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Canon Inc.,キヤノン株式会社)东证1部:7751, NYSE:CAJ,总部设于日本东京大田区下丸子,是一家致力于图像、光学和办公自动化产品的日本公司,产品包括照相机、摄像机、複印机、传真机、影像扫描器和印表机等。
佳能公司自1937年创业以来,至2009年佳能集团营业额达到348.83亿美元。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控股子公司已达241家公司,员工168,879人。(此数据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基于“共生”理念,1996年,佳能启动旨在实现以技术服务社会,成为全球範围内被信赖、受尊敬的企业这一目标的“全球优良企业集团构想”,积极推行“整体最佳”和“重视利润”的意识改革和经营革新活动,构建了今日佳能的企业体制。
美国《商业周刊》杂誌2009年9月28日号在“全球最佳品牌”排名中将佳能列在第33位。此排名是根据2009年度未来的潜在品牌价值(基于未来收益预测)计算的。
美国《财富》杂誌2009年7月20日号的“财富全球500强”排名显示,佳能在营业额排名中位居第190位,在净收入排名中名列第131位。此排名是根据2008年度营业额、净收入、总资产等5项情况进行的评价。
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5月30日/31日刊出的“金融全球500强”排名显示佳能在市场价格总额方面排名第104位。此数据依据2009年3月31日的市场价格总额(每股价格和发行完毕股票总数乘积的数值)排名。
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共生是指忽略文化、习惯、语言、民族等差异, 努力建设全人类永远“共同生存、共同劳动、幸福生活”的社会。 目前,地球上还存在着阻碍共生的各种失衡现象。 其中,贸易失衡、收入失衡以及地球环境失衡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佳能通过共生的实践,致力于消除这些失衡现象。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不仅需要同顾客、社区,还要与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地球自然环境等,建立起良好的关係,同时担负社会责任。佳能以“促进世界繁荣和实现人类幸福”为目标,正在不断努力。
自创业以来,佳能凭藉开拓时代的独创技术,积极贡献社会,佳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长期以来,佳能推出大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为社会创造出全新价值。不仅如此,佳能还运用各种新技术,致力于减轻环境负荷,强化安全保障,为客户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课题提供有力的支持,积极履行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
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据此,佳能制定了《佳能集团环境宪章》作为环境管理的总纲领。同时,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的繁衍不息,佳能追求“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以期以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环境管理是经济活动与环保活动的全面融合,无论是从提高企业经营质量的角度,还是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都必须予以大力推进。
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实现持续发展,企业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个人和组织“,使每名员工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作为恆久不变的企业DNA,佳能始终秉承“进取精神”、“以人为本”以及作为集团行动指针的“三自精神”,大力推动人才培养,积极实现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多样化就业形态,努力构建公正公平的人事考核制度。
成为受全世界信赖和尊敬的企业,是佳能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佳能在以纳税为先导履行社会义务的同时,根据“共生”理念,在全球各地大力支持基于当地特色的各类社会文化事业。佳能将通过这些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牢固的信赖关係,并结合社会需求与课题,以中长期视点开展活动。
佳能认为,强化企业管理和遵纪守法,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前提。企业丑闻、违法违规以及质量问题不仅会让企业丧失信用,更重要的是,会给客户及市场带来严重的混乱和不良影响。基于这样的考虑,佳能除了很早就建立起集团内部管理机制以外,又大力推进了各种形式的遵纪守法活动,以有效地预防各类违规情况的发生。
