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12篇

更新时间:2025-05-06 02:38: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6日发(作者:祈旭尧)

小学音乐教案12篇

小学音乐教案1

主要教学领域:音乐领域

内容分析: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较弱,《大象和

小蚊子》的角色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

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且用动作表现

出来。

幼儿分析:因为小班的孩子爱行动、爱模仿,所以活动中充分利

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利用乐器为故事配音的环节。

设计思路:通过游戏问答、欣赏音乐、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形

象表征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铃、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创设情境。

例如: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大象,很不喜欢总是围着它转

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飞过来的时候,大象都会把它赶走。

二、音乐欣赏:圣__桑《长耳人》

(1)完整欣赏:利用图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让幼儿完

整感知音乐。(2)引导幼儿说一说:感知音乐中重音:大象,高

音:蚊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

三、感知节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导幼儿利用表演的形式

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大象的走路的声

音进行模仿。(咚__咚__咚)

(2)第二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利用动作对大象打

瞌睡、蚊子飞进行动作模仿(嗡__嗡—嗡)

(3)第三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刮__刮__刮)进

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师边讲故事便引导幼儿利用动作进行模

仿(咚__咚__咚)。

(5)听音乐,将以上动作的模仿加入音乐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乐器游戏:


本文发布于:2024-04-06 13:5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383178412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   音乐   引导   感知   利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