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营小学校史陈列馆
中营小学校史陈列馆
题首
百年模范小学,培育代代英才
"百年树人"、"勤朴敏健"
前言
中营小学(人们习惯称之模范小学)是天津创办最早的官办小学之一。历经
百年,持续发展,高水平校长、教师,培育了一代代高质量学生,"勤朴敏健"
之校风不断发扬,学校列为中国名校。
一、校史沿革
学校从创建起,即为不同时期的重点小学,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1905年(清光绪31年)开始筹建
1906年3月5日开学,校名为天津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
1916年,校名为直隶模范小学校
1917年,校名为直隶第一模范小学校
1928年,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一模范小学校
1940年,校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模范小学校
1945年,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一模范小学校
1946年,校名为天津实验小学
1947年,校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师范附属小学第二部
1950年,校名为河北天津师范附属小学
1952年,校名为河北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1956年,校名为天津市城厢区中营小学
1958年,校名为天津市和平区西北角小学总校
1960年,校名为天津市和平区中营小学
1960年,校名为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2001年,西北角小学并入本校)
照片:
建校初期校门
原校舍钟楼
1983年以前的前排建筑
70年代修建的学校大门
2005年修旧如旧的校园回廊
2006年扩建后的新校舍效果图
1933年毕业照第一排左起第五人为刘宝慈校长
1948年河北省立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第二部毕业同学师生合影
1951年河北省天津师范附属小学毕业同学师生合影
三风:
校风:勤朴敏健
教风:严谨善导
学风:勤学多思
二、历任校长
第一任校长刘宝慈先生奠定了良好基础,其继任的历届校长兢兢业业,与
时俱进,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使学校久盛不衰。
⒈刘宝慈(1906年-1941年任校长)
刘宝慈,字竹生,天津人,出生于1873年5月7日。21岁中举,最初教
私塾。1901年任天津普通学堂汉文教习。1903年8月,直隶省选派第一批留日
学生20人,刘宝慈在其中。1904年由日返国,曾在保定师范学堂教授地理。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兴办学务,命设天津模范两等小学堂。经乡人推
荐,刘宝慈先生被任命为堂长(校长)。他精心谋划,积极筹建,建成了古雅别
致,适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校舍。
刘宝慈先生以校为家,从早至晚,终日操劳。他不追求名利,专心办小学
教育。当时的政府屡次给他加薪,他拒不接受。让他去管中学,他不去;给他
官,他也不做。
刘宝慈善于管理学校,处处治理得井井有条。办学经费有限,他精打细算,
校院里种有各种花草,校园环境幽美。
刘宝慈治学严明。他精选教师,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上课要认真准备,教
学必须有计划,有教学进度表。每学期考试,亲自命题。考试时,将密封试卷
一一送到各教室。对学生倍加关怀爱护,每天放学,他都亲自将低年级学生送
至校门口,将孩子交给家长。
刘宝慈学识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他经常为当时的《广智馆星期报》
撰稿,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经常为学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1918年,他再次
去日本考察,回国时带回大量教学仪器、标本、挂图。
刘宝慈在模范小学任校长36年,1941年8月14日因脑溢血去世,终年69
岁。他病逝的消息传出后,远近吊唁者数千人。校友纷纷捐款,为之建亭立碑。
附:
第一任模范小学校长刘宝慈
1903年8月天津首批留日师范生刘宝慈是其中一位
刘宝慈校长笔题于民国15年10月27日演庐(刘宝慈办公室)校友卞慧新收
藏
竹生亭
近代爱国教育家刘宝慈先生石像出土
南开区中营小学第一任校长、近代爱国教育家刘宝慈先生的石像于日前在
该小学扩建校区工地出土。据悉,这座石像已有63年的历史。
为迎接明年中营小学百年校庆,该校老校区于近期进行了扩建改造。工人
们在后楼清理废墟时,发现了刘宝慈先生的石像。石像被发现时,背部朝上,
基座一角受损,但石像头部和石碑尚未找到。
刘宝慈先生注重革新旧教材,科学设置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
发展,此举在中国近代小学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刘宝慈校长还是天津向社
会全面普及科学知识的第一人。刘宝慈先生逝世后,几千名中营小学校友捐资
打造了刘宝慈先生的石像和记录其生平、办学业绩的汉白玉石碑,并置于学校
竹生亭内。石像挖掘出土后将尽快进行修复,不久将重新屹立在百年老校中营
小学的校园。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17:5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44580425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