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
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
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
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
《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
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
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研究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
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
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
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
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
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
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
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
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讲授目标设定以下:
1.常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
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
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
描述和记实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四周事物举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的乐趣,勇于根据现象做出大
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讨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讲授重点:辨别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
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
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
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
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本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
1根导线、白纸。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
池、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3.多媒体课件:
点亮我的小灯泡。
六、讲授战略
1、讲授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体”,秉承这一要
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
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研究——得出结论”的方法,学
生逐层深入地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研究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
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
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
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
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研究与常识讲授的分歧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
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术的
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常识的
研究亦是云云。本课讲授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
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首要表现在本以为很容
易接亮的小灯泡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以为
很容易画的灯泡,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
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进学生对电路认
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
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
步研究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结构
1、提问: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
2、学生细致观察小灯泡,把它画在纸上,并汇报。
3、PPT出示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灯泡,认识小灯泡
结构,为成功点亮小灯泡奠定基础。
(三)认识实验材料
1、提问:点亮小灯泡还需求哪些材料
2、学生明白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
们的特性、用途。
设计意图:简单认识点亮小灯泡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
验做好准备。
(四)点亮小灯泡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点亮小灯泡。
本文发布于:2024-09-03 19:0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361508417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