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说教材
大兴区安定中心小学
金立华
2012.11
北京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安定小学的金立华,我研说的教材是北京版小学信
息技术第一册,我从以下三大块来说教材,分别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总体目标、说教材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特色、编排意
图、结构体例、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材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教学
评价、课程资源利用开发。
一 说课标
(一)总体课程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
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
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和责任意识。
(二)本学段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信息技术,认识电脑,认识
Windows操作系统,熟悉键盘正确输入中英文,画图工具使用,图像加工制作,
认识文件和文件夹,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等。全书共有26课,分为4个单元。
分别是第一单元迎接信息时代,第二单元争当输入小能手,第三单元学做电脑
小画家,第四单元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每个单元后有一个综合实践。
二 说教材
(一)教材特色
本册教材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课的入门教材,是基础中的基础,
将课
程中知识点融入各活动中,活动设计富有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学生参与活
动的学习兴趣, “趣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册教材以“任务”为驱动,
动手操作、作品创作为主线,着力培养信息素养。同时,模块化教学,突出主
体,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此外,教材采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重视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任务的分析,提出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编排意图:教材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新课标等有关文件为依
据,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注重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注重贴近生
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现
代教学思想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整套教材内容循序渐进,逐步上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采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编写。教师循序渐
进,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
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三)教材的结构体例
教材内容共26课,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安排综合实践。每课以概念
理解和任务操作为主,每课基本有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指明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概述:介绍基本概念、定义;
动手做:标明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
试一试:在动手做基础上,对所学操作进行练习。
练一练:要求练习、巩固的内容,加深对重要操作步骤的印象。
你知道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四)知识点分布与掌握程度
一单元 迎接信息时代
(1)了解一些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
(2)初步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初步了解软件的基本分类。
(3)学会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计算机,认识windows桌面和窗口,熟练掌握
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4)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二单元 争当输入小能手
(1)熟悉键盘的键位结构,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2)掌握中英文输入技巧。
(3)熟悉键盘中常用功能键的作用,并能结合实际运用。
(4)能熟练运用打字软件进行键盘练习。
三单元 学做电脑小画家
(1)认识“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画图”软件中各工具的操作
方法。初步学会文件的保存方法。
(2)了解用颜色填充工具的用法、掌握色彩的搭配及运用。
(3)掌握图像的复制、粘贴、翻转、拉伸、扭曲等操作。
四单元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1) 知道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和文件夹的作用,常用文件的类型。
(2) 认识资源管理器,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结构。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
件和文件夹。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保存、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基
本操作。
(五)教材整合
一般的课程,内容编排有其严密的逻辑性,不宜调整其教学顺序。但信息
技术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从
本校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
教学效果。
在第一单元迎接信息时代通过认识学习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述,对计算机
系统的学习,初步形成信息化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争当输入小能手是操作计
算机的必备技能,学生将养成良好的打字姿势、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为今后
学习“文件保存”、“网址输入”等一系列必需的文字输入提供保障。
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后,使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实践应用
画图单元就进入眼帘。
最后通过学习管理文件和文件夹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对所学知识进行梳
理、升华。
激发学生对自己文件进行合理管理的欲望,培养学生细致选取、耐心操
作的好习惯,渗透科学分类、合理存放文件的信息素养,
对计算机有系统性逻辑
性的了解。
在教材整合中,迎接信息时代中的练习使用鼠标和操作窗口学本领与二单
元中英文输入都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教学一单元学习中要为二单元知识
并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也为四年级学习用电脑写文章夯实基础。画图软件中
的保存、打开、窗口等和word 、演示文稿很多软件都基本相同,在学习教学中
可相互渗透,举一反三。通过教材整合,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绘图能
力,文字录入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在不同单元相互渗透,不断提高。
三 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信息技术课,因此前几课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对
今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重要性,我认为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应该灌输如下的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重要,
所以第一堂的课我认为不要急于展开教学而是对他们进行一些常规的习惯教
育。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这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安
