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5-05-15 10:17: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亓庄静)

小学数学低段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

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

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

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

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

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

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

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

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

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

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

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

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

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16:4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337214045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数学   学习   过程   发展   基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