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
简称“新课标”),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课的关注。60后、70后收麦子、拾柴火,80后、
90后扫操场、做手工……关于劳动课,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回忆。
如今的孩子们,应该怎样上劳动课?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才能让劳动课落在实处、避免走形式?记者进行了采访。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春天,北京市清华附中初21级的不少同
学对此都有了更深的体会。整畦平地、开沟松土、播种间苗……参加全
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后,孩子们在学农基地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
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劳动技能。采访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起了感受。
“没想到平整土地也有这么多讲究,要刨三遍土、垒三遍畦、再踩三遍
畦。”“我学会了开沟,每两条田埂之间开4条沟,就可以在沟里播种
了。”“原来花生的种子比较大,要和土掺在一起再种下去,真期待收获
的那一刻。”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
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清华附中初21级年级组长张彪老师介绍,劳动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生产生活中蕴含的智慧。“以全年学农‘劳动+’教育
课程为例,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实际劳作中,他们结成一
个个小分队,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再比如丈量土地时运用到了数学知识,
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也有助于生物、语文等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石城小学的孩子们,也充分感受到了种植劳动带来
的快乐。
“一想到自己种植的辣椒、茄子能结出果实,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和小
伙伴们一起劳动也特别开心。”石城小学三年级学生魏铭乙说。每逢劳
动课,魏铭乙和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戴上草帽,拿着锄头、铲子和
水桶,走向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园。种植园里,劳动课教师杨
俊芬手把手教学生栽种茄子、辣椒。听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争先恐后
地动手实践。
“个别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实验不会使用火柴,甚至韭菜麦苗
分不清,劳动教育势在必行。”石城学区(含小学、初中)校长陈合清
在农村长大,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他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
成才必不可少的“营养”。
“栽植果树、种植蔬菜、喂养土鸡,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通过
参与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展销等一系列环节,不仅可以体验劳动
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还能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杨俊芬说。
本文发布于:2024-04-04 07:1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85886406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