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陈琼工作室
学段学科:小学语文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
主持人简介:陈琼,女,46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
铁路坝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1989专科毕业于宜昌师专中文系,2002年本科毕业于
武汉大学基础教育系。
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学为第一,教助学成”教育理念,
坚持教学改革,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主张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
的形式,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促
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学科带头人,承担着培养青年老师的任务,多次担
任新老师的指导老师,每遇到一种新的课文类型,便主动为
新老师上示范课,经常与老师们在一块儿开展教研活动,互
相听课、评课。新老师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多人获得区“教
学能手”、“优秀党员”、“西陵名师”光荣称号等。
参与湖北教育出版社《作文梦工厂》、《金牌教案》编写,
主持《个性化作文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让课堂
充满生机与活力》等论文10余篇。曾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
“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活动,承担教学论课程教学
工作,介绍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
2001年9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同年
10月,被选送到南京参加“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2003年,湖北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5月,
- 1 -
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9月,被评为“省级
骨干教师”。2005年9月,被评为“湖北名师”。2008年9
月,被评为西陵名师。两次被评为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西
陵区拔尖人才。
工作室设想:工作室将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
网络研讨为主要形式开展活动,努力打造引领全市小学语文
学科发展的高素质名师工作团队,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教师队
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推动宜昌教育又好又快发
展。
杨忠芬工作室
学段学科:小学数学
工作室地点:当阳市太子桥小学
主持人简介:杨忠芬,女,45岁,大专,小学高级,当
阳市太子桥小学数学教师。
1992年毕业于宜昌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在湖北
省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职学习。
在教育教学中,倡导“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赏识教育”
的理念。坚持愉悦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愿
学”之目的;注重学法引导和思维训练,教给学生学习数学
的方法,“授之于渔”达到“会学”的目的,实现最好的教
学效果。
参加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利用多种
媒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之研究》,获省优秀成果
一等奖。参加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的有效整
合研究”课题《数的运算教学的有效研究》,顺利通过结题
鉴定。多篇论文在省核心期刊《中小学实验与装备》和《湖
- 2 -
北教育》上发表。案例《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被小
学电教教案及评析收录作为中师生教材使用。2011年,在宜
昌市专家巡回讲学团当阳站为全市数学教师作《在操作中感
悟、在体验中建构》专题讲座。参加全国优质课竞赛获二等
奖,指导10多名教师在省、宜昌市、当阳市优质课、示范
课竞赛中获奖,所辅导的教师有4名已经成长为“当阳市数
学学科带头人”。
2009年被评为当阳市“师德标兵”、“当阳市学科带头
人”;2010年被评为“宜昌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2012年
荣获“湖北名师”称号;2013年被评为省“学生最喜爱的老
师”、“当阳市五一劳模”。
工作室设想:名师工作室将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
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及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既起到示范、指导、辐射作用,
又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一是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以新
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点,从教学设计、教学
的组织与实施、作业布臵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过程性评
价、考试命题研究、教学基本功等方面不断优化工作室成员
的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执行力,有效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实践,自我反思,大胆尝试不同
的教学方式,敢于试验与创新,初步形成工作室成员自己的
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二是培养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工
作室将发挥先行研究、交流探讨、经验传播等作用,实现优
质资源共享,帮助数学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及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的研究。为热爱小学数学学科教
学、乐于研究、期待专业成长的成员提供学习、研讨和发展
的平台,为当阳市培养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让更多的老师成
- 3 -
为为人师表的楷模、课堂教学的能手、教学改革的闯将、教
育科研的先锋。三是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团队成员“师带徒”
的方式,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外围成员所在学
校的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辐射。努力提升工作室
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
刘四方工作室
学段学科:初中化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持人简介:刘四方,男,46岁,理科学士,中学高级,
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
199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2004
年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毕
业(修业3年)。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