Canon -佳能名称源于观音大佛。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佳能公司原来的名字叫生本·古岳·橙久城(SEIKI KOGAKU KENKYUJO),是一个精密光学仪器研究所。佳能原有一个十分英语化的名字KWANON,意为一位仁慈佛教女神的名。公司以此名,命其第一架35毫米测距式相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架KWANON相机倖存。大约在1936年,公司用汉莎·佳能(HANSA CANON)为品牌的相机正式上市了。从此,佳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相机品牌和公司的象徵。毫无疑问,响亮的名字与日俱增,目前使用的 EOS(Electronic Optical System)不仅仅表示电子光学系统英文字首字母的缩写,也是一位在希腊被称作黎明的女神。佳能成立于1937年,2003年公司实现净销售额 298.89 亿美元及净收入 25.77 亿美元。在 2004 年全球财富 500 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 165 位,目前,佳能已在中国大连、珠海、苏州等地拥有12家独资公司和4家合资公司,其中包括2001年在苏州新区成立的耗资1亿美元的佳能(苏州)有限公司。佳能在中国现拥有员工约13,000人。1997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开始负责佳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及其它所有业务。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位相机、印表机、複印机、传真机、扫瞄器、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3家,雇员约 93,000人。佳能在2001年全球财富500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90位,并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六。2002年,佳能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45.01亿美元及净收入15.89亿美元,双双刷新其历史新高。1937年,凭藉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20世纪70年初研製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複印机。80年代初,佳能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列印技术,并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去年,佳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02年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二,至此,佳能已第十年连续进入该排名前三名。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 1937 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 3 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位相机、印表机、複印机、传真机、扫瞄器、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 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 200 家,雇员超过 10 万人。佳能在 2004 年全球财富 500 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 165 位,并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五。2003年,佳能公司实现净销售额 298.89 亿美元及净收入 25.77 亿美元,双双刷新其历史新高。1937年,凭藉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19世纪70年初研製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複印机。80年代初,佳能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列印技术,并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去年,佳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02年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二,至此,佳能已第十年连续进入该排名前三名。2003年,御手洗社长被聘为广东省经济顾问。同年,被大连、苏州市评为荣誉市民。2001年 耗资1亿美金在江苏投资的第一个生产性项目——苏州工厂落户苏州新区,主要生产複印机和软体这是佳能在全球投资建成的最大的工厂,也是佳能进入中国2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投入。 设立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被大连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2002年设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003年后开始承担华东区域总部的职能) 佳能将亚洲行销总部迁往北京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开始内销 设立佳能物流(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时任国家副主席)来访佳能大连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被苏州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获得江苏?敖?沼岩杲薄?