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来信》一书的出版社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作者是马云(作者),周鸿祎(作者),冯侖(作者),作者是马云(作者),周鸿祎(作者),冯侖(作者),出版时间是2011年8月3日。
原生的传承 《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 李岷 七八年前《中国企业家》杂誌还是月刊,我是《中企书斋》栏目的编辑。那段时间,我每个月必完成的一门功课是快速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篇书评或读后感。年轻无畏,不揣浅陋,尽一己目力所及,只要找到稍微可读一点的商业类新书,便来上一篇。 有一次,写了篇《借来的传承》,是一本叫《摩根信札》的书的读后感。我在文章中对老摩根以32封信件把自己的商业、人生心得悉数授予小摩根这种方式表示感叹,说,“中国百年之前虽诞生过一批令世人瞩目的商人家族,却没有留下类似《摩根信札》这样的典型文本,那些商人家族在百年动荡后亦无迹可寻或者已然式微”,遗憾中国“商人家书的空缺”。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后来网上流传出以下说法:经查证,该《摩根信札》与另一本《洛克菲勒信札》皆是出版社或书商攒出的“伪书”。我没有进一步去查证。如果确是伪书,那只好自嘲下自己不明就里的自作多情或煞有介事,同时不能不佩服造伪之书商的水平与眼光。但我认为那篇读后感基本的诉求仍然立得住脚,即中国商界需要有企业家言论与书信文本,用以宣扬、分享与传承。留存并传述商人之言是社会“ 做肥”商业土壤所必需的养料。《左传》里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就现实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中国商人还是满足于“立功” 即可;“立德”的预备课浮皮潦草,从短期与功利角度几乎从不过问;“立言”更谈不上了,也没心思。以上,并不是对商人的指责。我们身处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愤愤不平与相互指责。你让一个对自己的明天、企业的明天都心怀不安与悲观的商人,怎幺去“立言”、“立德”?立哪门子言、哪门子德?知识分子都哑然一片,负责赚钱的人何须多说? 如此,我们要感激与珍惜这本书里出场的企业家,感谢他们在成功之余还能大声对自己的员工(如任正非和周鸿祎)、对时代同路人(如冯侖)、对初出茅庐的学生(如杰夫·贝索斯)说出他们身为企业领导人、政经镜像投射者、社会创新分子的心声。我们理解他们可能出于种种原因,还未能把他们对商业与社会最真实、最细微的体悟一一道尽,但无数的倾听者都曾承认,这些信已然给予了他们巨大的启示与鼓舞。作为全球最富创造力与生产力的一个群体,尤其在当下中国,企业家之发言与见解完全可以被视作这个社会最有力、最具洞见、最真实的声音之一。由此推论,作为承载与传播这些声音最集中的平台,《中国企业家》杂誌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承担了时代之责任。这些声音平时散见于连续出版的杂誌,我们现在把它们汇集到一起,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此责任。在对着一本疑似“伪书”的书,感慨我们只能通过“借”美国企业家家书来感受商业传承的七年后,我现在竟然可以为这样一本以国内外企业家声音为主的合集作序(而且它绝对不是“伪书”),商业土壤终究又肥沃了一点。
《CEO来信》收录了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侖等在内的数十位着名CEO的“来信”,这些“来信”是《中国企业家》杂誌“CEO来信”栏目在近三年多时间里收集整理的,他们的演讲或者内部讲话。本书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从“人生励志”、“经营管理”、“产业未来”三大方面凸显商业精英的经营思想与人生智慧。本书是《中国企业家》杂誌旗下出版品牌“中企书系”的出版物,“中企书系”出版的作品包括:《微革命》、《财富的灵魂》、《海底捞你学不会》等。
1、《中国企业家》杂誌最火的专栏“CEO来信”是《中国企业家》杂誌延续多年的专栏,汇聚了国内外着名CEO内部信件,以企业CEO的身份为企业家提供管理、产业前景分析、人生观的独到见解。马云、周鸿祎、冯侖、巴菲特、张朝阳、张瑞敏、郭台铭等着名企业家的思想齐聚《CEO来信》。2、《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李岷作序倾情推荐!
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假如想在21世纪活好,必须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阿里巴巴就是希望成为这样的一家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当你的人生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就需要给人当学徒,需要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创业。——奇虎360董事长 周鸿祎民营企业怎样才能跳出治乱循环的“周期律”,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剧,答案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治理结构”。如果要在它前边再加一个限定性条件,那就是“价值观”。——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冯侖我相信“梦想的力量”,当伟大的梦想出现在头脑中的时候,就要抓住它。———Google创始人 拉里·佩奇未来的报纸是通过电子还是枯树来递送,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新闻业要保持其自由、独立以及竞争性。——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 鲁珀特·默多克
写信总裁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侖、史玉柱、郭台铭、张朝阳、王石、沃伦·巴菲特、拉里·佩奇、鲁珀特·默多克等。他们是全球顶尖企业的缔造者、名震天下的製造业“成本杀手”、中国IT行业的风云人物、屡败屡战的创业天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全球报业大亨、“全球500强”企业最年轻的总裁……
序 原生的传承
周鸿祎:我其实在给大家打工杰夫·贝索斯:抵抗天赋的诱惑拉里·佩奇:创新就是“漠视不可能”雷军:一家祖父级公司怎幺拥抱网际网路马云:过去一切归零0马明哲:年轻人应该给自己定多高的目标霍华德·舒尔茨:为何而创业史玉柱:一个创业过来人的脚印郭台铭:最好的礼物沃伦·巴菲特:我为什幺捐掉99%的财富
任正非:开放、妥协与灰度张瑞敏:要永远“自以为非”任正非:深淘滩,低作堰马明哲:情理法,孰先行程天纵:改变你的航线冯侖:破解“周期律”的魔咒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冯侖:破解民企“机毁人亡”的魔咒戈恩:我的“双位一体”经验冯侖:民营企业“增长的极限”张朝阳:怎样赢得与美国的PK丰田章男:做离前线最近的总裁董明珠: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
冯侖: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坚定不移郭台铭:还能有黄金十年郭广昌:复星的反周期之道蔡明忠:富邦的金控之路王石:慢下来,让公平跟上效率马明哲:平安的跨界经营大考
杰米·戴蒙:请停止对华尔街的谩骂冼博德:“走出去”为什幺劳埃德·布兰克梵:以主人翁精神对金融诚信负责鲁珀特·默多克:网际网路时代媒体如何生存张向东:伟大的悲剧周鸿祎:未来十年中国网际网路的走向和兴衰张亚勤:云计算如何改变世界冯侖:欢呼企业公民的时代陈启宗:东西方新的起跑线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7:2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042258247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