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 “精讲、精练、求新、
求活”的教学风格,始终把“求实、求真、求高”作为自己
的教研追求。在教法上注意启发诱导,对比迁移,归纳小结;
学法上注重自学讨论,探究知新,悟法开窍,力求课堂教学
有效和高效。
十分注重挖掘、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其专业素养,
助其专业发展。2007年以来,所指导的教师有1 人获全国
说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有8人获
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6人获省说课竞赛一等奖。一大批青
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省、市和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
长或备课组长,多位老师成长为宜昌市学业评价组成员。
- 4 -
主编《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全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实验报告》《课时详解随堂通〃化学》等教育教
学用书20多本。主持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中学化学
新课程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和省级课题《初中化学“探究性
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顺利结题。30余篇论文在《中
小学教材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全国、省级专业杂
志上公开发表,5篇论文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
与学》上转载。
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4
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
2007年被评为湖北名师,2011年入选“国培计划”首批专
家库成员。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人教社新课程教材培
训专家组成员,主讲国培讲座、示范课和专题培训40余场。
工作室设想:名师工作室的工作重点是落实教学研究、
示范引领、教师培养和示范辐射。工作室将以课堂教学为主
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的热
点和难点问题,形成课题,开展研究,物化成果。搭建教师
专业发展的平台,培养和打造一支学术团队。坚持自主学习
与名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有效开
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全
面提升教师素质。
王英姿工作室
学段学科:初中历史
工作室地点:宜昌外国语学校
主持人简介:王英姿,女,47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
宜昌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副校长。
- 5 -
1988专科毕业于宜昌教院电大政史班,2001年本科毕
业于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在多个学校指导了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市、省和国家级教
学研究和教学竞赛。主要有柳波、刘劲松、罗洪波、刘婷、
姜亚萍等。
该同志将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事业不断地追求
和完善,坚定不移地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了历
史课堂中,贯穿在日常教学行为中。在工作中,她崇尚民主、
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语言、创设教学情景和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在市、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参加了《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地方教材《长在宜
昌》等书的编写工作,参与了 “中小学教学参考书”和中
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等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的实验工
作。30多篇论文、教学案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008年被评为首届“宜昌名师”,2009年被湖北省人民
政府授予“特级教师”光荣称号,2013年被评为“湖北名师”。
工作室设想:工作室拟采用沙龙形式组织宜昌市范围内
的中青年历史教师和少数其他学科的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
学研究。除完成工作室的规定任务外,如教师培训、联系学
校和送教下乡等,重点围绕以下工作展开:一是探索大数据
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想摸索出初中
历史学科中国式的“翻转课堂”。二是与有关专家合作,研
究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又真正让学生乐学的“儿童历
史”。三是探索提高中学生记忆力的研究工作。通过案例研
究的方式,发现困扰初中学生记忆的因素,通过分析与实践,
力争找到一些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期待工作室
- 6 -
的成员学会日常教育科研的途径与方法,为未来的宜昌教育
蓄力。
华容工作室
学段学科: 初中数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第十四中学
主持人简介:华容,女,45岁,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
教师,现任宜昌市第十四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1989年毕业于宜昌师专数学专业,1997年本科毕业于
湖北教育学院,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
学论(教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华容同志能始终坚持教学一线熟练掌握教育理论和科
学的教学方法,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实
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课堂轻负高效,在对关注学生数学
思维品质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基础上,创设了“四
主四导”成熟教学模式,在宜昌市各校、各科被广泛推广,
是宜昌市中学教育阶段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代表。
自担任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以来,先后工作过三所学校,
每到一个学校,都能迅速地将薄弱的数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成
为积极进取、业务精良的教研组,并使年轻人能迅速地成长,
周静、程雪琼、王惠妮、胡晓蕾等一批青年教师就在她的指
导下成功地上了省、市级公开课,在省市教学评比活动中均
获得省市一等奖。
近年来,参与北师大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及光盘七年
级上的再版设计、省教研室《长江作业本》、《同步练习册》
等的编写工作,先后十多次参与宜昌市期末调研考试各年级
- 7 -
的命题、审题工作,三年参加我市数学学科的初中学业考试
中考命题工作,连续七年参加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
明的编写,共撰写论文、案例7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专业
刊物发表文章12篇,22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课题研究