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就任辽宁省政府经济顾问设立佳能(苏州)系统软体有限公司 2003年 设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同时承担华南区域总部的职能设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同时承担华北区域总部的职能 佳能产品旗舰展厅“佳能影像广场”在北京宣布开业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接受广东省政府的邀请,成为广东省省长经济顾问包括北京、天津、瀋阳、大连、济南、西安、上海、武汉、南京、杭州、郑州、广州、成都、重庆、深圳在内的15家分公司全部注册成立。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及服务网路 2004年 首次自营进口货物入库仪式在广州举行,至此佳能(中国)可以直接进口和销售境外产品在北京建立全国(除港、澳、台地区)统一热线中心 佳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京建立2004年4月29日,经合资双方友好协商,北京北佳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成为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100%出资的外商独资企业,并更名为佳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继续汇集中国优秀人才,致力于研究开发国际水準的软体产品。 2005年在北京中关村设立第一个佳能快修中心——“QR中心”
QR中心(Quick Repair,迅速维修;Quick Response,及时应对),它在原有的佳能客户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提供规模更大,产品维修更全面,更快捷的快速维修服务。 广州“佳能影像广场”宣布开业.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十四,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四。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八十二
1933年 在东京麻布六本木设立精机光学研究所,开始研製高级小型照相机。
1934年 试製日本第一台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Kwanon”。1935年 推出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Hansa Canon”。 申请注册商标“Canon”。1937年 佳能公司前身精机光学工业株式会社成立。1939年 开始自家生产镜头(命名Serenar)。1940年 开发日本首创X射线间接摄影照相机。
1942年 御手洗毅先生出任精机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社长。1945年 恢复生产普及型焦平面快门照相机JII。1946年 开设银座照相机维修服务站。 战后首次推出的照相机新产品“Canon SII”,博得驻日美军及外商的好评。1947年 社名改称“佳能照相机株式会社”。 日本恢复国际贸易。当局指定佳能牌照相机为最佳出口商品。1949年 日本恢复证券交易所。与此同时,佳能股票上市。 Canon IIB型照相机荣获全美照相机展览会(旧金山)一等奖。
1951年 将总部和工厂集中到东京都大口区下丸子。 1952年 推出世界首创同步闪光35毫米高级照相机“Canon IVSb”。
1954年 为了配合日本开始播放电视广告,与NHK(日本广播协会)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电视摄像机。1955年 开设纽约支店。1956年 吸收“佳能电子”(原“秩父英工舍”)为关联公司。 推出8毫米电影摄影机“Canon 8T”。1957年 在日本瓦开开设欧洲总代理店“佳能欧洲”。 照相机“Canon L1”和8毫米电影摄影机“Canon 8T”被选为日本首批最佳设计商品。1958年 推出电视摄像机专用现场变焦镜头。1959年 与美国Documat公司合作,开发微缩设备。 发展磁头产品。 推出同步读出器。1960年 开发录像机磁头。
1961年 推出“Canonet”,创空前畅销记录,掀起“傻瓜”相机热潮。 完成日本第一个转轮式微缩胶片系统。1962年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画,开始全力发展办公设备。 在巴拿马开设中南美总代理店“佳能拉丁美洲”。1963年 设立“佳能SA日内瓦”。废除总代理店制,建立佳能总公司直接管辖的销售体制。 推出X线镜面反射式高速摄影机。 着手开发光纤维。
1964年 推出世界首创10键式电子计算器“Canola130”。1965年 推出电子传真方式複印机“Canofax 1000”。1966年 设立佳能美国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 设立拉丁美洲当地人佳能拉丁美洲股份有限公司。 出口比率超过50%。1968年 设立佳能办公设备销售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阿姆斯特丹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是佳能欧洲(荷兰)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独创的电子照相方式“佳能NP系统”,开拓普通之複印机(PPC)市场。 推出行业首创4磁轨4通道记录磁头。
