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
程的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同学
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表扬了我,可我一点也不高兴。”原来,他是班里的差生,平时上课
常常不会做题。这天,他在课堂上能独立回答对问题了。老师对他说:“你经过努力,由一
个差生变成了优等生,真不错!”老师是表扬了,但是我想“差生”脸上不会有一丝的笑容。
教师的做法无形中带给学生伤害。自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
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
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
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对一个学生的教育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教师忽视
尊重学生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
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 2:
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
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
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
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
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
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
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
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
“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
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
关注学习的 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
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
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
本文发布于:2024-04-05 11:1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286727409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