成绩突出,先后主持参与的国家级课题有3个:2004年11
月参与并主持了市九中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
心国家级实验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于国家课程改革
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1月课题通过验收;2007
年7月~2010年7月主持并参与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
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课题“全国新世纪初中数学实验基地
学校”的课题研讨;2010年9月在市十一中主持并参与教育
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城市普通初中落实分层
励、构建轻负高效数学课堂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2013年
顺利结题。
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数学教师”、宜昌市
第二、第三届“学科带头人”、 首届“宜昌名师”、“湖北省
优秀数学教师”、“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连续多年被省教
育厅聘为“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学教师培训授课教师,
2009年聘为全国新世纪初中数学实验基地网络研修活动“中
心指导组”成员。曾获市授课能手一等奖、省优质课评比一
等奖,10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研讨课,深受全国教材专家
好评,连续二届入选“宜昌市课改学科专家组”、连续三届
入选“宜昌市中考命题组”。
先后获得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实验工作者”、
“宜昌市高效课堂先进个人”、首届“湖北省教育学会基础
教育科研之星”和课题实验全国“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工作室目标:1、加强区域团队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
- 8 -
2、研究学科教学创新,引领学科发展。3、加强青年教师的
培养,培养培训教师。4、转化教科研成果,提升教师的精
神引领
工作室规划:1、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提升工作
室成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引领全市初中数学教师
专业发展。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课
型及导学案,实现师生共同提高。3、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
领和辐射作用。增强工作室工作的服务意识,贴近课堂、贴
近教师,建立健全工作室工作机制,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
科学化。4、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色。
工作室措施:1、强化“叙事、课例、案例” 研究,突
出“细节研究、特色研究”,引导教师把研究转化成一种工
作常态、思维习惯、教学行为。2、实行“联校制”,“名师
工作室”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指导、参与学校教学研究、
特色研究之中,每学期指导师参与联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
少于4次。3、建立“跟师制”,指导师、助理师每学年各联
系2—3名教学困难的青年老师,制定可行的帮扶计划,从
教师品格、教学能力、学情等跟踪帮扶,力求实效。4、开
展“双课制”,指导师每学期上观摩课4节,听评联系教师
和其他教师的推门课、研究课16节,帮助联系学校和联系
教师研究学科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新模式。5、
推行“助培制”,开展相关培训每学期培训至少1次以上,
并实现资源共享。6、工作室要建立各类档案,做好各项工
作的记载与宣传。
范俊明工作室
学段学科:课程研究
- 9 -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持人简介:范俊明,男,48岁,大学本科,研究生学
历,中学高级,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1988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教育专业。
自课程改革以来,基于课程开展研究,对国家课程拓展、
地方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三个层面,就目标指向、实验
途径和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1、2002年,
担任全市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小组组长,组建专家组,潜心
研究,起草并下发了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实施意见,
开展了全市校本课程展示活动。着力推进全市的校本课程开
发与建设,使全市学校课程建设如火如荼,学生视野拓展、
个性得到张扬,教师课程意识得到提升,学校富有了生机与
活力。2、2006年,鉴于三级课程中地方课程的短板,主动
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发地方课程,将宜昌的地理、人文、
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溶于其中,经过潜心研究,组织人员
认真编写了地方教材《长在宜昌》,并于2007年印刷使用,
同年申报省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2009年为适应课程建设要
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完成了地方课程编写指导纲要,
并将学生的文明养成、安全知识等内容纳入其中,真正让该
套教材成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建设家乡的良好
读本,2009年被评为教育创新一等奖。3、2006年,为了深
化课程开发与建设,鉴于推进进程面临问题,及时提出以课
题为抓手,以点带面,初步形成宜昌课程开发特色,力争达
到学生有个性、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申报了省级重点
课题《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研究》,共有全市义
务教育阶段近50所学校参与研究。既有国家课程拓展层面
的,也有校本课程层面的,历经近6年研究,使一部分学校
- 10 -
在课程、课堂、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个性,促使一批
学校形成了一定特色。在研究中通过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开
展中期检查等方式,使研究达到预期目标,2012年圆满结题。
4、自2009年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以来,如何深化改革?让学
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如何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关键在课程建设及评价改革,
鉴于此,聘请了华东师大课程专家吴刚平老师作为教科院紧
缺人才引进,从理论上支撑全市课程建设,同时在全省地市
州率先成立宜昌市课程专业委员会,并确定成员为30人的
课程研究核心研究组,重新申报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学校课
程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以此推进课程改革,实施
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其中,省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教科院副院长鲍同强同志获得省
工会教学能力综合大赛一等奖;宜昌市二中教务处副主任曹