1971年“ 佳能办公设备销售 ”与“ 佳能照相机销售 ”合併,成立佳能销售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最高级单眼照相机“ Canon F -1 ”及 FD 镜头。 推出会计机“ BP -1000 ”。1972年 设立欧洲第一个生产据点“佳能吉森”(当时是Physotec GmbH西德)。 推出世界首创液乾式普通纸複印机“NP-70”。1973年 推出日本首批全彩色普通纸複印机。 佳能35毫米电影摄影机超近摄影镜头荣获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奖。1974年 前田武男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佳能办公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办公用计算机“ Canonac100/ 500 ”。 推出残疾人携带型会话辅助器“ Communicator ”。 推出盲人电子阅读器“ Optacon ”。1975年 开发成功雷射印表机。1976年 第一个优良企业构想计画开始实施。设定佳能式开发、生产、销售体制研讨委员会。 推出内置微机单眼照相机“AE-1”,掀起AE(自动聚焦)照相机热潮。 涉足传真机领域。 推出世界首创的免散瞳眼底照相机“CR-45NM”。 1977年 贺来龙三郎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 佳能35毫米电影摄影机镜头K-35系列荣获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奖。1978年 设立佳能澳大利亚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彩色複印服务。 推出世界首创记忆式複印机“NP-8500”。 推出摄像机镜头。 推出备有雷射自动对準机构的掩模对準仪“PLA-500FA”。1979年 设立佳能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可比雅股份有限公司为关联公司。 海外销售额首次突破 1 , 000 亿日元。 推出内置半导体雷射器的印表机“ LBP -10 ”。 推出全自动照相机“ AutoBoy ”。 推出小型软碟驱动器。1980年 推出首次採用罗马字输入的日文文字处理机“Canoword 55”. 推出日本首创G2标準传真机“Telefax B-601”。 推出自动眼球折射能力测试仪“AutoRefR-1”。
1981年 设立元件开发中心。 推出每分钟 135 张的超高速複印机“ NP-8500 SUPER ”。 在世界上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列印技术。 推出新型专业系统单眼照相机“ F -1 ”。 推出 CVC 录像系统。1982年 设立大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个优良企业构想计画开始实施。 推出世界首创暗合方式小型複印机“ PC10/PC -20 ”。 推出彩色气泡喷墨印表机。 推出手提终端( HT-3000 )。 推出 16 位个人计算机“ AS -100 ”。 推出西文电子打字机“ AP400/ 500 ”。 推出 40 倍电视变焦镜头。 开始销售婴儿听觉检查仪“ Crib-0-Grarm ”。
1983年 设立佳能布列塔尼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佳能第一台彩色複印机 NP Color T 。 推出单眼照相机“ T 50 ”。该机荣获日本 1983 年度最佳设计奖。1984年 设立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世界首创商务用普通纸印表机“ PC Printer 70 ”。 推出 AS-300 工作站。 推出雷射传真机。 在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进行了静止录像机的实用试验。 以中国签订技术合作协定,在湛江和天津生产複印机。 推出数码雷射複印机“ NP -9030 ”。 推出世界最小最轻的雷射印表机“ LBP-8/CX ”。 推出步进曝光装置“ FPA-1500FA ”。 退出高清晰度电视变焦镜头“ PV14x12.5BHD ”。1985年 设立佳能维吉尼亚股份有限公司。 在韩国设立了合资公司一罗铁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与美国惠普公司建立计算机领域的业务协作关係。 佳能中央研究所建成。 推出单触式自动双色複印机“ NP -3525 ”。 推出气泡喷墨印表机“ BJ -80 ”。 推出电子档案归档系统“ Canovision8VM-E 1 ”。 开发成功世界首创“ 光卡读写器 ”。
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 ISDN 适用传真机接口技术合作协定。 与美国柯达公司建立最尖端医疗设备领域的业务协作关係。 推出携带型个人用複印机“ Family Copier FC-3/ 5 ”。 推出了与美国惠普公司共同开发的办公信息处理机“ SYSTEM 3000 ”。 推出 G4 标準传真机“ Canofax-L 3100 ”。 推出世界首创,兼备传真机功能的多功能电话“ MMP -10 ”。 推出气泡喷墨桌上计算器“ Canola BP1210-D ”。 推出电脑化高级单眼照相机“ T 90 ”。 推出静止录像系统。 推出了可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进行折射力和角膜形状测定的仪器“ RK-1 自动角膜散光计 ”。 在测地卫星装载了直角棱形反射镜。
创建佳能基金,用来资助日本和欧洲的共同研究开发事业。 与 KDD (国际电信电话公司)联合开发高清晰度数码符号化装置。 在义大利设立合资公司“ 奥利维蒂佳能工业 ”。 向韩国的金星精密公司提供了照相机技术,并开始了生产。 推出全彩色数码複印机“ CLC -1 ”。 推出了“ 平板複印机 A -1 ”,可在普通纸上列印的电子黑板。 推出“ CanoWord a ”系列日文文字处理机。 推出自动聚焦单眼系统“ EOS ”及 EF 镜头系列。 推出了世界最高倍率的 50 倍广播电视摄像机变焦镜头。 开始对外销售注射成形 CAE 系统软体“ CAPLAS ”。
