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我校为了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贯彻教育部“大力推进‘三
通两平台’建设精神,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打造出安陆实小“互联网+教育”数字化特
色校园,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入“互联网+”新理念,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战略目
标,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全面提升学校数字化应用水平。
二、建设目标
1、环境数字化。整合过渡,保护利用原有投资,淘汰过时设备,以应用促建设,兼顾
突发应用情况,构建合理高速、安全稳定、与时俱进的硬件系统,利用现有门户平台及应用
软件,适当开发或购置相对薄弱领域所需的专业软件,实现更科学合理的软件环境。
2、管理数字化。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应用数字化。加大培训引军人才力度,以点带面,全面营造管、育、教、学、研数
字化应用竞赛氛围,以赛促用,建立并共享教学资源,探索、总结、推广教学模式变革的手
段与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之最终目的。
三、工作任务:
国家教育部推行的“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我校应该力争实现四个新突
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我校早在2001年已经连上宽带
网络,并实现了“班班通”,现在“人人通”是关键,是当前工作的核心点。我校理当完成以下
任务:
1、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采取请进来讲座、派出去学习方式,培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继续实行每年一次聘请省
地市专家来校讲座,每隔10年派1名教师进修高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每年选派20名以上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争截止2017年全面轮训一次。
名师与骨干引领提升。继续搭建网上名师工作室,在原有名师工作室基础上,增加“柯
玲语文、金钗数学”两个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骨干的影响力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辐射面,
增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通过竞赛促使教师自学自悟,大面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年上交含至少2个课件
在内的20件教师作品参加省电教大赛,积极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和“优课名师”活动,每学
期举办一次校级优质课暨“优课名师”竞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竞赛结果、学期绩效、
职称晋级挂钩。
2、升级现有网络设备,添置必需的数字化建设软硬件,完善数字化应用系统。
⑴优化网络。将信息中心与校内9栋楼之间的双绞线改为光纤,更换已经服役16年的2
个服务器和部分交换机,购置交换机箱使校内所有交换机有家可归,全面升级网络通道,主
干千兆,桌面百兆,无梗阻,带宽利用效率高。
⑴建设精品课录播系统和网络视频应用系统。把建设录播室与校园电视台结合起来,推
进“优课名师”活动,对精品课全程录制编辑,建立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库大数据、云存储,在
原有数据流可供下载的基础上建立视频流、音频流教学资源点播系统,供教师、家长、学生
实时或择时观看学习。
⑴购置图书管理系统,优化档案管理系统。使图书、档案的入库、查询、借阅、统计、
管理,全面实现数字化。
⑴实现校园无线信号覆盖无盲点,配备教师电脑350台,解决“人人通”瓶颈问题,校园
醒目位置大量布设学生浏览平板,供师生随时随地查阅网络信息,办公室配备打印机方便教
师办公。
⑴在校门外临街两侧、校内通道位置竖立我校微校二维码宣传牌,以便全社会关注。
⑴在校门入口处、师生走道醒目处、公共集会场所(多功能报告厅、操场主席台背部等位
置)架设LED显示屏,及时发布校园信息。
⑴配备教室智能教学平板、学生平板,实现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的探索。
⑴“四馆”(科技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建设搭载数字化翅膀。
3、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校园网功能,构建校园网络办公自动化环境。
(1)网络建设与管理
政务管理。网上开辟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室等处室频道,其工作安排通过各
处室栏目、校园新闻、滚动字幕快速发布,保证政令畅通、公开。
教育教学管理。开学时的各类计划、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和总结、各种规章制度等,
先由相关负责人上传到个人或处室空间,再对应投稿到学校网站的相关栏目,进行网上管理。
学籍成绩文件管理。学籍管理:校内学籍库,在班就读就建,一旦转走就移,供班主任
下载、更新、管理班级,供教师教学查询,比国网精准。成绩管理:每逢期中、期末,利用
学籍库编排考号,供教师登录成绩,实现网络评价与分析,供教师导出、家长查询。文件管
理:我校网站云盘,一是能存储个人文件即教师个人云盘,属私有领地,互不可读;二能上
传公共文件亦即校园公告牌,供全校教师浏览、下载,如不能完全公开的绩效奖公布;三能
发送文件即教师之间传递文件,如同邮件。我校云盘相比于百度、360云盘,各有千秋。
工作督查。学校布置可在网上完成的所有任务如教学反思,可进行网上督查落实。将所
有教师按班级、学科排序,将教师的姓名与其博客空间地址链接起来,做在Excel表格中传
至文件管理的公共文件中供相关领导点击进入检查落实情况。
建立掌上微校系统。在互联网+时代里,掌上系统无处不在,我校应迅速建立“掌上安陆
实小”系统,凸现我校掌上特色管理和应用,并集成学校网站部分功能,将生成的二维码张
贴到前面所述的宣传牌里,供全社会扫描关注。
(2)资源共建、共享
校内资源频道,是我校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通过审核后的呈现窗口。达标课上经过教师
个人精雕细琢的课件和导学案、集体备课活动中通过教研组全体教师研讨定案的教学资源,
上传、积累,形成了我校教学资源库,供校内教师和有权限的校外教师随时预览和下载、修
改、使用、再上传,全国共享。同样,全国各地老师们上传的无数资源,也任由我校有权限
的教师下载。
(3)教学应用
教学教研。建立专项课题、电教活动、名师天地、教学教研、文件下载、校内视频微课、
教学资源大数据、一师一优精品课云存储及点播系统等多频道或栏目进行教学教研。
探索教学方式变革模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教师
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方式的变革,利用互联网设备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如教师对学生平板发送练习,学生完成并提交后教学平板完成统
计、分析供教师评价)。
网络探究。巩固电教组《网络环境下小学高段语文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并向各学科拓展。
探索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总结“校校对接、班班对接”两种模式研究成果,实现优
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传递。
(4)利用教师个人和班级空间,搭建师生、生生、家校互动平台
我校所有教师和70%的学生、10%的家长都在校园网上建有个人空间。进入教师空间可
以看到教师的工作情况:班级管理、论文、反思、计划、总结……打开“安陆市实验小学班级
博客”,点击班级名称进入空间,就可以看到一至现在年级历任班主任接力棒式的工作:访
问统计、教师寄语、班级表彰、学生文章、活动照片、学生成长档案……有的班级空间里,
还有家长的文章,发表对教育教学的见解,对学校工作的友好建议。在网站首页,你输入关
键字“家长”,可以看到广大热心教育的家长是如何通过学校网站来关心我校教育教学工作
的,个人、班级空间的开辟,既搭建了互动平台,又可开辟个性化学习、一对一帮扶、网上
答疑窗口。
4、单项系统模块化应用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全覆盖
智能排课。我校班多、教师多,采用排课软件,快速排课,绝无冲突,不妥之处可以手
动调整、完美导出。
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我校班多、学生多,使用田径运动会管理软件,轻松完成田径运
动会管理工作。
校内通讯。飞信软件,利用其与QQ、微信等软件相比所不具有的脱离网络还能即时、
免费接收信息的功能为我服务。
四、工作措施
1、组织保障。建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电教主任任副组长、各年级主任任成员的
数字化组织领导体系,保障政令畅通。
2、工作机制。专家、名师、骨干引领,以赛促用,全面提高。
3、经费保障。学校数字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上
级公用经费、国家“改薄”、项目经费、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确保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积极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和服务,加强教育数字化经费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制度保障。将教育数字化工作列为对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个人学期、年度考核内
容。同时,严格实施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
考核奖励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本文发布于:2024-09-27 20:4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4408344263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