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综合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亮身高
125( )
;
一间书房面积有
8( )
;
一棵大树是
16( )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
4( )
。
2
.乐乐计划早晨
7
:
00
起床,起床时看到钟面如右图所示,他实际起床时间比计划晚了
( )
分钟。他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和去学校一共用了
40
分钟,乐乐到学校的时间
是早晨
( )
。
3
.大米
58
元
/
袋,请你估一估:
4
袋这样的大米,总价格在
( )
元和
( )
元之间,更接
近
( )
元。
4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支牙膏长
15( )
;
②一箱苹果重
12( )
;
③一张床长
2( )
;
④火车每小时行
180( )
;
⑤妈妈一天上班时间是
8( )
。
5
.从
6
1
0
4
这
4
张卡片中选
3
张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
( )
,最小的三位数是
( )
。它们的和是
( )
,差是
( )
。
6
.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
689
元,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格是
108
元,买这两样大约需要
( )
元。
7
.一张电脑桌的价格是
304
元,买
5
张这样的电脑桌大约要
( )
元。
8
.
59×6
可以把
59
看作
( )
来估算,大约得
( )
。
二、选择题
9
.一箱牛奶有
12
盒,姐姐和妹妹每人每天喝一盒,她们
3
天一共喝了这箱牛奶的
。
10
.
3500
千克
○5
吨,
○
里应填( )。
A
.>
B
.<
C
.=
11
.做一组口算题,甲用了
1
分
5
秒,乙用了
90
秒,丙比乙少用
10
秒。把他们三个人的
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12
.三年级(
1
)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有
8
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
9
人,两个小组
都参加的有
3
人,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共有
( )
人。
13
.在计算
408×5
的时候,其中
“4×5”
表示( )。
A
.
5
个
4 B
.
5
个
40 C
.
5
个
400
11
14
.淘气和笑笑都折一架同样纸飞机,淘气用了小时完成,笑笑用小时完成,比一
84
比,(
)。
A
.淘气折得快
B
.笑笑折得快
C
.两人折得同样快
D
.无法比较
15
.学校举行拔河和跳绳比赛,三(
2
)班一共有
32
人参加了比赛,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
有
20
人,有
18
人参加了拔河比赛。只参加拔河比赛的有( )人。
A
.
12
不同,这个图是(
)。
A
.
B
.
C
.
B
.
6 C
.
14
16
.下面的图形都是由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有一个图形的周长与其他图形
17
.直接写出得数。
30003
600250
2805
02020
2235272
1
5587799
700203
2982
369
503198
18
.列竖式计算,带
※
号的要验算。
357
+
416
=
604
-
258
=
580×5
=
406×7
=
782
+
139
=
※900
-
294
=
19
.脱式计算。
218×3
-
120
435
+
25×7
(
406
-
385
)
×3
20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
1cm
)
(
1
)画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并涂色;
(
2
)周长是
16
厘米的正方形,并徐色。
21
.
妈妈带了
300
元,买一个和一台,够不够?
22
.一艘客轮原有
205
人,中途有
79
人下船,后来又有
128
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
多少人?
23
.三(
3
)班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从学校到营地的路程为
200
千米,中巴车每小时行
70
千米。早上
8
:
00
出发,上午
11
:
00
能到吗?
24
.洋洋有
42
枚邮票,壮壮的邮票比洋洋的邮票少
35
枚,洋洋的邮票是壮壮的多少倍?
3
2
25
.修一条长
28
千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第二周修了,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7
7
26
.王伯伯在一块长
15
米,宽
9
米的长方形土地上,用篱笆围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做羊
圈,剩下的部分再用篱笆围起来做鸡窝。
(
1
)围羊圈的篱笆用了多少米?
(
2
)围鸡窝最少用了多少米篱笆?
27
.参加绘画小组学生名单
梅芳 李莉 王一鸣 汪小涵 王刚
夏芳 江帆 李大柱 肖芬 张博
李晓 乔婷 赵强 王雪
参加书法小组学生名单
夏芳 李晓 赵强 姚静 李伟
王雪 刘琪 汪莉 江帆 徐亮
王一鸣
(
1
)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书法小组的有(
)人。
(
2
)参加绘画小组和参加书法小组的一共有(
)人。
(
3
)根据题意在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人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
厘米
## cm
平方米
## m
2
米
## m
平方分米
## dm
2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亮身高用
“
厘米
”
作
单位,计量一间书房面积用
“
平方米
”
作单位,计量一棵大树的高度用
“
米
”
作单位,计量一
块手帕的面积用
“
平方分米
”
作单位。
小亮身高
125
厘米;
一间书房面积有
8
平方米;
一棵大树是
16
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
4
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
灵活地选择。
2
.
15 7
:
55##7
时
55
分
【解析】
实际起床时间是
7
时
15
分,用实际起床时间减去计划起床时间即可;用实际起床时间加
40
分钟即可,依此计算并填空。
7
时
15
分-
7
时=
15
分钟
7
时
15
分+
40
分钟=
7
时
55
分,因此乐乐到学校的时间是早晨
7
:
55
(
7
时
55
分)。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钟面指针的认识,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与时间的推算,应熟练掌握。
3
.