宣布第二次创业。以“ 共生 ”为企业宗旨,开始实施第一次全球企业构想(五年)。 设立海外第一个研究所“ 佳能研究中心欧洲 ”。(美国) 设立佳能 Opto 马来西亚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办公设备墨西哥股份有限公司。 于北京大学合作兴办合资企业 — 北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立长滨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在日本企业中,第一个获準实施“ CSA ”标记(加拿大电气安全标準)自家公司认证制度。 PC 系列个人用複印机的累计产量达到 200 万台。 推出彩色气泡喷墨複印机“ A1 ”。 推出光磁碟系统。 推出使用了“ GENESIS ”(数码图像处理技术)的“ Canofax 705 ”。 推出软碟照相机“ Q-PIC ”。
1989年 山路敬三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 投资入股美国 NeXT ,获得远东地区销售权。 在中国设立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与 NTT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 Internet 公司等合作,成立提供国际传真服务的合资企业 — FastNet 股份有限公司。 NP 系列複印机积累产量达到 500 万台。 推出彩色雷射複印机“ CLC-500 ”。 与美国惠普公司共同开发了计算机软体“ NewWave ”的日文版本。 推出最高级 AF 单眼照相机“ EOS-1 ”。 推出高频带规格 8 毫米 摄像机“ Canovision 8A -1 ”。 推出 55 倍广播电视摄像机变焦镜头。
设定环境保护推进委员会。 设定 E 事业中心。 在美国设立佳能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研究中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信息系统研究澳大利亚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信息系统 R&D 欧洲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佳能研究中心法国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国设立佳能珠海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高技术泰国股份有限公司。 “ 暗盒回收再生系统 ”投入运行。 推出世界首次以模糊逻辑控制的高速複印机“ NP 9800 ”。 雷射印表机产量累计达到 500 万台。 推出笔记尺寸气泡喷墨印表机“ BJ -10 ”系列。 推出採用光磁碟的电子档案归档系统“ Canofile 250 ”。 推出 i 线步进曝光装置“ FPA-2000il ”。
开发成功世界首创强介电性液晶显示器“ FLCD ”。 暗盒回收再生事业卓有成效,获“ National Geographic Sodety ”第一届会长奖。 设立佳能 Manufacturing 英国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自动双色普通纸複印机“ NP 4080 ”。 35mm 照相机累积产量达到 6 , 000 万台。 推出“ UC ”系列超小型轻量的 8 毫米摄像机。 推出适用统一规格 VL 座的交换镜头方式 8 毫米摄像机“ LX -1 ”。
佳能精工与佳能化学合併,成立佳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佳能电产香港有限公司,但当电子计算器业务。 推出世界首创採用了防伪技术的“ 彩色雷射複印机 CLC 550 ”。 推出可与计算机在线上的高画质数码複印机“ GP 55 ”。 推出採用环境保护设计的“ NP 6030 ”複印机。 雷射印表机产量突破 1,000 万台大关。 推出全彩色气泡喷墨印表机“ BJC-820 ”。 暗盒产量突破一亿只大关。 推出世界首创眼控 AF 单眼照相机“ EOS5 ”。 推出摄像机“ T10G – RF ”,採用了独创的变角稜镜方式手颤补偿技术的摄像机镜头。 推出世界上第一块完全满足 JBIC (联合双层图像组)先进数码图像压缩标準的单片大规模集成系统。 与“ NHK (日本广播协会)工程服务 ”联合开发高清晰度高速广播电视摄像机。
御手洗肇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 宣布开始实施第二次全球企业构想计画。 生态研究中心开始工作。 与日本 IBM 联合开发世界首创内置印表机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 複印机累计产量突破 1,000 万台大关。 推出内置闪光灯的轻型单眼照相机“ EOSRebel IX ”(在其他地区的型号为“ EOS 500 ”)。
设立在智利进行办公设备销售的佳能智利股份有限公司。 与美国 IBM 公司合作,联合开发生产 PowerPC 小型计算机。 佳能独创的“ 气泡喷墨印表机 ”荣获日本发明协会颁发的天皇发明奖。 推出世界首创全彩色自动两面拷贝複印机“ CL 800 ”。 掩模对準仪的累计产量完成 5,000 台。 气泡喷墨印表机产量突破 1,000 万台大关。 推出高档专业型单眼照相机“ EOS-1N ”。
