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更新时间:2025-05-04 16:17:21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5日发(作者:欧阳子安)

唐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评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基于信息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

果。自2005年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就颁发了《浦东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

(2005——2007学年)行动计划(试行)》,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目标。

我校根据计划书制订《唐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并明确提出了数字化校

园建设的总目标,围绕数字化校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学校现有学生1338名,35个教学班,79名教职工。学校外部办学环境不断

优化,校内绿树常荫,鲜花常开,文化积淀不断浓厚,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不

断完善,有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地不断提升。学校是浦东新区文明单位,上

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浦东新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新区法制

教育二星级示范校。良好的教育氛围,科学的管理机制,加上浦东新区对学校硬件

设施的投入,为学校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奠定了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

条件,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评估概况

学校接新区教育督导室将对我校进行信息化工作专项评估的通知后,随即召开

行政人员和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人员联席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明确此次专项评估

的目的、意义、要求,理清工作思路,作出总体部署。

评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广泛组织教职工学习新区教育

信息化工作评估方案,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自评过程,主动积极接受新区有关部门

的专项评估工作指导,成立自评领导小组和评估小组,明确职责任务。第二阶段:

信息收集处理阶段。各评估组参照评估要点,多渠道、多方法收集信息,进行整理、

分析、归纳,撰写相应的《二级指标自评表》,撰写时既有事实判断,又有价值判断;

既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与经验,又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第三阶段:

综合报告阶段。学校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从学校发展的整体角度,对专项评估

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判断,完成学校自评报告,报告经行政会议、教职工代

表大会通过后,送教育督导室。第四阶段:接受评估。积极配合、协调,确保新区

评估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专项评估工作的总结,认真研究落实区信息化专

项评估的有关意见。

二、自评结论

学校自评小组根据评估指标,结合学校数字化建设工作现状,对学校教育信息

1

化工作作了全面自评总结。我们认为,学校以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总思路符合现代教

育发展的趋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内涵

发展”为主线,从科学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师资校本培训、强化实践活动为操作

手段是有效的。主要成效表现为:

1.学校内部管理

以学校门户网站为平台,实施“一站式”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文件、要求、活

动安排等在前台网页公布,后台体现内部条线数字化管理,如:“教务管理”、“教学

中心”、“工作中心”、“成绩中心”等,实现了“文件传输”、“通知管理”、“课程管

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成绩分析”、“学生成绩跟踪”等的网络化,初步

实现了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化及无纸化管理。

2.教师专业发展

以校本研修平台为载体,实施网上校本研修。学校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包括“教

案范例”、“视频课例”、“视频案例”、“教师日志”等栏目,有视频研究课,主题视

频片段,根据学校教学重点及教学中共性的环节进行研讨。教师的个性化备课、教

学反思、教学案例的上传,实现全校的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

扎实开展提供了保障。

3.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学校四年发展规划,以文兴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网上创建了“在线投票系统”,开展了“班级网页总结性评价”、“唐镇小学

2008年度‘十佳好事’网上投票”、“唐镇小学2008年度‘十大新闻’评选”、“2009

年度唐镇小学‘阳光教师’评比”等活动,学生、家长及教师能共同参与,对不断

增强主人翁意识,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校本资源建设

创建了功能较为强大的校本资源平台,有较详细的学科、年级、类型和格式分

类,有按学科、年级、类型和格式检索以及搜索和高级搜索项,操作便捷。教师上

传资源的积极性高,通过积累资源、共享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

5.现代技术应用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学校每位

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每学期

组织校级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科整合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使

2

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社区、家庭联动

学校数字化平台,学生、家长可通过登陆后台,查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

动态成长轨迹,参与班级博客网站的交流以及“投票系统”参与学校相关内容的讨

论等。

学校自评分数87分,自评定性为良好。

三、主要经验与特色

1.领导重视 合理规划

组建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抓的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

会议部署学校信息工作,每学期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重点、研究主题、课堂教学整合等,为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作出全面规

划。

2.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在新区社发局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完成了现代化教育环境的构建,“校园通”

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校园网覆盖所有办公与教学楼。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到位,

现学校拥有学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远程教室、语音教室(学生电子阅

览室)等专用教室,普通多媒体教室35间,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多媒体教

室5间,每间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生均比例为13.8:1,师均比例为

1.01:1。

学校在社发局统一配置的前提下,每年增大自筹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满足学

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不断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2006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

150386.6元,2007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99164元,2008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

147760.5元,2009年学校自筹资金投入96953元。2008年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