超同志,获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当阳一中教师孙红波老
师,获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指导夷陵区研训中心主任汪
宏军同志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现已成为宜昌市课程专家。
主编地方课程《长在宜昌》,成为地市级唯一通过省教
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地方课程教材,获得宜昌市首届教育创
新一等奖;担任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课程研究与开
发小组组长,组织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宜昌市义务教育学校
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本课程评
选活动,被评为优秀组织者;主持了省级重点课题《课程资
源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研究并结题;主持了人教社重
点课题《中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2006年,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被
- 11 -
评为湖北省优秀教研员;2011年,被评为宜昌市市管专家。
工作室设想:工作室将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全市不同
学段课程目标(尤其是校本课程)明晰,实验途径规范,实
施策略恰当,真正达成学生个性张扬、教师课程意识提升、
学校特色鲜明的目标。设想聘请一位国家课程专家,指导全
市的课程建设;成立一个研究团队,从不同侧面研究,整体
规划全市课程建设;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找准全市课程建设
中问题及对策;下发一个指导意见,规范各学段的课程建设,
统整全市课程改革;申报一个国家级课题,以课题为抓手,
明确目标,全面推动全市课程建设;组建一批实验学校,以
点带面,塑造典型,积累经验;搭建一组展示平台,通过展
示评比平台搭建,促进相互交流,提升水平及能力;形成一
系列成果:课程的类别与途径;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课程
建设与学生个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策略;课程建设与学业负
担。
付全新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化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第一中学
主持人简介:付全新,男,51岁,中共党员,博士,中
学正高职教师,宜昌市第一中学校长。
1997年湖北教育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6年
取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
学原理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
从教33年,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
题精神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以“以人为本、准确精
细、及时反馈”为教学策略,教学成绩突出,历任17届高
- 12 -
三毕业班教学,先后9次获得宜昌市教学质量奖。
主持“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评价”(部级)和“问题
探源教学策略研究”(省级)等研究课题4个,已结题3个。
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30余篇。其中,在中国基础
教育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发表近万
字论文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收录3篇,分别
是《简论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性原则》、《浅论教师进行化学
实验创新的价值选择》、《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
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出版专著两部,《教师之旅》和《哲
人哲思》。
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
名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教育专业委员
会理事,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
宜昌市管优秀专家;宜昌市劳动模范。三峡大学、湖北省教
育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三峡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
究生导师。
工作室设想: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涵盖全市高中两个
学段化学教师精英的研究团队。争取将许多宜昌市在职的有
一定影响化学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山区县一中的教研组
长或县市区教研员,吸纳为本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二是努力
促进宜昌市初高中学校全体化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
宜昌市初高中化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努力实现广大初高
中化学教师专业思想的更新、专业动机的端正、专业知识的
丰富、专业技能的增强、专业精神的提升、专业智慧的生成、
专业人格的完善。三是致力于探寻学习化学学科核心意义和
价值的研究。在夯实化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
的基础地位的同时,真正培养具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未来
- 13 -
人,以化学学科的特有价值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四
是致力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高效课堂、高考备考和中考备考研究,寻找更加科学的
课堂教学模式和科学备考方法,在减轻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
学生过重地学业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化学学科教与学的质
量。
朱学恒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英语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第一中学
主持人简介:朱学恒,男,民盟盟员,48岁,教育硕士,
中学正高职教师,宜昌市第一中学国际部主任。
1987年湖北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
2006年取得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学位。
从教20余年,课堂幽默风趣,倡导“启发、思辨、修
养”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担任班主任及中层干部工作15
年,承担10余届毕业班教学,宜昌首批高中英语新教材实
验者,多次获宜昌市高考质量奖,学生中十余人考取清华、
北大,辅导33余名同学获全国英语能力大赛、全国英语口
语大赛一、二、三等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出
版论著共30余篇(本)。主持或参与了4个省级以上课题研
究,结题3个,2个课题担任主持人。注重青年教师培训,
先后指导20余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先
后赴英国布莱顿大学、新西兰WITT学院、美国孟菲斯大学
专业研修。
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英语教
