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俞妍冰
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10期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对孩子的学习非常有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
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作用,教师应该
不断研究运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整体分布情况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尤其是入学时间较短的一年级和二年
级学生,他们对于课文的认知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编写者要更多的
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合理的配置和布局插图,让插图与课文相呼应,以此帮
助学生利用插图加深理解课文表达的含义。在小学语文课本的文本、页码和课后练习中合理分
布插图,可以更好地发挥插图的辅助作用。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
语文一年级课本插图的数量远远高于二、三年级。平均而言,每个文本中至少出现1-2个插
图,一些插图占据两页、文字浮在插图上方。插图比例最高的一年级上册课本,拼音部分的插
图数量达到每页2幅以上,而二年级至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插图数量则有了一定的降低[1]。由此
可见,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贴合学生形象思维,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在编写以及设
计排版等方面耗费了非常大的精力。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类型
(一)根据插图的抽象水平分类
根据插图的抽象水平,将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分为三类:实物图、描绘图和漫画图。
实物图是指插图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代表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与
实物图不同的是,描绘图虽然也来源于现身生活中的情景,但是其对情景进行了概括,例如部
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文具的店》,其中母女之间的对话图就是采用了描绘图的形式。漫画图
是一种与实物图、描绘图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其通常会通过将各种非人物品或者动植物拟人
化,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青
蛙和蝌蚪的形象都采用了漫画的形式,从而让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对语文课本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在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描绘图在插图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漫画图[2]。
通过这样的插图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描绘图和漫画图的形象性、生
动性和幽默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实物图来迅速的
开拓学生眼界,最大程度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
(二)根据插图的组织形式分类
根据插图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将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分为独立图、发散图、多
层图以及序列图等形式。独立图是指课本中较为完整的单一图片,可以独立的表达完整的含
义,不受其他插图的影响。与独立图相对,发散图指的是由多张插图共同表示同一中心内容或
者主题的插图。多层图更复杂,这意味着插图本身有两层或者多层意义,其通常由独立图展
开,并逐渐向更深的含义发展。序列图主要是将事情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组成序列图的
每一张独立图都是整个事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表达其中的含
义。在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主要应用的插图为独立图、发散图以及序列图,多层图在低年
级课本的出现频率是非常低的。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主要集中在具体形象思
维层面,这使得在课本中独立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如果在低年级课本中过多的应用多层图,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很容易出现无
法理解多层图深度含义的情况。
(三)根据插图的内容分类
根据插图的主体进行分类,如人物插图、动植物插图、故事插图以及文化插图。在部编本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更多是以人物插图和动植物插图为主,同时存在一定量的故事插图,文
化插图的数量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人物插图和动植物插图都可以有效的对课文中的主角形
象进行塑造和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其建立直观的认识,而文化插图的底蕴较深,会导致学
生理解困难[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中角色进行介绍的过程中结合插图,以此来让
学生快速地了解课文内容。除此之外,通过较多的应用人物插图和动植物插图,还可以引导培
养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角形象进行想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文
素养和发散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基本特征
(一)内容丰富,渗透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数量非常丰富,插图形式也十分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插图有助于提高
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人物插图、故事插图等形式,可以吸引小学生对于课本的兴趣,同时也
可以引导小学生进入课本中所描绘的世界。例如在《我是中國人》以及《荷叶圆圆》这两节课
的插图设计中,分别应用人物插图和动植物插图的形式,来对各族小朋友和美丽的大自然进行
描绘,通过这样的形式,小学生可以从插图中直观地感受到各民族团结友善的氛围以及爱国精
神,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
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实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画风古朴,弘扬传统文化
在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中,很多插图都是采用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进行绘制的,不
但通过其生动形象的插图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与课文形成良好的呼应。通过将插图与
课文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对课文进行理解,并感悟文、画之中的意境。相比我国其他版本的
小学语文课本,部编本插图中的中国元素明显较多,这使得整个课本的中华传统特征更加明
显,尤其是在一些古诗词章节中,通过添加传统水墨画形式的插图,可以让诗词与插图相互辉
映,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绪和场景[4]。除此之外,插图古朴的画风也可以
对学生的审美进行不断的培养,以此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图文贴切,体现儿童乐趣
除了插图数量较多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插图的选材十分合理,同时插图色彩较为鲜明。
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更好的对课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记忆,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中蕴含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由于在进行插图绘制和设计的过程中,更多考虑
了学生该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发展需求,因此不但保证了插图的严谨性,同时还大幅度提
升了插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怎么都快乐》,充分结合课文
中小朋友自己玩、与朋友一起玩时不同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将课文的插图分别设计成小男孩自
己玩积木、小男孩和小女孩下象棋、许多小朋友一起玩各种游戏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将课
文中的场景与自身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儿童世界的快乐。
(四)编排科学,凸显时代特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插图的布局也会极大地影响插图的效果。在这方面,部编本
小学语文课本相较其他版本而言同样具备一定的优势[5]。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很多时候
采用的是图文交融的形式,这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本中背景图的丰富度,同时也可以更好的
提升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和整体性。课本插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材编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正
在不断更新。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中人物的更新符合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形象、服装还是
环境,都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十分亲切,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教学运用策略
(一)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运用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感知能力也处于发展状态。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對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是非常不利的[6]。为此,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合理地运用插
图,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对于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更生动的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观察插图,并分享自己的
观察和见解,以此来不断强化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
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应用插图中较为鲜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日常生活之中,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
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课本中的插图数量较多,插图的设计与小
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吻合,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插图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法和逻
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插图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境,并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
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不定期举办
一些口语交际或者口语练习活动,通过将课本中的插图场景进行延伸,让学生自由的进行发挥
和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快乐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
3.运用插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通常将所有的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并采用通用的教学模式,这对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
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每一个学生都作为独立的个体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引导他们
更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纯文字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
发展不利。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处于未完全发展的状态,这使得学生在单纯的阅读过程
中不但难以理解文字表达的真实含义,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灵活运用
插图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插图包含的内容进行发散性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
的帮助。
4.运用插图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同时其思维也没有成型,这使得小学生在学习和
生活过程中经常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幻想。除此之外,由于思维并没有定型,这使得小学生的
思维模式并没有明显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为提
高学生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插图与课文进行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对
插图后的留白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
帮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插图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变或者概述,以此来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插图理解文本内容
1.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课本插图往
往比课文本身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在面临一些较为抽象的文字时,
无法对其进行理解。而通过课本插图,则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例如在拼音韵母教学中,
学生对于复韵母的认识和理解通常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小朋友围在桌子
边,一边用杯子喝水一边听围着围巾的老婆婆讲故事这一画面,来让学生通过“挨、杯、围”来
对复韵母形成良好的记忆。教师运用课本插图来让学生更好领会作者在文字之中寄托的感情和
意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运用插图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由于小学生对抽象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诗词古文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
师通过朗读及讲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文,学生很难对诗词古文产生非常鲜明的理
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记忆。这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
有效运用课本插图。如古诗《江南》教学中,由于年代相差较大,学生在阅读时是很难理解到
诗中包含的意义。而通过运用课本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先对插图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结合古
诗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古诗中的感情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小学课本
中还会存在一些学生较难记忆的生字和课文,小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插图进行学习,以此来对难
点进行较为深刻的记忆,这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3.运用插图开展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课本插图提高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要下雨了》,结合各种小动物的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插
图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
插图设计合理,插图与文字的契合度较高,再加上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其能够在小学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为此,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插图教学,以
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
合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4-07-11 23:5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713076413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