御手洗冨士夫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 作为複印机回收再利用的生产基地,在美国的维吉尼亚州设立了 Custom Integrated Technology 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国设立广东联合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小型照相机的基地。 设定 CS (客户满意)推进委员会。 在日本企业中,阿见事业所和上野工厂首先获得英国环境管理标準“ BS 7750 ”的认证。 相隔 34 年,重新涉足双筒望远镜市场。推出採用独创的变角稜镜方式手颤补偿技术的双筒望远镜“ 12x36IS ”。 暗盒回收累计数量达成 1,000 万只。 推出数码单眼照相机“ EOS DCS 3 ”。 推出世界首创的强介电性液晶彩色显示器“ FLCD ”。 推出世界上首次备有图像稳定装置的照相机镜头“ EF75-300rrlm f/4-5.68 IS USM ”。 推出 4 连感光鼓高速彩色複印机“ CLC1000 ”。 推出世界首创的太阳能全自动照相机“ SURESHOT DEL SOL ”(在其他地区的型号为“ PRIMA SOL ”)。 推出世界最轻小最高速的光卡读写器“ RW-50 ”。 推出採用激态雷射器的步进曝光装置“ FPA-3000EX 3 ”。
佳能拉丁美洲股份有限公司在迈阿密开始营业。 设立在当地销售办公设备的佳能销售菲律宾股份有限公司。 在美国的维吉尼亚州设立工业资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暗盒的再生基地。 全球优良企业集团构想( 5 年计画)开始实施。 富士裾野研究所举行开业典礼。 气泡喷墨印表机产量达 2,000 万台。 雷射印表机产量达 2,000 万台。 推出适用 APS (新照片系统)的 2 倍变焦袖珍照相机“ ELPH ”(在其他地区的型号“ IXUS ”。) 佳能维吉尼亚公司完成第 5,000 台再生複印机。
在小杉事业所建设了新大楼,作为商务解决方案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基地。 在中国设立天津佳能有限公司,作为複印机的生产基地。 设立佳能半导体设备台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台湾的半导体设备售后服务基地。 制定并发布旨在优先购买环境保护性零部件的“ 绿色採购规范 ”。 为了扩大独立国协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市场,在芬兰设立佳能东北 Oy 公司。 推出高附加价值、高速、按需即时、数位化照片编辑系统“ HYPERPHOTO SYSTEM ”。 推出全面实现了动态和静态的高清晰度录放的数码摄像机“ OPTURA ”(在其他地区的型号为“ MVI ”)。 照相机累计产量突破 1 亿台大关。
设定经营革新委员会。 在整个佳能集团内实施生产个新措施。 在国内开始複印机再生事业。确立複印机再生事业的日美欧三级体制。 在印度的新德里建立佳能软体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办公设备用软体的开发。 参加对东京电子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 设立与中国北京大学合作的以开发软体为主要目的之新公司 —— 北京北佳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研製出业内第一台採用平行移动方式光学手颤补偿技术的摄像机。 推出内置 45 点自动对焦,专业和业余均适用的自动对焦单眼照相机“ EOS-3 ”。 佳能数码摄像机“ XL1 ”获得日本 1998 年度“ 优秀设计奖 ”金奖。 推出了用于高清晰度广播电视的 25 倍摄像镜头“ DIGI SUPER 25xs ”。 推出安装了大画面平面感测装置的 x 射线图像数码摄像装置“ CXDI-11 ”。
设立了大分佳能原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办公设备产品所需化学製品的综合生产基地。 为强化在南美洲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设立了佳能阿根廷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绫濑事业所,以强化半导体设备方面的研究开发体制。 在日本推出了“ GTZ 70 ”显示器,在其小型眼镜式显示器屏上能够显示清晰的大萤幕画面。 推出具有 7 点自动对焦功能的普及型单眼照相机“ EOS Rebel 2000 ”(在其它地区的型号为“ EOS 300 ”)。 推出了可以列印 A3- 尺寸的超高画质气泡喷墨印表机“ BJC -8500 ”。 佳能与东芝股份有限公司缔结了研究与产品化的技术合作协定,共同研究开发 SEDs (表面传导射电显示器)。该显示器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大萤幕平面显示 装置。 佳能的光学技术为世界最大口径的天体望远镜“昴”做出了贡献。
佳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 )上市。 举办系列展“ 佳能 2000 年技术和产品展览会( Canon Expo 2000 ) ”。 获得由日本价值设计协会( Society of Japanese Value Engineering )颁发的“ 迈尔斯最高荣誉奖 ”。 佳能公司获得着名的“ 未来複印机 IEADSM 优秀奖 ”。 在日本的宇都宫市设立光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作为佳能集团光学技术相关机构的活动中心。 推出顶尖级单眼照相机“ EOS-1V ”。 获得由日本通产省环境规划局颁发的“ 资源环境技术系统表彰 ”的局长奖。 在日本举办“ 佳能数码创製大奖 ”,展示数码时代开创图像新型表现方式的艺术品。 利用佳能的气泡喷墨列印技术,发明一种製造 DNA 微阵列的新方法。 推出小型、轻巧的数位照相机“ PowerShot S100 DIGITAL ELPH ”(在其他地区的型号为 DIGITAL IXUS )。 推出继承了 EOS 风格的 300 万像素级数码单眼照相机“ EOS D 30 ”。 推出新一代网路数码多功能複合机“ iR 3250 ”,这是一款具备文档校勘和分送功能的新概念性产品。
