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视域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与变革

更新时间:2025-05-04 19:42:33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益昶)

信息技术融合视域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2-10-23T02:04:26.34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2期 作者: 彭菲

[导读] 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彭菲

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 230000

摘要: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背

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思路的完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语文;教学思路

20世纪初的语文教学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塾院转向社会,成为启迪民智、点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把。积淀了一个世纪的中小学语

文教学,在新世纪社会信息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大潮面前,正面临严峻考验,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

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整合要求,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拼音、汉字教学。而文本处理的全新理念、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

的飞速发展,都对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基底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出了挑战。

一、信息技术手段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读写作业,让学生吸收且熟练运用更多的词汇,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

获得更广的阅读面,再通过读写训练的练习使学生对词汇的运用更熟练,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融入中

小学语文教学是大势所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

术的载体,并依托于多种教学“主题”与“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良好交互性以及丰富的资源,构建出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从

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思路与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当信息技术同语

文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图文声像并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授学生“水”字的

时候,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水流的动画,同时伴有水流的声音,将枯燥的知识具体化,随后使得水流逐渐地减少流量,慢慢地变成一个

“水”字。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记住字的读音与字形,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直观感受来增加兴趣,从而增强其记忆效果。又如,在中学语文

课堂中,教师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可以在课堂开始的三分钟播放歌曲《春泥》,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意境中。随后,展现课文中

所出现的山、小草、桃树、杏树、梨树、野花、鸟儿以及乡间情景等,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景象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从而

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见,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更好地学习。

(二)化理性为感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人们在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感性认识总是先于理性认识出现。可是当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多数都直接汲取

前人的经验,这并不是感性的认识。信息技术是有效解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矛盾的一种手段。中小学教师可

以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声音、文字、视频之类的信息相融合,使得学习内容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目前中小

学语文课文一般都比较贴近生活,能使学生接触到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但仍有很多脱离现实的知识出现,比如在《琥珀》一文中所

提及的“琥珀化石”“地壳运动”就与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相差甚远。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查阅资料,将琥珀的形成

过程展现给学生观看,将遥远抽象的知识摆在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化理性为感性,真正

地从内心深处理解知识。

(三)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会非常死板地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静态的,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

的接纳。而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呈现可以使得原本静态的知识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课文《刻舟求剑》时,可以将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使小船动而江底的剑不动,通过这样的动态

效果,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师在讲解中学课文《桃花源记》时,可以用动态效果呈现发现桃花源、认识桃花源以及不见桃花

源的过程,使学生陶醉于故事情节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使其对课文的记忆得到强化。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注意事项与反思

(一)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带给教师方便的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惰性,使部分教师缺少了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

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重视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要恰当使用课件

课件的正确使用也是很多教师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应该起到助教作用,而不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有些教师太过于依赖课件进行教学,以为课件做得越好,教学效果就越明显,然而结果却并不是这样。内容繁多的课件可能无法显示学生

所需要的知识,反而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合理地运用课件,使课件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才是重中之重。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的教学重点并不是掌握大量词汇、背诵大量的诗词,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词汇、语法的积累,学习前人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

敬老等优良传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哪些是考点,把重心都放在考试成绩上[2]。忽略前人千古名篇

所表达的思想,学生将无法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

知识的同时也能完善人格。

四、结语

语文教师应当细心关注时代的发展,要善于从变化的时代中探索语文学习的的新途径,拿来“为我所用”“为语文教学服务”,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资源参与其中,引导学生用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去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在以“工具性”为核心特点的信息技术服务于“人文

气息浓厚”的语文两者整合中,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荣胜.小议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素质[J].新课程·上旬,2017(12):181.

[2]陈丹婷.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应用研究[J].青春岁月,2019(26):260-261.


本文发布于:2024-04-05 23:4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332195410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   语文   学习   信息技术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