200 240 240
【解析】
由题意可得,将
58
分别估成
50
和
60
,再进行计算即可。
50×4
=
200
(元)
60×4
=
240
(元)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估算的应用,关键是将
58
分别估成
50
和
60
即可。
4
.
厘米
##cm
千克
##kg
米
##m
千米
##km
小时
##
时
##h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数据,以及对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可
知,计量一支牙膏的长度以
“
厘米
”
为单位,计量一箱苹果的重量以
“
千克
”
为单位,计量一
张床的长度以
“
米
”
为单位,计量火车每小时行的路程以
“
千米
”
为单位,计量妈妈一天上班
的时间长以
“
时
”
为单位,依此填空。
根据分析可知:
①一支牙膏长
15
厘米;
②一箱苹果重
12
千克;
③一张床长
2
米;
④火车每小时行
180
千米;
⑤妈妈一天上班时间是
8
小时。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
小,灵活选择。
5
.
641 104 745 537
【解析】
把
6
、
1
、
4
按从大到小排列组成的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把
1
、
0
、
4
三个数,
1
放在首
位,
0
、
4
按从小到大排列组成的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然后把它们相加、相减即可解答。
从
6
1
0
4
这
4
张卡片中选
3
张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
641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4
。
641
+
104
=
745
641
-
104
=
537
【点睛】
先确定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再作进一步解答。
6
.
800
【解析】
计算两件商品的总价钱,用加法计算,计算时采用估算法,将
689
估成
690
元,将
108
元
估成
110
元,依此计算。
690
+
110
=
800
(元)
即
689
+
108≈800
(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万以内数加法的估算,应熟练掌握。
7
.
1500
【解析】
把电脑桌的单价看作整百数,再乘
5
即可解答。
304×5
≈300×5
=
1500
(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
.
60 360
【解析】
根据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利用
“
四舍五入法
”
,把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
数
……
;然后进行口算即可。
59×6≈60×6
=
360
59×6
可以把
59
看作
60
来估算,大约得
360
。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二、选择题
9
.
6
12
【解析】
姐姐和妹妹每人每天喝一盒,则一天要喝掉
2
盒牛奶,依此计算出
3
天喝牛奶的盒数,再
根据分数的意义填空即可。
1
+
1
=
2
(盒)
2×3
=
6
(盒)
因此她们
3
天一共喝了这箱牛奶的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先计算出姐姐和妹妹
3
天喝牛奶的盒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
12
10
.
B
解析:
B
【解析】
1
吨=
1000
千克,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
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5
吨=
5000
千克
因为
5000
千克>
3500
千克,
所以
3500
千克<
5
吨,故
○
里应填<。
故答案为:
B
【点睛】
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
B
解析:
B
【解析】
先用乙用的时间减
10
秒计算出丙用的时间,然后将
1
分
5
秒化成秒后再比较即可。谁用
的时间最少,谁就跑得最快。
90
-
10
=
80
(秒)
1
分
5
秒=
65
秒
90
秒>
80
秒>
1
分
5
秒,即他们三个人的速度从快到慢为:甲、丙、乙。
故答案为:
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与秒的换算与比较,以及时间快慢的比较,应熟练掌握。
12
.
A
解析:
14
【解析】
用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人数加上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
即可解答。
8
+
9
-
3
=
14
(人)
所以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共有
14
人。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
A
类又是
B
类的元素个数=属于
A
类元素个数+属
于
B
类元素个数-
A
类
B
类元素个数总和。
13
.
C
解析:
C
【解析】
计算
408×5
,
4
在百位上,表示
4
个百,
5
在个位上,表示
5
个一,
4
乘
5
表示
4
个百乘
5
个一,即
400×5
,也就是
5
个
400
;据此解答。
在计算
408×5
的时候,其中
“4×5”
表示
5
个
400
。
故答案为:
C
【点睛】
明确
4
在的数位,以及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
A
解析:
A
【解析】
11
因为淘气和笑笑都折一架同样纸飞机,所以谁用的时间短,谁就折得快,据此比较和
84
的大小即可。
11
因为<
84
所以淘气用的时间短,即淘气折得快。
故答案为:
A
【点睛】
本题的分数表示的是具体的时间,明确折一架同样纸飞机,谁用的时间短,谁就折得快是
解题的关键。
15
.
A
解析:
A
【解析】
结合题意,可先求出参加跳绳比赛、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和,再用人数和减去全班的人数
就是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再用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减去两项都参加的
人数,就是只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
20
+
18
-
32
=
38
-
32
=
6
(人)
18
-
6
=
12
(人)
故答案为:
A
【点睛】
本题是典型的容斥问题,解答规律是:既
A
又
B
=
A
+
B
-总数量(两种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21:2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50943405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