)学校对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
学校的德育引导会对受访学生形成正确的两性交往观产生影响。
有些老师对学生有一些偏见,认为总是男生欺负女生。殊不知,访谈对象中很多男生抱怨女生,
说她们暴力。受访的很多学生赞成学校开展男女同学交往的活动,因为能增进同学关系,但这正是学
校容易疏忽的地方。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男女交往活动,这可能与他们的社会认知有关。
(5)社会对学生异性交往的影响。受访学生主要通过父母、电视、网络等途径获取两性交往的知识,
这对他们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影响,让他们与异性的关系变淡,容
易想入非非。
三、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两性交往的因素分析
1.个体社会化水平。社会认知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
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儿童只有具备相应的认知技能才能掌握某些特定社会技能。学龄期儿童正处于
具体运算阶段,开始具备守恒能力。这种摆脱事物外表,推测内在变化的能力出现以后,使得儿童注
意到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特定规律性,进而用心理特点或特质描述这种规律性,如“我害羞、笨,他刻
苦”。访谈中了解到受访学生对爱情、友谊与异性交往认识不清,认为爱情是大人的事,两性交往是
2 / 4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09:3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08086403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