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开发和利用人教版新课标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2011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如果让课本插图
成为闲置的资源,长此以往,势必有悖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愧
于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更有碍于教材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插图作为一种实用
而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但要使用,还要创造性地用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文本插图的开发和利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巧用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有些词句如果靠下定义或就词就句理解,往往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
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插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图,积极思考,理解词句。如《花
瓣飘香》一文的插图描绘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
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动作(俯、摘、捧),看了图,不讲其意,学生也能明白,而
且透过动作还能感受到小女孩对花的爱护和对这片花瓣的珍爱。再如《庐山的云
雾》中的“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为了加深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教师可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图,学
生不仅能很快明白其意思,而且也能充分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样形象
直观地运用插图,既能达到理解词句发展语言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学句的
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巧用插图训练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有的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呈现
故事的高潮,有的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等。因此,重视文本中插图的运用,可以帮
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思想的理解。比如,教学《咏华山》时,从文字上
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学生很少有这样的体验,而两幅插图紧扣文
章内容。第一幅图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看,就能直接感受到“华山真高啊”;后
一幅图中两个人居高临下,又使人觉得确实是“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再
如《宿新市徐公店》,插图展现了:暮春时节的乡村,稀疏的篱笆,弯曲的小路,
树头的新绿,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乡村静景;儿童急走,黄蝶速飞,菜花金黄,
色彩宜人,动态逼真,给人活泼热闹之感。试想,读读优美的文字,看看多彩的
图画,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享受吗?
三、巧用插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是说话的基础,只有看得清楚,才能说得准确。如《秋天的画》,插图
画的是秋天一些景色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时,要让学生懂得先看什么,再
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说话时可引导学生说“先画金色的桂花,再画草坪,然后
画果园,还画了三个小朋友”,这样由远到近不仅能说清图意,且说得有序。再
如《虎门销烟》一文中有一幅林则徐的塑像图,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结合前一
幅林则徐指挥销烟的插图,再看看咆哮的大海,结合文本的学习,在面对林则徐
的塑像时,你想说些什么?还可联系当前的现实:不少人身陷毒品不能自拔,害
人害己,你又有什么看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尽情尽兴抒发内心感受,可以讴歌中
国人民不可侮的斗争精神,可以抒发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远离
毒品、强身为国的坚定决心等。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插图训练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
四、巧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图画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动”起来,表现更为
丰富的内容,教师就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会画外的意境。如《司
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插图,描绘了司马迁在灯下写作的情景。教师可创
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作的?
当他生病时、创伤疼痛时,又是如何坚持创作的?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学
生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
五、巧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时,他们就会发现插图也有不足的
地方,甚至会发现插图也有错误,对插图提出修改意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给课文配插图。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
文的插图,展现的是两个人物第三次碰面的情景,爱因斯坦经过上次小女孩的指
导,注意了穿戴,像变了一个人,让小姑娘吓了一跳。而他们第一次和第二次碰
面时,爱因斯坦的样子和穿戴是:“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
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
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上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教学时,教师可以要
求学生给“原来的爱因斯坦”配图,这样通过前后对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主人
公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课文插图的使用时机。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使用插图的
不同时机,有时为了多个目的,发挥插图的多种功能,就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
重复使用。插图使用次数的多寡和时机,要视教学需要而定,不必也不能拘泥于
某种固定程式。当然,在教学实际中,插图的作用也不全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
的影响。如学生耽于插图,忽视了其他内容的学习;被枝节问题困扰,不能集中
注意力于重要处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调控。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把插图和课本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
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
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文,也要备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
仔细观察,努力挖掘文中插图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
设计中,这样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16 22:1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96165422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