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5-05-07 01:39:57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1日发(作者:楼典)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详细知识点

XXX" Detailed Knowledge Points (XXX)

I。XXX

gy XXX.

2."Xue Ji," writte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d of China。is

the world's first XXX issues。which is about three XXX ideas

include "not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XXX"

(reflecting the principle of progressive teaching)。"teaching

without constraining。forcing without suppressing。opening

without reaching the limit" (reflecting the XXX)。and "XXX and

learning" (reflecting the teaching law of the unity of teacher-led

and student-centered roles).

3."The Great Didactic" by John Amos Comenius in 1632 was

the first XXX.

's "Democracy and n" emphasizes "child-centeredness"

and proposes the method of "learning by doing," laying the XXX

"XXX."

's "Thought and Language" tak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teaching.

's "The Process of XXX.

's "Advice to XXX" and "XXX" are known as the

"living pedagogy" and "XXX."

: in a broad sense。it refers to social n。school n。

and family n。in a narrow sense。it refers to school n。in a

biased sense。it XXX.

XXX: eternity。historicity。and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Four Books" ("Great Learning," "Doctrine of

the Mean," "Analects," and "Mencius") and the "Five Classics"

(Poetry。Documents。Rites。Changes。and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which embody Confucianism.

qualities do no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people。and social XXX。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is wrong because people'XXX.

.

components of XXX。XXX。XXX。XXX。XXX.

14."Double Basis" XXX.

of the tasks of XXX' intelligence。XXX。n。

thinking。memory。and n。among which XXX.

XXX' physical fitness.

1912 and advocated "XXX."

: (1)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correct XXX。(2)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express and create beauty。(3) XXX'

XXX.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法、实验法、实作业法和实

践活动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法。以情感陶

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

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

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

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

养提高的过程,而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德育过

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

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德育原则

包括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

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

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

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

性原则。

XXX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是

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除思想政治课外,各科教学也是进行德

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

陶冶三种。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全

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

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

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是衡量班集体

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

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

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过程涉及情感

和情绪的处理。意志过程则与决策和行动相关。

53、个性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而脑则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实质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像。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具有自觉的目

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和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

信号系统的协同性等基本特性。

57、心理学是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可以根据起源和对象进行分类。根据起源可分为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59、XXX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可以从低级向高级

发展。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

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即需要和外在条件即刺

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

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包括倾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和效能

性。

63、研究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恰当控制动

机水平、有效进行奖惩、妥善组织研究竞赛和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等方式实现。

64、XXX-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研究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

竞争型和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的

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

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等方面。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指的是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

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71、注意具有指向性、集中性和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等特

点。

3.为了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

构,应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并将

10%至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

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

的过程,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并实现信息技

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

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

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方式有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

究,旨在改变过去单纯接受式的研究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

价,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

激励等功能,并体现多样化、多维化的评价内容标准。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

家、地方、学校),开辟“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渠道,以“抓

大放小”的原则为指导。

12.教师应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研究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

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理解、双向的,建立的途

径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研究方式,建立和

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研究。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参

与者。

21.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

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根据教

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

创新的成分和不可预见的成分,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系统方法,以行为主义为基

础的设计思想。

23、研究性研究是一种探究问题、自主发现问题并获得结

论的研究方式,教师在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4、研究性研究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综合为

特征。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比较系统的理论修养、精

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

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包括不重要和未经复的内容易遗忘,

机械识记易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

的影响。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正确

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等方法来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方法论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

性,加强言语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

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具体

方法包括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

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

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适应

性和稳定性,能够正常地处理情感、行为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9、XXX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层次包括生

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

10、为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利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作业难度恰当

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奖惩,合理设置课堂结

构,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

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

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

径。

12、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

的年龄特点恰当选择直观手段,并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重

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教学过程中应该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同时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

自觉积极性。

1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需要确立合理的智力活

动原型,有效进行分阶段练,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

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激发好奇心、求

知欲,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发展学生

的直觉思维的能力,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

质。

16、注意的品质特征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

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记忆的敏捷

性,即记忆速度和效率的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即记忆

保持的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即记忆正确和精确的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即记忆提取和应用的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若研究者面临重

要的考试,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

或过高都会使研究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为了矫正考试焦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进行自信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

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2)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

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3)使用想像系统脱

敏法降低考试焦虑。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

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因此,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结构:(1)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

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

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

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

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

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

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

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

步。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

因素。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

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

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研究动机与研究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研究

需要?

研究动机通过直接制约研究积极性,影响研究效果。由于

研究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研究动机。因此,教育

者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通过激发学

生的研究动机,使其产生积极的研究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研

究效果。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是教育

的目标之一。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需要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加强意

志力的锻炼、养成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以及针对学生个别差异

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

自然特征中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社会特征中包括人

们在正式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社会角色,而心理特征则是依据

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

类。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具有朋友关系重要、与父母逐渐脱离以

及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等特点。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时,

需要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包括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

护自尊和情境控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0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909302424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包括   研究   教育   过程   课程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