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家有道,自
风华”,打造“家文化”特色课程基地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取名于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
育家、昆山“三贤”之一的朱柏庐先生。建校以来,学校依托朱柏
庐《治家格言》,确立“以人为本、阳光育人、育阳光人”的办学理
念,坚持“为师生增值、为家庭添福”的办学宗旨,制定“家文化”教
育文化建设纲要,以“家有道 自风华”的学校精神,将朱柏庐先生
的文化底蕴和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着力打造“家文化”
特色教育品牌,建设“家文化”特色课程基地。
“家韵泉风”,校园环境润无声
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
学校要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从而发挥教育的
作用。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深谙此道,在“家文化”教育的主题下,
对学校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努力构建一个彰显家风、家训、家教
一体化的校园环境。为此,学校确立了“一碑、二廊、三道、四园、
五楼”的校园环境格局。
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挖掘历代家训,全力打造“家风留香”
全场景式书卷长廊,在长廊上摆放各式各样与“家文化”有关的图
书与阅读资料、电子阅读设备等供学生浏览、搜索;努力建设“家
文化微型世博园”,打造“家文化博物馆”“家文化系列活动馆”“家文
化游戏乐园”等场所,供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实践体
验。通过一系列“家韵泉风”校园环境的创设,体现“家有道 自风
华”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始终浸润于良好家风的氛围之中。
“家韵风范”,多元课程显家风
“家文化”课程是一个完善而有条理的系统,昆山市柏庐实验
小学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
有效拓展延伸,赋予柏庐“家”的特征,形成“家训”课程,并以必
修、选修,文本、活动课程等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一个涵盖知、
情、品、性、身五方面的完善体系。“家训”课程的开发融合了多
个学科,努力建设以经典诵读为基的“大语文”阅读课程、“家训”
德育课程、七彩艺术课程等为代表的多元文化课程。在课程的助
力下,学校努力培养具有“勤、俭、和、善、孝、诚”等美德的“阳
光柏庐娃”。
1.语文阅读品家韵:“大语文”阅读课程
“大语文”阅读课程是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家文化”建设的重
要课程之一,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中华经典阅读
课程和延伸性阅读课程,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诵读经典,传承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柏庐特色品牌。
2.家训德育增家韵:“家训”德育课程
学校依托朱柏庐《治家格言》所营造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在
柏庐“家训”的熏陶下,设置“家训”德育课程,通过理解、背诵家
训,表演家训情景剧,评比“柏庐慧爱少年”,创设属于自己的家
风家训课程等活动,让经典重焕活力,使学生将良好的家风家训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生活、时代、热点接轨,铭记家训,立
德修身,争做“阳光柏庐娃”!
3.七彩艺术显家韵:七彩艺术课程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促进学生多元发
展,积极构建以“七彩民艺,篆刻剪纸赤子心”“七彩手工,巧手制
作妙趣生”“七彩舞蹈,活力四射姿态美”“七彩书法,翰墨飘香尽
其妙”“七彩绘画,小荷才露尖尖角”“七彩棋艺,海阔天空任鸟
飞”“七彩诵读,书声琅琅心神醉”为核心的“阳光七彩”艺术课程,
以此来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
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快乐
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为学生展现优良的艺术素养和才能提供
了广阔的舞台,为快乐校园增添色彩。
除此以外,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坚持“家文化”课程建设,开
设启智数学课程、英语文配画课程、益智课程、阳光体育课程和
德育生命课程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养。
“家我联通”,多元平台促发展
“家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努力,昆山市柏庐实验
小学除了建设针对学生的“家”课程外,更加关注对家长的启发引
导和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学校着力培养“明道乐教”的“慧爱”教师,
通过“慧爱”教师建设工程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提升教师在“家文化”
中的引领作用;建设“家我联通”互动平台,促进“家文化”走进各家
各户,形成良好的家风;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家庭活动,发挥社区
与学校的联合育人功能。
1.建设“家我联通”的互动平台
学校依托网络平台,建设“家文化”传播的网络之家。为拓宽
“家文化”的普惠面,学校与昆山图书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大学
等单位合作,努力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挖掘更多与“家”相关
的课程资源,并分类整理发布到课程资源平台,为学校师生服务。
基于学校课程的现实需要,学校加强与社区间的开放互动,
开设社区活动项目,组建社区辅导员队伍,促进学习型家庭、学
习型社区的形成,实现社区和学校教育的共享、共建。
学校以博物馆、图书馆、敬老院等为主阵地建立多个公益实
践基地,深入到学校外的社会公共领域,鼓励学生成为志愿者,
进行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与关爱行动,培养学生对社会与他人的
担当情怀和公益精神。
2.培育“明道乐教”的“慧爱”教师
“慧爱”教师发展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有力支持。
一是重视校级平台建设,让每一名教师都有展示与锻炼的机会;
二是突破学校界限,在区域范围内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三是拓
展高层次平台,加强高层次培训与科学研讨的力度,助推拔尖教
师的不断涌现;四是通过激励性长效机制的建立,鼓励丰富多样
的教师共同体的形成与壮大。
3.创设“五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
孕育良好家风与社会各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昆山市
柏庐实验小学着力打造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
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区“五位一体”
的育人共同体。
学校鼓励家长进校参与育人活动,在活动中全面了解学校的
品格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在校一日生活,与教师们一起通过传、
帮、带为学生提供温馨而又真诚的品格养成教育,为学生形成良
好的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学校积极开展家长义工活动,组建
“护校、护班、护学”三支家长义工队伍,为家长和学生服务,传
播正能量,弘扬《治家格言》“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的精神,感
受“勤、俭、和、善、孝、诚”的修身、齐家传统美德。此外,学
校还积极与社会单位、场馆联合开展育人活动,共同努力创建有
“家训”特色的群体,互相学习。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紧密结
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
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
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从环境建设、课程引领、学校活动等多
方面围绕并体现“家”的文化特色,让“家有道?自风华”的精神有
机地渗入学校文化、课程体系和发展平台,使“家”文化成为学校
的靈魂与主线。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将继续积极开展“家”文化课
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以理念和文
化引领师生,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探索一条体现文化特色和教学
内涵、适合学生的学校发展之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敦品弘志、
身心两健、知能行远的时代学子,做优做亮阳光柏庐“家文化”品
质课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07 23:0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721794419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