全球化优良企业集团构想第二阶段启动。 设定管理战略委员会。 推出採用环境保护设计的 iR3300 数码多功能複合机。 开发多层衍射光学元件技术。 推出与气泡喷墨印表机直接连线并列印照片的数位照相机。 在伦敦成立佳能欧洲(英国)股份有限公司,与佳能欧洲(荷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促进欧洲当地的各项事业。 佳能研究中心法国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 3 维软体对象建模器,它能够由顺序的静止画面自动生成 3 维动画模型。 佳能越南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内成立,成为气泡喷墨印表机的生产基地。 维修环境保护公约,加大集团环境保护措施的力度。 与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合作推出新一代半导体製造设备。 台湾日佳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赞助“2001 年佳能杯少年足球赛”。 实施新一轮培训计画以培养世界级的企业领导人。 获得由“日本化成品检验鉴定所”( JCLA )授予的 ISO/IEC17025 (第 25 章)认证,开始进入环境保护评估服务业务领域。 在大分总部基地新设立一家製造工厂。 佳能德国股份有限公司和佳能 Euro-Photo 股份有限公司合併。 与株式会社大林组合作开发去除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新技术。 佳能集团的 3 家公司在中国苏州设立複印机生产基地。 佳能(中山)办公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佳能集团第 3 大雷射印表机生产基地。 佳能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佳能研究开发中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成立佳能开发美洲股份有限公司。 与东京电子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利用 F2 雷射对步进仪进行研究。
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被美国《商务周刊》选入 2001 年度全球 25 位顶级经理名单。 推出新开发的具有四色垂直内嵌式引擎特色的 LBP-2810/2710 彩色雷射印表机。 佳能步入环境分析服务领域。 上野佳能原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佳能公司东京下丸子新总部大楼竣工。 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自主经营。 超薄型平板图象扫瞄器的外观设计,被日本发明协会授予协会会长奖。 推出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基底的 MPA-7500 镜面掩模对準仪及生产彩色滤光器基底的 MPA-7500CF 镜面掩模对準仪。这两种设备可充分利用 1 , 100mm x 1,250mm 的基板面积,有效提高了批量生产 32 英寸显示器的能力。 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被日本政府授予第一届商务改革者荣誉称号。 推出 imageRUNNERC3200 (其它地区称为 iRC3200 )彩色数码多功能複合机,为办公提供了新的彩色解决方案。 推出 EOS-1Ds 数码单眼专业用高级照相机,使了新开发的 11.1 百万像素 35mm 全尺寸 CMOS 感测器。
佳能阿泰克股份有限公司与可比雅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成立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佳能系统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前期的住友金属系统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加入了日本的佳能销售集团,以增强商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由于彩色雷射印表机套用了 IH 技术,佳能被授予日本资源能源厅厅长奖。 佳能 N.T.C. 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自主经营。 佳能公司的福岛工厂开始自主经营。 推出具有世界上最高变焦範围和内置颤动矫正光学系统 DIGISUPER 100 xs 广播电视镜头。 推出超小型气泡喷墨笔记本印表机 i70 (其它地区称为气泡喷墨 i70 )。 为整合佳能总部功能,佳能销售有限公司总部迁至佳能城。 EOS-1Ds 单眼数位相机获得 2003 年日本相机大奖( Camera Grand Prix 2003 ),这是佳能连续第二年并第七次获得该项大奖。 推出首款使用颜料墨水的大幅面印表机 imagePROGAF W8200 其它地区称为 W8200 )。 佳能首次邀请业内分析家和投资人士到公司总部了解公司环境战略。 为战胜 SARS ,佳能提供了资金和医疗设备支持,并要求亚洲的职员在相关组织进行自愿服务,如佳能香港有限公司组织的家佑活动。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从 7 月到 11 月在中国新设立 15 家分公司。 推出 80 纳米解析度的氩氟( ArF )激态雷射扫描步进仪 FPA - 6000AS4 。 设立佳能技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对佳能智慧财产权进行高效管理和使用。 推出小型高解析度数码单眼 AF 相机 EOS Digital Rebel ,丰富了市场。 建立彩色技术中心以加强开发力量和彩色套用管理。 推出家用照片印表机 i560 (其它地区称为气泡喷墨 i560 )。 推出四款不同颜色的时尚小型数位相机 PowerShot SD10 Digital ELPH (其它地区称为 Digital IXUS )。 推出最新高性能彩色数码多功能複合机 image RUNNER C6800 (其它地区称为 iRC3200 )。 佳能採用新型轨道货柜系统减少了产品配送中对卡车的依赖,降低了二氧化碳( CO2 )的排放。
