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特级教师走进小学课堂
杨浦区打虎山路一小创新“名师课堂"活动
文/本刊记者官芹芳
:13称赞。学校于是决定把这项活动
以“名师课堂”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对本校教师提出了“一课一练”
的要求,即每次请高中特级教师上
完课后,要请一位本校教师模仿着
对同一批学生再上一堂主题类似的
课。去年,学校请复旦附中语文特
级教师黄玉峰来给五年级学生上过
堂《海的女儿》之后,当时任教
五年级的青年教师童哗在经过大量
的准备之后,也上了一节课,课堂
效果让她自己都觉得超乎意料,教
师们对请高中特级教师进小学课堂
产生了更大的期待。
“名师课堂”活动最初只是学
中学特级教师杨峻岩正为小学生上课
校语文的活动,但是由于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的活动时,听
了一堂由语文特级教师杨峻岩执教
的小学五年级的课。无论仪态、语
言,还是贯穿于课堂的人文关怀,
杨峻岩的课都给她很大的震撼。细
心的杨颖晖并没有一听而过,一个
念头已经在她脑海中产生。回到学
校后,她立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
高中的语文特级教师给小学生 的津津乐道,对其他学科的教师也
上课,会是怎样的景象?教师能游
刃有余地教n5-7小学生能轻轻松松
地学吗?
2008年1 0月1 8日下午,杨浦
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30多名五年级
学生上了~堂别样的语文课——由
原市东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峻岩执
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去年在复旦
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来上课的
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自发地
去听课,听完之后,他们主动向学
校提出今后也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这正符合学校将名师的效应放到最
大的目标,于是,从今年的“名师
教一篇课外短文,全校的语文教师
和其他各学科教师一起观摩了这堂
课。这也是打虎山路~小的教师研
其他语文教师,并和校长商量,决
定尝试请高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来
学校上课,让语文组的教师观摩学
习。小学里的特级教师非常少。平
课堂”活动开始,学校明确要求各
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参加。
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目前
学校请来上课的都是语文学科的特 修特色活动——名师课堂,每次请
一
位高中的特级教师来给五年级小 时较少有机会领略他们的风采,而
各个学段的教研基本上又是自成体
系,更少有机会领略高中特级教
师的风采,所以,这一新的研修形
式,让语文组的教师们颇为兴奋。
级教师,既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
参加“名师课堂”活动,是不是今 学生上一堂课。目前,已有3位高中
语文特级教师来上过课,杨峻岩此
次已是第二次来上课了,而校长卞
松泉也约好了杨浦高级中学的语文
特级教师陈小英来上下一次的课。
后也要请其他学科的高中特级教师
进小学课堂呢?其实,卞松泉也思
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因为小学与
因为亲眼目睹了杨峻岩的教学
效果,学校请来的第一位特级教师
就是杨峻岩。杨峻岩选择课外内容
《花脸》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
高中两个学段毕竟有着相当大的差
别,不可能每个学科都能请高中的
建立打通学段的研修
一
特级教师来上课。从各个学科自身
的特点来说,语文学科各个学段之
间的相通性更高,而且即便是相通
次偶然的机会,打虎山路
-
jJ,,教导主任杨颖晖在参加杨浦区
课,课堂效果引得语文组教师们交
24 12B/2008《上海教育》半月刊
性很高的语文学科,习惯了高中教
学的教师也不一定能自如地驾驭小
起面孔的时候多,给学生鼓励的时候
少。其实,给小学生上课,一定要有
孩子的思想,有孩子的感情,具备了
这一点,上课就会变成是一种享受。
黄玉峰的课则比较激荡。他上
把学生看低、看浅,否则,在教学的
设计上就会出现问题。”杨峻岩采用
学课堂。基于此,打一小学目前还
是准备继续请高中的语文特级教师
进小学课堂,先把这方面的研修做
的《无言的爱》这篇作文材料,是他
以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用到的材料。
最初选择用这个材料来给小学生上
课,打一小学语文教师刘嘉曾提出反
对意见,理由是这篇作文中作者的农
村生活背景和相应的情感体验与城市
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距离,而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还是很准
确的。黄玉峰讲《海的女儿》,光文
深入.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再开始
其他学科的尝试。
的课是两万多字的童话《海的女儿》。
时隔近一年,他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
