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员工的身体健康、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设备安全,这是EHS管理的目标: E-环境→即保证生产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如室内的空气品质、照明、温度、地面的清洁、设备的布置,也就是保证生产现场秩序井然、布局合理,为员工提供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H-健康→即考虑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健康问题,如操作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车间噪声、生产设备的振动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健康影响。如噪声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从而产生焦躁不安、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 S-安全→关注整个生产过程可能导致员工受伤、设备损坏的因素,并通过预防控制的手段阻止危害因素诱发至事故的发生。
E、H、S并不是各自独立的部分,而是紧密联繫在一起的三个环节,因此在管理中也逐步将其进行整合统一的管理。EHS管理的核心是在预防,这也正符合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无论从EHS的工程层面还是管理层面,EHS的三个方面都是互相制约、互相支持的,比如我们的生产环境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场设备物品乱堆乱放、设备布局空间狭小、光线昏暗、空气污浊等),那幺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在不良的身体状况下(如烦躁不安、疲劳困顿)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增大,最终将导致伤害员工或损坏设备的事故发生。因此,可以说如果不能创造良好的现场环境,员工的健康、生产的安全都将不能得到保证。
1、 有效版本的管理体系档案;2、 营业执照複印件或机构成立批文需要时,组织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明、 生产工艺流程图或服务提供流程图、 组织机构图、 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地理位置示意图、 厂区平面布置图、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重大危险源清单、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守法证明等资料。
1、危险源产生原因分析:(1)存在能量及有害物质: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害物质能损害人员健康、破坏设备、物品性能。(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设备故障(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2、危险源来自:(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及环境方面的因素。环境因素是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废弃物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区的影响及其它地方性环境影响。
主要内容有:1、工厂平面图、营业执照;2、建筑安全合格证/消防安全合格证;3、工厂应急程式(地震,火灾,化学品泄露,污水泄露);4、消防疏散演习记录;5、公司的健康安全委员会架构及健康安全政策;6、急救员证/药物清单及使用记录;7、注册安全主任证书;8、工伤处理程式及记录;9、锅炉安全合格证/电梯合格证/叉车使用登记证/空压机合格证;10、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焊工,叉车驾驶员,锅炉操作工,电梯操作工);11、食堂卫生许可证/厨工健康证;12、环保档案/环评报告/排污许可证;13、危险废物转移单/危险废物运输商资格证/危险废物处理商资格证;14、饮用水测试报告/车间空气噪音测试报告//污水测试报告;15、工人平时常规体检报告/相关工人的职业病健康体检报告;16、一些化学品的MSDS;17、化学品储存记录等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2:3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79722432219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