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目
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步音乐文化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音乐爱好,树立终身学习愿看3.进步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
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
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
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
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文体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
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本文发布于:2024-04-05 11:3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2883234095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