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营小学魏家莘第七期作业

更新时间:2025-05-05 00:26:39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6日发(作者:范姜举)

天津市中营小学魏家莘第七期作业

让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因多媒体而动起来

中营小学魏家莘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知识概念多,且比较抽象。

所以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都非常重视用直观具体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概

念和性质。常见的方法是运用教具演示或投影仪表现图形的特征,但这些方法在反映图形

位置关系时,可能会因教具演示不灵活或投影片翻转不方便等缺点而影响学生对有关概念

性质的理解。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声、像、图、文、动画有机地

结合,有效地实现对图形进行割、补、拼的发展变化过程,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

题就变得简单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化静为动,直观形象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动态的演示画面、直观视觉的刺激更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

情。几何图形多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符号往往不感兴

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

“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可以刺激学生的

多种感官,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出示圆柱体的模型,教学有关圆柱的概念。通过动态演示,

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展开一部分侧面,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展开”的意义,然后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想一想:圆柱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回答

后再进行动态演示、验证)。在研究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时,将一底面的圆

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

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

长相等。师生共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通过演示把圆柱的侧面展现出来,

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而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可以围成圆柱。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化静为动,突出重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

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

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切就简单多了。先将圆进行切割,分成4等份,然后拼接,

看不出来是长方形,那就继续切割,分成8等份、16等份、当我们把圆分成32等份

的时候。我们发现拼后的图形就比较接近长方形了。如果把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

就越接近长方形了。这时候观察比较,原来的圆形和所拼图形相比较只是形状变了,但面

积没变。而且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圆

的周长=πd =2πr,所以圆周长的一半=πr,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

积=πr ×r=πr2。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突出了重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用量角器量角是教学的难点。因为画角实际上是在量角

器上“找”现在的角,而量角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些,不仅只是“找”的问题,还是对应、

方位等操作性技能技巧问题,加上量角器本身有内、外圈两个方向的刻度,什么情况用内

刻度方便,什么情况用外刻度合适,让学生观察,一步步地讲解,对学生一个个进行具体

指导,往往造成耗时、效果不佳。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设计教学,通过演示,学生就

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演示的量角过程,特别是具体操作中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的重合,

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以及如何使用内圈、外圈的刻度等问题迎刃而解。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如何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效果更加明显。学生能亲眼看到教师是如

何进行旋转,把它们变成标准位置的角,然后再使用量角器来度量,它对于学生的书面练

习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又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用平移、加线、

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

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四、化静为动,猜测验证

猜测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所谓不正常却一般有用的途径,逐步地找到完

全正确的解法的一种活动。而今,“猜测验证”的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大胆猜

想,发表独特见解,极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课件显示学校门口的两个美丽的大花坛,

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长方形,这时让学生猜测,那个花坛的面积大?通过数方格

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再通过动态显示,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

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

呢?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时,学生猜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底边和高有

联系,而且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底×高”。最后再通过剪拼方法把平行四边

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验证,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测。这样,学生凭直觉进行猜想,既增强了

参与探求新知的主动性,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五、化静为动,加强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几何图形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

识结构。我们只有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比较,才有助于了解图形之间的本质特点,把握它们

的异同点,而运用多媒体则可有效地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

形知识。

例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时,传统的教学只能用一条长线拉直作学具来讲

授,无法清晰地揭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本质特征,束缚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图示也

很难使学生明确三线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体系。而依靠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则可优化

教学过程,加强三线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

条较短的直线,然后从两头向两端延伸,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能向两

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无法度量的特征;在直线上闪烁两个亮点,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

因此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是直线的一部分,这些特征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同

样在直线的基础上,在一端闪烁一个亮点,另一端同时向一方慢慢延长,那么射线有一个

端点,能向一方无限延长的特征就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突出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学生建构图

形知识体系,加强了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六、化静为动,扩大知识面,发展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

过程,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灵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的整理复习》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底面直径是

40厘米的圆柱容器中,水深12厘米,把一铁块沉入水中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了5厘

米。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道题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如果利用

多媒体演示:先在12厘米的水深处用红线标记,铁块放入后,水平面上升超过红线,

再在水面上升了5厘米处用红线标记,不用教师多言,学生能很快理解,上面升上来的水

的体积即铁块的体积,为学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几何图形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对小学生理解有关概念性

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将一些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具体化,

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图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及运动变化过程。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完整鲜明

的表象,在观察、比较中发展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深

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因多媒体而动起来

街道教委龚庄中心小学

陈雨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18:3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467484260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   图形   长方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