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
教学实施
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
音教室等(详
见考试说明P103-104)。
2、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
(详见考试说明
P104-107)
1)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主要是可用于实物投影及投影各类幻灯片、
投影片、照片等;可以用来播放幻灯片投影教材;教室可用有线话筒
进行讲课,并可记录讲课内容,播放光盘教材,也可作为学术报告的
演讲平台。
2)多媒体教室多适用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有时也用于学术报
告活动和观摩示范课。
3)网络教室的功能有: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
导、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电子论坛、消息发送和电子抢答。
4)网络教室主要适用于:多媒体演示教学、分组教学、监听监视、
交互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辅导教学、网上学习、资源共享、
进行教学测试与信息反馈分析。
3、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
的方法(详见
考试说明P107-108)
1)教师可按照班级授课、学生个别化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
式组织教学,其组织方法也相对灵活,如可采用大屏幕投影,视频展
示台及教师机的控制台组织全班授课,也可同学学生机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学习和个别化的学习。
4、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
学习)各自的
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08-112)
1)班级授课的优势有:
1、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
助于提高
教学效率。
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
整。
3、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授课为主而兼用其他
方法,有
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学
科的内容
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在班集体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影响、
互助启
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的来源和教育影响源。
6、班级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
争的态度
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2)班级授课的限制有: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
程度的限
制。
2、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
力和实际
操作能力。
3、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
等多的内
容和方法。
4、由于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而“课”又有实践限制,因而
往往将某
些完整的教材内容认为的割裂开来以适应“课”的要求。
5、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
利于因材
施教。
3)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使学生形成态度、培
养学生的
鉴赏能力,使学生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
的重视。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而且通过向其他
同学解释
要点和原理,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
4、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大,哪些学生需要给予鼓励和
支援。
5、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各个间断的成效和不足,能从学生
烦那个面
获得改进教学的意见。
6、与班级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往往比较好的考虑了
学生的具
体特点,比较有利于实行因材施教;而且组规模较小,组内各个
学生之
间同质性较强,容易灵活处理和变通。
7、与个别化小组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教师所面向的是多
名学生而
不是单个学生,比较容易提高效率;而且由于每个小组都包括多
名学生,
小组内各个学生之间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既可以提高整体教
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的限制:
1、由于组规模一般远远不如班级规模大,因而在教学效率上臂班
级教学的
效率低。
2、管理比较困难。
3、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稍有疏忽会影响学习效
果,使得
学习流于形式。
4、由于不同小组的任务、能力等不一致,教学进步不容易控制。
5、由于小组的变动性较大,学生在不同小组之间的流动频繁,在
管理上增
加了南里。
6、由于每个小组由多名学生,并不像个别化学习那样完全适应分
别差异,
要使教学完全能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事实
上做不
到。
7、小组的变动性较大,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不如班级教学有
效。
8、容易给各类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使优等生骄傲
自满,城
等生产后生自卑心理。
9、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唱片讲课的俗套,对师
生相互作
用是不适宜的,
5)个别化学习的特点:
1、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
生的领会
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如
内容的水
平和资源的种类等,让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学习效益,并可
减少差
等生的数量。
3、要求学生自定学习不掉,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在教育活动、
工作职
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养成好习惯。
4、允许教师话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5、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达,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学生的
主客观条
件。
6)个别化学习的限制:
1、若长期把他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
之间的相
互作用。
2、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饿学习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
3、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是适用的。
4、若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
5、通常需要教学小组协作准备,并配有辅助设施,备课复杂、费
用较高。
5、信息化交流工具主要有“电子邮件、博客、BBS、、MSN、
QQ”等(详见考
试说明第113-115)。
6、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点和使用(详见考试说明第
113-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11 18:1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0496784206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