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3篇

更新时间:2025-05-06 00:53:17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古易云)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范文1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

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

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

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

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

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

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

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

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

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

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

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

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

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

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

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

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

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

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

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范文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

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

育前沿。暑假,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

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

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

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八年了,在这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

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以

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最近,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

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

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

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

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

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

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

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

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

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

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

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

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

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

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

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

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

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

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

评价。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实施确实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

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发的活泼与可爱,

同时也使我和我的学生们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

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寒假对

《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范文3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

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

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

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

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

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

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

系。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

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

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

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

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

发挥。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

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

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

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

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

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

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

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

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

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

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

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

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16: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328454045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数学   学习   教学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