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

更新时间:2025-05-07 23:19:52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5日发(作者:开映雪)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人教版新课标

一、组织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举办语文知识运用比赛,比如针对一二年级,

将易错字、形近字精心编排成组词语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字词基础方面的运用能

力;针对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点为主要内容,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得知低年级学生的组词掌握较好,错误较少;而中高年

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小部分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立意新颖,

结构完整,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

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

的运用能力。

二、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到《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

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表达感情

的词句,使学生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思

念之情。当讲到“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时,文中用“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

耍”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

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

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学以致

用,我又接着提问:“你有没有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朋友呢?”学生立刻沸腾

起来了。“我和张静整天形影不离,我们一块上学,一块放学,一块写作业,一

块玩。”“我和明明手足情深,我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助我。”“我和姗姗是

手足情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做过的事可多了。”„„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忍

不住发话了:“老师,我以后一定也要为自己找个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下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就连站路队的时候也有了变化,大家的小手紧紧地拉在一起。看到这些,我从心

里乐开了花。

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认真批阅、精选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肯

定,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写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提

升作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有一个熟悉得可以下笔千言

的世界,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这个独特的内在的世界,从实

践的层面尝试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独特的内在的世界”。写作的目的是自我思

想情感的表达,怎样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彩、更吸引读者。语言是载体和工具,只

有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为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

方人,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把握好讲评的重点,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讨论,大家会深刻地地认识到:写作,

并不仅仅是为了语文考试,更是为了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有养成内视的

习惯,才会发现生活的真,才会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时才能真正地抵

达心灵。

四、考试做题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有一

道小学语文题目直接就是一份详尽的“感冒灵说明书”,其作用与用途、用法与

用量、注意事项、储藏、有效期等一一被列在试卷上,题目下方有四小问:第一

题,“遵医嘱”是什么意思;第二题,在此说明书中的“服用”和“食用”都有

“吃”的意思,但是两者一般分别用于什么情境;第三题是慎用和禁用是否能互

换,并阐明理由;第四题则根据说明书设置了具体情境,自己判断对错。这种题

不像一些单纯的词意解析题干巴巴的,而是比较有趣,很多知识在我们平常的生

活中也能用到,特别吸引学生。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实践型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

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实践题主要体现的是落实课标中关于“阅读非连续性

文本”的要求,将学生的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检测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虽然难度一般,但都是考察的词语解释、阅读能力等语文基本知识,只是考法有

一些改变。考题以生活化、灵活的方式出现,避免了让学生机械抄写、死记硬背。

针对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需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线索分析、解

释信息等对题目作出判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1:2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234629425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语文   引导   写作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