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集

更新时间:2025-05-05 12:17:14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2日发(作者:和流逸)

她能主动与同学交往了

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刘某;女;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

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

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

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父亲是银行的一位领导干部;每晚一般都坐在刘某

身边陪学习..对孩子学习的问题;教育方式粗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刘某的父母

除了对她学习要求严格外;别的方面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在班

上值日生工作不会做;做别的事也做不好..

案例分析

父亲望女成凤的愿望强烈;但往往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

惧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形成自卑感;

总觉得自己不如同学;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

刘某在家从没做过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值日生工作不会做;

班上与她一起做值日的同学免不了说她懒;她觉得很没面子;因而更不愿与同学交

往..

辅导方法

1、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上活动课时;教师主动邀请她玩游戏..同

时;引导其他同学与刘某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活动中引导刘某主动与同学交往、合

作..

2、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刘某的父亲每天下午放学常到学校接

她;教师经常利用这种机会;与他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

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适当地

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3、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利用心理辅导课、活动课等时机进行群体性的

心理辅导;让学生知道与人交往、帮助他人;不嘲笑、鄙视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学是一

个好学生应具备的好品质;从而主动地在学习、劳动上帮助刘某..

4、培养刘某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与同学交往的信心..刘某成绩一般;

上课又不主动发言;在与同学交往中不善言辞;很是木讷;教师利用心理辅导课给她

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自讲、和同学对讲;在讲中记;在记中练;在练中习技巧;扫除她

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的障碍..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刘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

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

帮家长做些家务..

他不再胆怯了

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李某;男;11岁;某小学四2班学生;成绩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

在课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担心回答不对..

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集体活动很少参加..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

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案例分析

父亲一向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务农;也没有时间多管;从小和母亲住在乡下生

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跟随父亲;到我校就读..父母一天忙到晚;李某整天只能一人

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带他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

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理

采;好象比较高傲的样子;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

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

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李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

同学或家长听;让家长在日记后面签上家长意见;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

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

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李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

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

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经常家访;与他父母交谈;及时把李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

出要求;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让他得到锻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

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并能独挡一面;组织活动;并很成功..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

回答问题;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成了每个同学的好朋友..

真才实学是“偷”不来的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王某;男;13岁;某小学六年级3班学生..王某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常

两眼望窗外;或借故站起来;走动;上厕所、捡他人掉下的物品等..经常不做作业;有

时抄袭他人作业或请人代写;考试时有舞弊行为..成绩属中下..美术、手工劳动等

成绩较好;语文、算术成绩较差..王某系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祖母对他

百般疼爱;常给予零花钱;但对其学习关心不够;只看分数;很少过问他是如何学、学

的怎样..其母在街办企业当出纳;其父是业务员;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案例分析

王某个性好动是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班主任曾怀疑有“多动症”;

但经医生检查;尚无生理上的病因..

王某是独生子;得到父母及祖母的疼爱..给王某的零用钱很多;因而养成自己不

喜欢的事情即以金钱为代价请人代劳的行为..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及祖母又过份

宠爱王某;因此虽发现王某请人代写作业的情况未及时制止;以致于发展到考试舞

弊..

王某在学校常请客;与邻座同学关系好;因此;其舞弊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同学检

举;反而乐为代写..

辅导方法

1、个别谈话:直接了当地指出王某舞弊行为是错误行为;帮助王某制订改正计

划;端正学习目的..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个别访谈等方式;使王某家长及家人

了解王某的行为和正确的管教态度;并能配合学校的辅导措施;改善王某的学习环

境..

3、调整座位:安排负责任且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与他同座;一方面检查其回家

做作业的情形;一方面影响其学习的态度;并作为王某的学习榜样..

4、改变家庭作业方式:适当减少家庭作业的份量;除了抄写的作业外;配合思

考、计算、图画、手工等方式;引起学习的兴趣..

5、行为矫治:以契约和积分的方式;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严肃

考风考纪;强化好的行为..

辅导效果

王某经过一个多月的辅导和强化训练;其请人代写作业、考试舞弊行为明显改

善;上课也专心了;学习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名行列..

不写作业的孩子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丁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

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

同学们不喜欢他..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父母是个体经

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

案例分析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丁某的屡教不改而

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

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

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

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丁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

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丁某

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辅导方法

1、个别面谈..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

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

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

家的表现..

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

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

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

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

一次完成..考虑到丁某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要求丁某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

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4、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丁某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丁某参加集体活动;

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

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①当丁某能坚持来校上课;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来

校上课;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

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③当丁某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

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丁某不再旷课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

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期末考试有了明显提高..

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王某;男;9岁半;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工人;母亲为某副食商店售货员..王

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三年级

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王某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

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圈中说话有人听..遵父母之命;

王某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帮助爸爸卖菜..如果儿子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

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久而久之;王某对帮助爸

爸摆摊卖菜产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下降..王某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

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着孩子出

去找同学玩;10点钟以前不要孩子进家门..鉴于以上一些原因;王某的厌学情绪愈益

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什么;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

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

案例分析

王某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亲业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

也拉上了;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母亲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

子进家门;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

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高兴就

行..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

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

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因此;娇治王某的厌学症;

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王某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

任..

辅导方法

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王某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

纵自流..因此;学校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王某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

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

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教师抓住王某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不要点名公开批评..可以少

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

员到底应该怎么办 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

在就行 这不仅对王某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王某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这

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王某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

和促进..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王某的家长不同意这样

做;则不勉强..

4、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和对学习的吸引力..这种课内外学习气氛的不断改善和活跃;对于调动王某的学习

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辅导效果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王某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父亲卖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

的教育;父亲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4-09-12 17:1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132685421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同学   学习   孩子   家长   作业   帮助   教育   心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