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是是儒家最基本的伦理思想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论语·宪问》说:“知(智)者不惑。”民国时期孙中山将“智、仁、勇”视为军人精神三要素。
2、勇本义指果断、勇敢,是儒家伦理思想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论语·宪问》中说:“勇者不惧。”《礼记·中庸》记载“知耻近乎勇”。民国时期,孙中山这样解释“勇”:“第三之要素为勇。军人须有技能,始足应敌,而又须明于生死之辨,乃不至临事依违,有所顾忌。”
3、仁”是古代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义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论语·宪问》说:“仁者无忧。”《礼记·中庸》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民国时期,孙中山把“仁”解释为“第二之要素为仁,而所以行仁之方法则在实行三民主义”。
4、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3-02-11 04:3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760636891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