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时节以来,大家的日子都开始变难。
一是赚钱的难度变大、压力升级,二是花钱的速度不减、刚需仍在。
小编身在上海,耳濡目染,就以上海人和外地人为例唠几句。
先说上海人。
上海人今年相当的苦,尤其是前半年,所以,六月刚解封,不管是住在大别墅还是蜗居老破小,吃一堑长一智的上海人不约而同添了个新玩意儿:冰柜!
目前的电器都是白菜价,但即便再小众的冰柜,也得一千多块钱吧?
当然,后续就是每月都要塞满食物的购买费、电费。
吃喝拉撒是人的日常,不过,今年填饱肚子的食物似乎都在涨价:
原来一个煎饼只需要3.5元,现在已经是6块起步,要吃“全家桶”就得20块;旁边的河南馒头店,去年每个馒头6毛,现在变成了9毛;早点摊上的油条,原来一根是1块钱,后来到1块5,现在也变成了2块钱……
昨天,老婆和我抱怨说今年京东上的食用油比去年贵,我打开历史单子对比了一下,比如最普通的调和油,去年的价格在40多块,今年已经升到了60多元。
日常理发也不例外,普通门脸的男士理发,原来是25元起步,从六月开始Tony们就很有默契地提到了30元,更别说那些文峰之类的连锁店了。
还有消毒防护,以我们家为例,从3月以来就养成了进门消毒的习惯,从人到快递都不例外,所以,84消毒液、喷壶、抹布等也成了日常用品,虽说很便宜,但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开销。
再就是各种“囤货”了,上海人现在都是杯弓蛇影,宁可信其有的,前几天突然疯传水质被污染,然后就是疯狂抢水,一边买一边涨,诸如此类的囤货,算下来也都是冤枉钱。
如果再加上口罩期间足不能出户、只能从团长手里买高于市场价的“特供菜”的话,那账本就更吓人了!
说完上海人,再说外地人,其实,和上海人相比,外地人更苦,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日常的柴米油盐,还有一个更大的压力:房租!
上海的房子有多贵,地球人都知道,想要在上海淘金,每个月的房租就是第一道门槛,这道门槛就能吓退很多人。
口罩事件以后,图便宜、群租没厨房的外地人也怕了,为了避免再一次缺菜少粮,坚持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很多都开始换房子了:不再群租,房子必须要有厨房!
条件上去了,价格自然也得上去,就是你跑到外环外,这样的条件也得小三千,对于很多人来说,三分之一的工资就交出去了。
再加上有些人扛不住,先回了老家,折腾一圈又返回上海,一来二去交通费、隔离费、误工费、房子定金租金的加起来,两三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所以,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外地人,相比往年,今年都多花了不少钱。
如果非要说幸运,那就是如今的核酸检测,虽然天天都得做,但并不需要个人马上从兜里掏钱,否则,每次就按三五块计算,也得有人叫苦连天吧?
但话说回来,我们多花钱,或许还是兜里有钱,至少没有多少人为吃喝发愁;敢于花钱,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对生活有了习惯性的品质要求、也对未来生活有着更大的期望吧?
钱是王八蛋,花完咱再赚!阴霾总会过去,等我们脱去了口罩,我想,我们也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3:2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78721052139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