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
一、小学阶段
(一)小学生特点
1、开始步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校管理,接触系统的学习;
2、开始掌握规范的、书面的语言,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的思维;
3、开始有同学、集体的观念,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的生活,有意识的人际心理行为。
(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思
维的能力。
2、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
格个性。
3、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从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们的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三)小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集体生活、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
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
●教育内容(适应、意识、行为)
1.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校园、适应环境)
1 / 8
2.我成为小学生了(学生意识、角色意识)
3.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适应群体、适应集体)
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适应学习)
5.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激发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6.管住自己养成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7.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行为意识)
8.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
二年级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
培养学生意识和集体意识。
●教育内容(合群、乐学、自我认识)
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角色意识)
2.歉让、友善朋友多(交友体验、人际交往)
3.“三个和尚有水喝”(群体生活、合作精神)
4.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5.谁的发现好又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6.告别“小粗心、小拖拉”(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7.我是好学生我会做得更好(自我认识、自我意识)
2 / 8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20:4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48241405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