核心,改版了学校门户网站,构建了学校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班级博客网站

系统、网上投票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校本研修平台等,2009年,改版了校

本资源平台、建设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同时,每学期配置足量的“二期”新

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质量提供了基础保证。

3.制度健全 扎实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

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唐镇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唐镇小学计

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唐镇小学远程

3

教室管理制度》、《唐镇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服务器房管理制度》、

《唐镇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唐镇小学教

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唐镇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唐镇小学网络突发

事件处置规定》、《唐镇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唐镇小学音乐

教室使用规则》、《唐镇小学美术教室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

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

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

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

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

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教师培训 提高能力

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远程教育教室如何使用的培训、“浦东新区教育专

网运用”的培训,组织了“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 新农村教师教

育技术培训”、“ 教师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培训”等。每学期聘请有区、署关专家就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课例撰写等进行辅导,聘请金英小学、六师

附小、王港中心小学等老师来校作运用讲座,为技术服务于教学奠定了基础。对于

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

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

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

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

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2008年9月更新、改版了学校校本研修网络平台,08年12月,实施了课堂

教学改进计划网络版,教师能认真参与,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为教师专业的成长留

下了扎实的足迹。09年,改版了学校资源平台,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

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

途径。

5.实践研究 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

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

4

教研组级、年段级、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

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

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

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加强课件(课例)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广大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的基础上,

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制作课件活动,有66名

教师从自己制作的课件(课例)中选出最佳作品参与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课件(课例)

比赛,在校园网上进行评选,从中筛选出10位教师的作品为获奖作品,在教师会

上逐一说课展示。通过这样的练兵活动,教师们制作课件(课例)水平明显提高,

多位教师的课件作品在比赛中获奖,3位教师的作品:《珍珠鸟》、《行进到普罗多里

亚》、《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入选浦东新区教学资源数据库,学校教师优秀作品入选

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做到资源共享。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撰写相关的论文、制作课件,参与各级各类部

门组织的评比。上学期收到教学反思70篇,其中13篇选为教学反思集萃中,教学

个案200多篇,其中6篇被评为学校优秀个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论文,经

验文章66篇。张琼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促我专业成长》在《浦东教育》2008年

第1期中发表;张琼老师撰写的“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乐于上英语课”方案在上海

市教育学会组办的第二届“现代学校发展创意设计”优秀方案评选中获鼓励奖;张

琼老师撰写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荣获由中国教

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

奖,获奖作品在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上发表;姚洁瑛老师撰写的《多媒体

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效应》,张琼老师撰写的《英语课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王洁老师撰写的《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均在《浦东教育》2008年第6期中发

表。通过教科研活动,教师们不但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促进平时教学手段的

更新,同时教科研水平也得到提高。

6.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

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

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

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w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

5

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镇、教育署等各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还有三位学生制作的电

脑小报分别荣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1位学生的作品入选浦东新区学生作品

数据库。

优化整合,谋求发展。利用双休日对学生家长进行“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

通过“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努力提高家长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创设良好的育

人环境,谋求学校整体发展。我校唐敏、余凌风老师荣获“百万家庭网上行”区优

秀培训教师,学校(第172教学点)被评为新区优秀教学点。

7.数字文化 促进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努力构建校园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各办公室

电脑联网,数据传送网络化,积极推进管理过程无纸化。同时,逐步建立唐镇小学

教育、教学资料数据库,创建学校网站,建立学校网站管理网络,加强与社会的信

息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学校在校园数字化建设

上不断进行深化。2008年6月对原有学校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新版栏目涉及了

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校务公开、党务工作、课程教学、教育科研、德育之窗、

雏鹰天地、家校互动、教工之家和资源库等。同时,学校主页上链接了新区教法院

教研部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平台、“浦东教师研修网”及“新区教发院资源平

台”,使教师能更方便地进入相关平台,为教师参与网上研究,查找资料提供了便

利,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新增设了“校本教研平台”,校本研修注重教学范例、案例的研究,强调全体教

师共同参与,上传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教师的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

例的上传,实现全校的资源共享;配合

开发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通知管理系

统、教学质量分析系统、行为规范主题网站、班级主页博客系统等,初步实现了学

校管理网络化、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

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同时,家长(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不仅能了解

大量的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和信息,还能与班主任进行网络交流、沟通,进入网站

后台查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等第),并查看“学生分析”相应栏目内容。为广

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四、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

6

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

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

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

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

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

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

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

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

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

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

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

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

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

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本地区属新区农村地区,近几年,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

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

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不满10%,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

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

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

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浦东新区唐镇小学

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0:3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195808425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校   教师   学生   教育   教学   信息技术   工作   信息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