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篇

更新时间:2025-05-06 20:22:20 阅读: 评论:0


2024年7月14日发(作者:宦忆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情境教学

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氛围。例如,精心布置班级,

让班里充满“文化味”。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时刻与书为伴,理解读

书的意义。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比赛、成语故事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等,

让学生走进班级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给学生创

造一个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把握住主动权,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咀嚼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来。

2.做好示范,建立一个阅读的标准

教师可以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阅读能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其他

学生模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塑造期,示范可以让

学生快速进入正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

有学生自己读得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

3.教学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不能单调,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厌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

住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朗

诵除了齐读、分组读、赛读、分角色朗读外,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把内心

的情感迸发出来,配合美妙的背景音乐,使朗读更富有感情。开展各种课外阅读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各种活动评选,促进学生阅读,定期引领学生去图书馆、

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报刊,并让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摘录手册,摘抄自

己读过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

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诵读、背诵,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

写作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21世纪的学生应做到中西贯

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诵200首古诗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师在阅

1

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反复阅读

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再让

学生细读,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再就是增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词语是

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丰富的词语,我们的表达能力就不准确,在与他人交

流中不能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积累词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

积累词语本,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到本上并且做到经常“翻看”。遇到好

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词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

正理解了,学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变成理解性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

词汇量丰富了,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只有看得懂的书才是有意义的书。教会学生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内容。

汉语博大精深,一字多义。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其中一项重要的任

务。理解语言文字内容,不是单纯地对内容简单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不

但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还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这对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积累生活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自于《学

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

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终生受益,就得教给学生自己捉鱼的

方法。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

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

1.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工作重心放

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大意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长期的教

2

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并且不利于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导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偏低。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些教师在课堂阅

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的内容过于广泛,或者对于阅读讲解内容的取舍不当,导

致阅读教学中抓不住重点,或者对于重难点的讲解不够深入。这种重难点讲解不

深入的教学方式,无异于让阅读教学成为摆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缺乏深

刻的理解,无法把握文章的重点,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营造阅读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强,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

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此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

情绪。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故事和

人物等,或者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例如PPT、歌曲等,营造良好的语文阅

读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有效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让学

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

阅读的好习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2将”五读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快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

和主旨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将”五读法”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

中,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文章进行第一遍阅读后,可以掌握

文章中比较生僻的词汇,让文章阅读更为流畅。通过第二遍阅读,引导学生了解

文章的大体结构,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础。第三遍阅读指导学生找出文

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学会分析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第四遍引导学生

带有感情地进行阅读,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第五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3

摘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增加自己的词句积累,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忆能力引导

学生记忆。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通过”五读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初始阶段可能感觉不适

应,在教师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所适从,但是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并且掌握学习思路后,可以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完

成语文阅读学习。在学生运用”五读法”进行阅读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

解,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和爱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4


本文发布于:2024-07-14 13:1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934183414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阅读   阅读教学   语文   教师   文章   小学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