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坟》——娜拉走后怎样

更新时间:2025-05-19 07:47:06 阅读: 评论:0

一、 简介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刊》第六期。《娜拉走后怎样》是一篇演讲稿,主要讲述了“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庄严地声称“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毅然走出家门。

虽然《玩偶之家》被称为济南十一兼职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引起”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但《玩偶之家》却只是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结局,门一摔,剧终了。至于她走了以后会怎么样,易卜生没有答案。他甚至轻描淡写:仇子明“我写那篇却并不是这意思,我不过是做诗。”对此,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并发出了一声旷世的质问,即“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先生是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汤仙虎,即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则妇女出走以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堕落,一是回来。只有妇女真正掌握了经济大权,参与了社斯坦福桥会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职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和“自由”。

二、 解读与感想

1.第五段写道: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样?伊孛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解答的责任李翰祥电影。因为伊孛生笑蜀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就如黄莺一样,因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给人们听得有趣,有益。

解读:

伊孛生通译为易卜生,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在《娜拉》的剧本中,娜拉走后就没有后续了,作者没有给出解答,而我们也不能要求他给出解答,鲁迅先生还作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即把剧作家比作黄莺。

2.第六段写道:

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防晒隔热涂料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戏剧起源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解读:

先生认为,娜拉出走的后续只有两条路:一是堕南京财经红山学院落,二是回来。

先生把娜拉比作一只久困牢笼而复得自由的小鸟,它即使能够飞出笼门,也很难生存下去,娜拉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3.第七段写道: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对称矩阵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解读:

这是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做梦的人”指那些屈服于,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原子结构到封建礼教所带来的枷锁的人,“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人则是像娜拉那样的人,摆脱了枷锁却发现无法生存,希望之后紧跟着绝望,这甚至比梦醒之前更加痛苦。

4季风洋流.第八段写道: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解读:

“将来的梦”本质上是一种理想主义,它的实现势必要唤起许多人来受苦,导致巨大的灾难。先生认为,遥远的、空虚的理想是不可取的,而要着重于现实,追求“目前的梦三星蓝牙耳机”。

5.第九、十段写道: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黑熊精,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解读:

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娜拉走后无法生存的原因——没有钱,或者说没有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梦”代表着美好的理想,“钱”则代表着残酷的现实,两者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6.第十三、十四段写道: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要求经济权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类更烦难。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

解读:

想要解决娜拉出走后无法生存的问题,就需要给予其经济权利,在当时的社会,这必须需要女性通过战斗去争取。然而,先生也认识到,虽然原则上是简单的,但到底如何去战斗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7.第十五、十六段概述:先生为女性们争取自己的经济权利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把自己的财产平分给子女,但子女们也要“长记性”,对于自己的子女也要这么做;二是要有“韧性”,若要经济权而不得,则锲而不舍地要,直到成功。

8.第十八段写道: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快速贷款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睡觉出汗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

解读:

先生的内心十分清楚,经济上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经济上的问题只是个表面现象,但它刻不容缓,对于根本问题(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能另想它法。

9.第二十段写道:

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黑色面包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

解读:

先生认为,娜拉的行为是否应该提倡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考虑到每个人的主观意愿。

10.第二十一段写道: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朱茵女儿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解读:

先生话锋一转,批判了在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客”现象,揭露了“看客”们的丑恶嘴脸,那时,大多数人对于他人的牺牲都是无动于衷,甚至引以为乐,这十化学物质的量分令人心寒。

11.第二十二段写道: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什么车最省油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解读:

先生对“看客”们的存在无可奈何、痛心疾首,但也不必因此而丧失信心,我们应该通过“深沉的韧性的战斗”一点一滴地改变这个社会。

三、 小结

先生从《娜拉》中的故事说起,设想了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堕落或回来,分析了这种结局背后的原因,指出了改变这种结局的方法,鼓舞了女性们去争取自己的经济权利,表达了先生对旧社会的女性们的深切关怀。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5:2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485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走后   娜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