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首例猴痘输入病例:属于个案

更新时间:2025-05-08 14:30:36 阅读: 评论:0

据央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报道,9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宣布,9月5日,香港发现1例怀疑输入性猴痘个案,9月6日经检测确认为猴痘确诊个案。

该病例未进入社区,属于输入性个案。

根据通报,病例为30岁男性,9月5日从菲律宾经香港国际机场抵港,在隔离酒店检疫期间出现皮疹等猴痘相关病征,经过复检核实后确诊,现已被送往香港玛丽医院就诊。

目前,香港特区正在采购猴痘疫苗,预计本月底到港。

首个要接种猴痘疫苗的群组是密切接触者,其次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专家组建议的较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化验室人员等。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指出,香港猴痘应变计划设置了不同级别,由于已出现首宗输入病例,目前香港处于戒备级别,有关部门会密切监察相关情况,在收到有新增病例的报告后尽快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猴痘在香港扩散的风险。

香港现首例猴痘输入病例:属于个案(图1)

数据显示,今年的全球猴痘疫情中,已有超过5万例猴痘确诊病例被上报给世卫组织,其中美国已有近2万例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例。

此前7月,世卫组织宣布此次猴痘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的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猴痘潜伏期为5至21天,多为6至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香港现首例猴痘输入病例:属于个案(图2)
显微镜下的猴痘病毒

责任编辑:上方文Q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2:0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785579331241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香港   个案   病例   首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