排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数学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以玩“纸牌”的游戏的
操作掌握鼠标器、键盘的操作,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
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单元争当输入小能手在教授键盘和指法时,让学生多操作,组织一些
小比赛或安排一些打字游戏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
培养学生熟练的键盘输入技能是本单元的重点,需要督促学生进行规范化、刻
苦地训练,教师可在上课前安装打字软件,让学生通过软件愉快地进行指法练
习,达到熟练掌握键盘输入技能的目的。
在掌握了正确操作姿势及指法的前提下,允许学生玩打字软件中的“游戏”,
但要注意督促学生不能因为要“胜利”而单指或单手击键。最后建议在课余时
间举办键盘输入技能竞赛。
第三单元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 “画图”是Windo
ws自带的软件,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示范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步骤,
学生跟着模仿练习一遍。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尤其是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大都心不在焉,对老师的讲解没有主动倾听
的需求,有的学生在玩显示器上的按钮,有的学生在玩鼠标,还有的学生摇晃
着板凳。三年级学生普遍爱表现、好动手操作、注意力持久的时间短。这是由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如何能更好地顺应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积极的学习
需求,要大胆地将教学的重心下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能力强的
学生已经通过自学加动手操作掌握了知识,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遇到困难,这
时教师组织互动交流:让已经突破这一障碍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演示绘图工具
的使用方法或绘图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 在
画图的教学中,多给学生预留展示、交流作品的时间,当自己精心绘制的作品
在全班同学面前亮相时,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第四单元本的知识非常关键,教学内容相对较枯燥,小学生兴趣难以调动。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时,教师可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
在学习“复制和移动文件的区别”时,建议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操作
中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习“删除文件”时教师要强调
删除文件时一定要慎重,要确信这个文件没有用了才可以删除。尤其是在家中,
尽量不要删除文件,以免造成损失。
(二)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能体现出
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特点。以学生作品为载体,能及时地反映出学习情
况,引导学生学习回顾反思进而促进其学习和发展,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
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 “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
学生作品的方式”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的一个显著学科特点是注重的是实践应
用,每节课都有一个学习目标要学生的操作完成。如上互联网去搜索一份资料、
输入一篇文章、画一幅作品、制作一个动画、收发一份电子邮件等。几乎是第
一节课都有一份学习成果。这给评价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一单元教学中,建议采取问卷调查、书面考核、撰写科学小论文等方式。
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通过查找资料、调查了解,以小
论文的形式写出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对上网以及电脑游戏的看法。
在对键盘指法等基本技能的评估重点则应放在实际运用中,测评可以采用
分阶段多组测试的方法,从一开始训练就作测试,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的初
始状态,随后每周测评一次,记录每次的打字速度;最终的评定成绩不是以某
一次的成绩为准,而是在要求达到基本速度的同时,综合考虑训练时的速度的
提高率来确定打字技能的成绩。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综合整体水平,确定一
个打字的基本速度,这样既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练习完成这个目标,又可激励
那些学得较好的学生突破基本速度,这样的测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刻苦训练的
积极性,最后基本做到盲打和对计算机操作自如。
教学画图部分时,可对学生进行基础、技巧、创作三次测评。通过对学生
进行画图基础的测评,可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画图工具、颜料盒的使用,初步
掌握菜单部分功能的使用,为下一步画图技巧打下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画图
技巧的测评,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旋转、反色等画图技
巧,为下一步画图创作打下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画图创作的测评,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画图水平和画图技巧,充分展示学生的画图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增强其自信心。
(三)课程整合开发与利用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
程中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和适度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度和效度。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
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
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
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把握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
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
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
查、获取信息,学习信息技术。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
彩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
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为此, 我成立兴趣
小组,丰富创作任务,密切学习生活,丰富任务驱动,创设主题活动。建立了
资源库,围绕幻灯片作品创作,搜集图片、文字等各种素材,分类整理,丰富
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创作取材。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担任着育人
的重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信息技
术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体验生活,如何发展个性,
如何创新。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授业、学生求知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
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势必使得现有教材内容难以跟上教学的需要,难以适应不
同地区学校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在教学时对信
息技术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为信息技
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有心人,应该做一名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058106424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