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班级管理论文
切实有效的落实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管理、教育、引
导小学生,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并在此过程不断强
化自身能力、意识,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
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一:小学班级管理加强策略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
活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从树立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的主动性来论述如何加强小学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
绩的提高。长久以来,小学班级的管理只停留在常规的秩序管理上,
这种片面的管理起到的作用很有限。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综合各方面,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学习观。
一、科学创新,树立管理新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改变权威式教育
很多教师从小都是在严格的管理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
把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继续沿用体罚、打骂的方式
教育学生,但是这样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权威式的管理
方式对学生统一要求,并且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采用严格的管教
方式,使学生无法独立学习,也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甚至容易造成
学生的恐惧心理,不能和教师正常沟通。学生还可能在被教师体罚后
出现偏激的言行,在行为上退缩、怪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
教师应该改变权威式的管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教师的绝
对领导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
的良好品格。在平等的管理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
展,建立起师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模式。
(二)改变保姆式管理
小学管理中存在保姆式管理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和习惯
的形成期,小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
但是保姆式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的很多事情都由教师包办,不仅使学
生丧失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遏制。教师应该
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否则容易造成
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班
集体的活动。班集体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不过是班集体
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班集体的参与者。教师在班级管理
中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实践
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究,使学生得到经验和启迪。
(三)改变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管理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
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
三个目标的达成。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
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
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很多教育研究者探究的不应
该是“如何让学生顺从”,而是“如何让学生来配合教师,让学生学
会通过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班级管理应该要
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在班级管理
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以情打动学生。小学
阶段的学生对长辈有特殊的依赖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
的过程,并且获得愉悦和满足。
二、注重素质,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
标,才能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会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健全各种制
度,并将其作为班级成员的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
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
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并随时做检查,杜绝虚假现象。同时做好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定期评
定,赏罚分明,注意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中。重视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
要班干部的协助。培养一支有向心力的班干部队伍,也是调动学生积
极性,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培养管理协助者,让他们能够及时
反馈班级信息,为教师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也是班级
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
的艺术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
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52-85.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班长组阁制研究
摘要:想要真正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发挥出班长组阁制的优势,首
先要选出一个优秀的班长,作为整个队伍的领头人。班长是否德才兼
备,是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优异的工作能力可谓是决定班长组阁制
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组阁制
一、班长组阁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优势
班长组阁制是一种民主选举的形式,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竞选。
这种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民主的要求,符合学生在心理
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方面的
积极性。小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已经趋向了独立,希望能更好地独立
自主地管理班级,班长组阁制恰好就符合了学生的要求,它可以更好
地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班长组阁制可以让
学生意识到班干部工作中也存在很多辛苦和困难,在今后的班级管理
中学生可以换位思考,更加理解和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学会合作和体
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组织能力、策划能力、沟
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种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可以激发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营
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二、班长组阁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缺点
班长组阁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多学生或者家长可
能没有听说过,一时之间可能难以理解并接受。而很多班长的身份也
仍然是一个执行者而非真正的管理者,他们无法真正独立地进行班级
管理,而是依旧听取老师的意见。这样一来,也就根本无法发挥出班
长组阁制的优势。对于组阁成员的选择也会出现问题。因为组阁成员
是由班长委任而产生的,所以,为了避免班长根据个人情感等选择组
阁成员,出现“一言堂”的局面,成员名单则需要首先在班级进行公
示并且要通过班主任的审核才能正式生效。
三、结语
想要真正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发挥出班长组阁制的优势,首先要选
出一个优秀的班长,作为整个队伍的领头人。班长是否德才兼备,是
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优异的工作能力可谓是决定班长组阁制效果的
重要因素。在班长组阁制形成之后,就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而
班主任则要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可以自主行使他们应有的权利,避
免班长组阁制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覃
春柳;学园2013-10-05
2、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韩静河北大学2013-05-01
本文发布于:2024-09-30 07:3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652938427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