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市政府确定的“宜昌市中青年高层
- 14 -
次人才”,同时兼任宜昌市中考命题审题专家组成员,宜昌
市高中英语课改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湖北译
协宜昌分会理事,宜昌外语学会会员,宜昌教育学会会员。
工作室设想: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整合省内外
优势资源,外引内联,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努力打造宜昌高
中英语学科品牌,极力推出省、市级名师。深入研究高考及
其改革走向,探索优化教学模式和应试策略,三年内打造一
批英语学科测试研究专家,进一步提升宜昌高中英语教学质
量。突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规范语音语调,加强城乡英
语教师交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语言应用特点,积极开发
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利用孔子学堂、模拟联合国、英语角、
各类竞赛等平台,展示师生风采。以课题研究为依托,通过
工作室成员,立足课堂,在教学之余每年提交一定数量有价
值的教研论文,辐射建立一支研究性英语教师队伍。
万永翔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语文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夷陵中学
主持人简介:万永翔,男,48岁,本科学历,中学正高
职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夷陵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
组党支部书记。
1990年毕业于宜昌师专中文系(函授),1994年毕业于
湖北大学中文系,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秉持“健康生长,能力为上”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实
施素质教育,勇于探索,大胆改革,教科研并重,形成了“探
索规律、教授方法、开启心智、注重创新”的教学特色,全
面提高了教育质量。7次荣获宜昌市高考优秀教学质量奖,
- 15 -
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辅导9名同学
在《中学语文》、《帅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省级、国
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指导学生参加省、全国中学生作文大
赛,100多人次获奖,一等奖5人次,本人5次荣获优秀指
导教师一等奖。在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网上研训中,
承担专题讲座;近年在学校、城区、全市、全省作报告10
多场,其中省级报告有4场。
先后直接担任8位青年教师或实习生的导师,并对其他
大批青年教师进行了关怀和培养。有4位教师夺得学校青年
教师“五项全能”第一名,11位老师荣获学校“十佳青年教
师”光荣称号;4位老师夺得“湘鄂部分省重点高中青年教
师教学竞赛”一等奖;7位老师夺得宜昌市语文优质课竞赛
一等奖;2位老师湖北省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4位老师连
续8年4届夺得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
奖;1位老师夺得全国语文报刊协会“夷陵杯全国中学语文
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
发表《试论陶渊明诗文的劳动美》等60余篇20多万字的教
研文章,其中,10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和市政府级一二三
等奖;著述、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学科著作《毛泽东诗词鉴
赏词典》、《高中文言文解读与鉴赏》等27部专著;负责5
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课题,均已顺利结题,获得好评。
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
导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党支部书
记”等若干次;3次被市教育局(教委)党组(党委)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荣获“湖北省首届优秀中学
语文教师”称号;2005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和
- 16 -
“双促双发”研究课题专题组评为“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2009年8月荣获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国家远程培训“优秀班
主任”称号;
2010年8月荣获湖北省特级教师称号;2011年1月荣
获湖北省教育学会“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9月荣
获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网上培训片区“优秀班主任”
称号;2013年9月荣获“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
项目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10月荣获湖北省第六届教育
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12月荣获湖北省课题“表
达与交流教学研究”一等奖。
工作室设想: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团队,
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储备人才,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认真研究教材及相关专业
知识,更新和完备学科知识,研究高中语文教育规律和学生
学习心理,搞好科研成果的课堂教学转化,以“人学”为骨
架,建立高中语文教学相应模型,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深入
研究国家教育政策和语文课程标准,借鉴以人教版为主的各
版本教科书,最终编出有我们自己特色中学语文教材。
谢彬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政治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夷陵中学
主持人简介:谢彬,男,51岁,本科学历,湖北省特级
教师,宜昌市夷陵中学政治教师,教科室主任。
1981年中师毕业于宜昌师范,1991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省
教育学院政治教育专业。
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
- 17 -
以身示范,民主和谐,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注重
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目标,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正确对待竞争,缓解学习
压力,与学生主动沟通,增进理解,教学相长。十年来,9
次获得宜昌市教学质量一、二等奖。
指导夷陵中学邹晓华老师、王声明老师、周清老师、徐
明君老师、谭立婷老师、董文萍老师分别获得湖北省优质课
一等奖5人次、湘鄂青年教师教学交流活动一等奖5人次以
及湖北省课内比教学一等奖1人次等荣誉。其中邹晓华等4
人已成为夷陵中学骨干教师和湖北省政治优秀教师。夷陵中
学政治教研组成为湖北省教研室表彰的优秀教研组。
本人撰写的教育叙事集《追梦校园》一书获得湖北省优
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湖北省新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
政治有效教学的研究》等三个省级课题研究,发表《对差生
观念的哲学批判》、《做一名好学生》、《诺贝尔获奖者的精神
价值》等24篇论文分别发表于《素质教育大参考》、《班主
任之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考试》
