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插的重要性
要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教师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提高运用
插图的意识,图文结合开展教学;研究插图教法,巧妙运用插图以发挥
其应有作用;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材插的重要性,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插图的重要性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资源,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
主题、内容、细节等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师结合
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
养的全面提升。正因为插图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
小学语文教材都配有大量插图。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
材(以下简称“鲁教版教材”)为例,五个年级的十册教材中共有插图
1225幅。
这些插图分别配置于课文、课后练习、识字系统、单元助读系统、
拓展系统、语文园地等位置,而课文插图数量居多,共有630幅,占
到整个插图的51.43%,功能也更为显著。它们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
分,或置于课文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辅
助理解、总结提升的作用;或以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多层图等不
同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幅或多幅图画对课文内容产生思考记忆;
或通过色彩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多彩的世界和历史的深沉;或借助人物
类、动植物类、生活类、场景类、风景名胜类、气象类等内容,引发
学生对课文人物性格的深刻感受、对动植物的喜爱与关心、对生活的
热爱、对具体场景的感同身受、对风景名胜的赞赏与向往、对自然气
象的敬畏与观察。
可以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
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源,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
生的学习需要,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师生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实
际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忽视插图运用、对学生指导不力的现象,影响了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教材插图进行学习
人们常说艺术家的思想自由自在、充满活力,所以只有展开想象
的翅膀,才能提高审美水平、艺术素养。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
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
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课堂
中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着力培养其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借助插
图,能对课文内容产生想象,进而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最终产生创造想象,既能够增长知识,也能够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
一举两得。
例如,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画家乡》讲述了小主人公们
对各自家乡的描绘,并在文末反问读者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要求学
生画画自己的家乡。教师此时应该借助课文插图的熏陶,让学生抓住
自己家乡的特点,动手画家乡,并口头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这是对
课文主题的总结,也能使学生进行天真烂漫的想象和创作。摆脱文字
的束缚和限制,在插图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充分展现儿童思
维世界的丰富多彩,审美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
总之,教材插图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
教师应重视插图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巧妙运用插图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提出教育要为学生服
务。如何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延伸、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是当代教
育者主要的研究方向。课堂学习应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
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就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方法科
学合理、教学氛围热烈精彩。教师可以依据插图的表现形式,将其运
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1.备课环节充盈教学资源备课是上课的准备环节。教师应该在课
前认真研究教材中的图片、照片、表格、油画、漫画,以便在上课的
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到插图的形象生动和多姿多彩,从而使学生产生丰
富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钻研,对插图产生自己的见解,领
会插图设计者将插图置于文前、文中、文后的意图,并灵活地利用这
一资源。
2.上课环节激发课堂活力特级教师连中国在他的《语文课》一书
中说:“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和挖掘插图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多项活动,可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想象等诸多能力,使课堂活力四射,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常常走神。连老师提出充分利用、挖掘插图,正是激发语文课堂
活力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要借助插图导入课文,将学生
深深地吸引住,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内容的欲望,然后引导
其进行自主探索。例如,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寨沟》一课,文
前设有九寨沟的美景照片,教师可以用此导入:“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
插图,图中景色如此优美,那这是哪里呢?”学生的思路会随着教师的
问题延展,认真观察文前插图并积极思考,主动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这样,语文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有效凸
显。其次,教师要借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抽象的语言见之
于具象的图画,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教材文本的理解,单凭讲授效
果不一定理想,教师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这其中就包括插图。
例如,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在“汉语拼音”部分设置了一整幅
代表拼音字母的图画,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拼音字母。其中,字
母“ɑ”用“小孩”张大嘴的口型来代表,字母“o”用“大公鸡”的
叫声来代表,字母“e”用“鹅”的体形来代表,形象生动(如图2所
示)。此外,插图还分别用汽车行驶在平路、上坡、弯道、下坡来代表
声调的四种变化。有趣的插图能将较难的知识具体化,让刚离开幼儿
园的小学生产生直观、深刻的印象,以形成画与字的共同记忆。即使
知识记忆出现遗忘,也会借助回忆图画而重新获得。图2最后,教师
应借助插图进行教学的承前启后,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意犹未尽,既
能够实现本堂课的完美收尾,又能为下一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脚印》一文讲述了主人公
与狐狸一家的感人故事:当“正太郎”听说“小狐狸”没有被“狐狸夫
妇”救走,而是被送到别的农场时,他竭尽所能将“小狐狸”救下。
最终“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放走“小狐狸”,“迎着耀眼的朝阳,狐
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直延伸到密林深处”。学生只有读完整
个故事,才能理解“金色的光芒”预示着“小狐狸”一家终于能够幸
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也能理解动物与人所共有的感人的亲情。教师在
这节课的末尾让学生观察插图,能够使学生充分地体会“金色的脚印”
的含义,继而树立人与动物相互信任和帮助、和谐共处的观念。
3.复习环节加深知识记忆知识记忆总是伴随着遗忘,尤其诗词理
解和背诵的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借助
插图,可以对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能有效辅助诗词背诵。例如,鲁教
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五言绝句《一去二三里》,诗中提到“烟
村”“亭台”“花朵”等意象,在诗的下方配有优美的国画插图,意
境与古诗相衬,能帮助学生穿越到古代醉人的风光中,充分理解古诗
的意思。背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插图,会对古诗的背诵有
极大助力。总之,教师在每个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能使语文课堂
充满魅力和欢乐,让学生真正享受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本文发布于:2024-09-16 22:3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97081422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