弘前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併入佳能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佳能生态工业有限公司和佳能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从佳能 N.T.C. 股份有限公司分离出来。 推出具有 820 万像素 CMOS 图像感应器和每秒 8.5 张的超高速连拍多达 40 张的专业数码单眼相机 EOS – 1D Mark II。
不断选择战略重点,建立事业健康发展的蓝图2005年是我们的“全球优良企业计画”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年。佳能通过不断选择战略重点,已经在成为真正优良企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努力完全实现第二阶段目标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为将于2006年启动的第三阶段新目标,即追求健康发展进行準备。整合开发、製造和生产,以争取三位一体的竞争优势佳能的改革进程现在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开发和生产的整合,以进一步提高成本效率。第一个挑战就是实现“原型最少化设计”即彻底做到无原型试验品。而且,在不断开展零部件採购方面的改革的同时,我们正努力加强工厂自动化,以便进一步增强内部生产能力。佳能的目标是通过开发、生产和製造技术的三位一体的无缝整合,最终建立起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生产体系。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拓展新业务在2005年,佳能将加速显示设备的开发和商品化。特别是,我们将加快与东芝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的SED的批量生产準备工作。同时,我们将积极推进欧美销售公司和生产子公司等在“培养集团公司自主业务”方面的快速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快佳能新一代业务的活动。在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的同时,探索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商品化道路。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全球市场的结构。与此相呼应,佳能以佳能美国、佳能欧洲、佳能中国和位于日本的佳能销售为中心的各地区销售公司对其子公司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开展提高销售网路效率以及对信息系统和配送网路进行升级等的体制强化活动。在2005年,我们的目标是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销售体制改革,从而能提高我们的销售能力和效率。
社会责任从每个人的意识开始,在环境责任方面,我们将努力实现在“因子2”(佳能集团在面向2010年保护地球环境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中建立的目标。同时为了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管理和行为规范。
基于“共生”的企业理念,我们的“全球优良企业计画”是一项中长期的经营计画,该计画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使佳能成为一家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获得全世界的欢迎和尊敬的集团公司。在1996年启动的计画第一阶段的5年里,佳能在集团内部彻底灌输以利润为导向和整体最佳化概念,通过单元生产方式和基于现金流的整合业务绩效评估来引进生产改革。在2001年我们启动了该计画的第二阶段,我们着眼于在我们从事的所有业务领域达到全球第一,并不断加强我们的研发能力。我们已经在这一阶段中取得了包括、开发改革和关键零部件自行生产在内的巨大成果。
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她是指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工作和生活在一起,消除由于文化、风俗、语言和种族的不同而造成的隔阂,建立一个全人类共享幸福美满生活的社会。但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当今世界还存在着种种不均衡的现象——不平等贸易、收入水平悬殊及环境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朝着“共生”理念迈进的巨大障碍。佳能把消除这些不均衡现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今后将更加不遗余力地把“共生”理念付诸于实践。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公司,不仅需要同客户及其所在的社区建立良好关係,而且还要与各国及地区、地球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因此,佳能把“促进世界的繁荣和人类的幸福”作为自己的目标,沿着持续增产和进一步实现共生理念的道路大步前进。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9:5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79802215226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