等省级以上刊物。十年来,分别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做专
题报告8场,宜昌市级专题报告16场。
2002年被评为宜昌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宜昌市优秀政
治教师,2004年被评为宜昌市市直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
被评为湖北省政治特级教师。
工作室设想:本工作室把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评价作为
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课程背景下用课程评价引导教
学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究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特别是在市
教科院教育教学评价课题组的指导下,努力完善并实践宜昌
市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培养研究型教师团队。培养青年老师
- 18 -
的研究兴趣,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使工作室成为
培养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核心力量。指导政治学科在新课程背
景下深化改革,提高课程效率。研究新课程教学规律,转变
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引导政治教师走上自我优化之路。
袁新宏工作室
学段学科:中职数学
工作室地点:枝江市职教中心
主持人简介:袁新宏,男,50岁,本科学历,中学正高
职教师,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数学教师、校长。
1983专科毕业于宜昌师专数学系,1990年本科毕业于
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
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学定教”
教学理念,形成了 “严、源、细、系”的个人教学风格。
2006至2012年间,组织开展了枝江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在江
苏、浙江、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高中学校、教科院所、师范
大学就高中新课程以及“423”课堂教学改革作学术报告50
多场,接待外省市3000多名教师和科研人员到枝江一中学
习交流。“423”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枝江一中教学质量的提
高,从2009年开始全面推行,2012、2013届高考质量全面
提升,学校获得宜昌市高考质量奖,被湖北省教育厅认定为
课程改革样本校。201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枝江职教中心的课
堂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
了宜昌市职教室专家的充分肯定。
构建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个人每学年都和一位青年
老师结成师徒关系。先后指导青年教师湛凤高、李启梅、时
- 19 -
爱华、叶慧、苏小梅、鲍芳芳、裴美洲等老师的数学教学,
并取得好的成果。有4人获“湖北省优质课二、三等奖”、
有1人获“湖北省电教中心录像课二等奖”、有6人获“宜
昌市优质课一等奖、说课一等奖”、有多人获枝江市、学校
优质课一等奖。
主编了专著《我的课堂我做主》,作为副主编,参编了
《学能步步高丛书》、《规范学案》等四本教学用书。先后作
为课题组长、研究组组长、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了《网络环境
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等6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研
究。撰写的30余篇文章在《基础教育课程》、《高中数理化》
等杂志上发表或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9次获得
宜昌市“高考优秀质量奖”, 3次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辅导
奖,2012年获宜昌市课内比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2011年11月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教育创新先锋教师,2010
年1月、2010年12月两次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提
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先进工作者;2013年9
月被评为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12年6月被聘为湖北
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授课教
师,2011年5月被评为湖北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2010年5
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2005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
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2004年9月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
师;2010年9月被授予宜昌市名师称号,2010年5月被评
为宜昌市优秀数学教师,2006年11月被评为宜昌市第三届
学科带头人,2006年8月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2
年9月被评为宜昌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授予枝江
市第四届中青年专家,2013年被枝江市委表彰为先进工作
者,2012年被枝江市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0年被
- 20 -
授予枝江市第三届中青年专家,2005年9月被授予枝江市优
秀校长称号。
工作室设想: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为
载体,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
展平台,构建适合中职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工作室
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工作室将吸纳全市中职学校的优秀教师组建工作室教
师团队。将申报“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的省级课题立项,
形成较为成熟的“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编撰“双导双
带”课堂教学模式专著。将以“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
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以网络为主要交
流载体的融学科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研修平台。将充分发挥
优秀教师资源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通过面对面的传帮
带和现场诊断、个性化指导,辅以博采众长的专家讲座和课
题、课例研究,探索一条“名师带教”的教师培训的新途径
与新方法。将指导工作室成员要以研训、教科研一体化的方
式开展活动,使其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智慧型教
师。
- 21 -
本文发布于:2024-09-07 16:0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696076419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