当时上课的情况: “我设计了一个问
题, ‘你读到什么地方觉得特别感动,
甚至感动得想流泪了?’我虽然对小
感受名师的智慧
高中特级教师进小学课堂,应
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师研修形
学生不熟悉,但是我对文本很熟悉,
虽然这篇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
难度,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几
式,与小学教师平时的教研有着很大
的差别。但是,观摩高中特级教师
给小学生上的课,难道就是看看他
本就两万字,远远超过平时对小学生
的要求,而且还涉及到爱情这样的主
题,学生学得了吗?教师们也不无担
年的积累。应该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引导,在学生的回答中串起整个故
事。”在这堂课上,11岁的孩子们
谈起了爱情这个话题,他们的见解大
们是怎样教学的D5-7对此,卞松泉
说: “学名师,不是学他们讲课的
知识点,而是要学他们的智慧以及这
些智慧背后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
我想,只要学生七嘴八舌,我就可 心。而学生超乎意料的表现也说明学
生的理解能力其实并不只是我们以为
的那么一点点。
杨峻岩在结束1个小时的课堂教
养。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习名师的内
涵。杨峻岩和黄玉峰的课堂是两种迥
然不同的风格,但作为名师,他们的
功底是一样的。我希望我们的教师在
大出乎听课教师的意料之外,让教师
们至今记忆犹新。对此,黄玉峰的看
法是: “我们以为学生只能理解这么
学后,本来安排作半个小时关于读
写结合的讲座,没想到,刚讲了5分
钟,就被卞松泉的一张纸条打断了,
因为在座的是各个学科的教师,他不 多,其实他们下意识地能理解更多的
东西。”可以说,黄玉峰的这堂课
让教师们对自己的学生有了全新的
认识
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逐渐成
长为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教师。”
杨峻岩的课比较平实。杨老师
这次上的是一堂写作指导课,他以一
希望研修仅仅针对语文学科的具体问
题,不希望沿用大家习以为常的“你
讲我听”的形式。于是,后面的内容
换成了与听课教师进行关于这节课的
篇作文《无言的爱》为载体,在带领
学生分析作文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
注重研修的内化
学生在高中特级教师执教的课
堂中的表现,大大超出他们在平常
的课堂中的表现,究其原因,上课的
交流互动。在只是几位语文教师发言
并且发言的节奏比较慢的情况下,
卞松泉甚至冲上台,自己做起了主
持人,点名让听课的教师谈感受,
而且特别要求非语文学科的教师一
—
什么叫细节描写,什么叫详写略写,
什么叫首尾呼应,在指导作文的过程
中,他不着痕迹地即时评价学生,教
教师不同于平时,教学的材料、时
间和容量也不同于平时,这些都应该
是客观因素。特级教师上的是特殊的
课,自己每天上的仍然是日常课,两
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渗透道德情感教
育。他深厚的人文素养、机智的课
谈开去。 “计算机老师你先说,科
学常识老师请作准备”,在他的“逼
迫”下,每一位教师都谈了自己听课
的感受。虽然杨峻岩事先的准备中
途泡汤,但是他非常赞赏卞校长的这
一
堂反应、幽默亲切的语言,深深吸
引了听课的学生和教师。在课后的
交流互动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提到了
者之间似乎相去甚远。杨峻岩的建
议是: “从不一样中找到一样,努
力上好日常课。”卞松泉却是从另一
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的: “名师上的
课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小学教师对教学
更有信心。”他解释说: “学生超出
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如: “你
读得很好。氛围的‘氛’这个字人们
经常读错,但是你读对了,我很钦佩
你。” “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见。你再
仔细想想,还是想不通的话,我们下
课后再来讨论,好吗?”这些看起来
很细微的地方,小学教师们在平常却
很少关注。对此,杨峻岩说,他听了
不少小学的课,觉得教师在课堂上板
做法。他说:“现在,教而不研、
教而少研、教而假研、教而空研的现
象很普遍。卞校长今天逼着每一个人
发言,这种压力迫使我们每个人都要
教师意料的表现,其实都是我们的教
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这其
实是对教师平时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检
验。因此,教师对学生、对自己的教
学,都应该要更有信心,而不能总是
去思考、去研究,这样一次活动的效
益也就做到了最大化。”有了这种
对“教师到底收获了什么”的强调,
高中特级教师进小学课堂的意义就不
会只是止于形式上的新颖了。
《上海教育》半月刊12B/2008 25
本文发布于:2024-09-05 00: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468667418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