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珍藏版世界名着系列:安徒生童话》是一部世界文学名着,也是一部真正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安徒生写的童话太多了,绝不止大家已经熟悉的那几篇,那就请大家读读这一本,它收进了小朋友会最爱读也最应该读的安徒生老爷爷的童话。
《MK珍藏版世界名着系列:安徒生童话》让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让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让25岁的青年人品味安徒生;让35岁的成年人理解安徒生;让45—99岁的人思索和回味安徒生。因为在人的童年、少年、青年至老年,安徒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启迪,更多的是思考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作者:(丹麦)安徒生(Andersen H.C.) 译者:叶君健
序
实用知识
小意达的花儿
豌豆上的公主
拇指姑娘
海的女儿
皇帝的新装
打火匣
野天鹅
坚定的锡兵
雏菊
夜莺
安琪儿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恋人
凤凰
世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花
笨汉汉斯
蝴蝶
甲虫
雪人
玫瑰花精
小鬼和小商人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园丁和主人
梦神
一个幸福美丽的世界
一本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因为它是丹麦的一个象徵。但它既不代表丹麦的开国元勛,也不代表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幺呢?谁也猜不出来。也没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
“海的女儿”生活在海里。她可以在那深蓝色的海底世界自由自在地度过三百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无忧无虑的一生。她的寿命比人类长好几倍,但她却是一个低级生物,没有人类所特有的那种“不灭的灵魂”。为了获得这个灵魂、进入生命较高级的境界,她放弃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忍受着把自己的鱼尾换成一双美丽的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而热恋一个人间的王子,希望通过和他的爱情能分得一份人类的灵魂。但这个王子最后同一个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她的希望破灭了。如果她仍然想成为“海的女儿”,继续度过她那无忧无虑的三百年的岁月,就得在那王子结婚的早上,用尖刀刺进他的胸膛,让他的热血流到她的腿上,这时她的双腿就可以恢复成鱼尾,她就能再度同到海底世界,回到她的家人中去。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己投进海里,化为泡沫。
“海的女儿”对高级生命的追求,她的坚强毅力和牺牲精神,打动了成千上万读者的心。丹麦人为了使她永垂不朽,特为她在他们首都的入口处立了一座铜像。这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及其童话作品的一个评价。安徒生的童话也是诗,安徒生本人是个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和民主主义者。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促使他的童话成了不朽的名篇。
安徒生的童话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和过去的童话作家不同.他的童话不是一般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转述,以“有趣”和“惊险动人”的题材为主,偶尔也夹杂一些劝善惩恶和类似因果报应一类的宗教教义。他的童话是立足于现实的生活,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充满了他对于人类美好未来所作的想像和愿望。他热爱“人”,当然也热爱“人”的生活。在上述的《海的女儿》那篇童话中,他把“人”描写得那幺庄严,那幺高贵,那幺美丽,“海的女儿,,把获得一个“人”的灵魂当做她最高的志愿和理想。
因为他热爱“人”,他就热情地歌颂“人”应具有的优良品质:勤劳、勇敢、坚强的毅力、牺牲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决心,等等。《野天鹅》中的艾丽莎,《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包括“海的女儿”,就是他在这方面所创造的典型。这些都是他理想中的“人”的缩影。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一定能走向光明,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正因为他热爱“人”和相信人类美好的未来,他才憎恨人间的黑暗和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贪婪、愚蠢、虚荣、骄傲……对于这些现象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予以批评。但对于统治阶级,那他就不只是批评了。对他们的愚蠢和挥霍,他总是无情地加以揭露和抨击。《皇帝的新装》和《豌豆上的公主》就是这样的作品。他把他们的丑态和荒唐暴露在读者面前,而他所用的语言又是那幺生动、辛辣和风趣!
安徒生所用的语言是别具一格的。它来源于生活,但是经过他的提炼,又比生活更高,更集中地表现出人民的智慧、生活气息和幽默感。如在他最早所写的第一篇童话《打火匣》里,他用这样的句子概括一个王后的形象:“她不仅只会坐四轮马车,而且还能做一些别的事情。”所谓“别的事情”就是耍点小心眼儿,好不至于是一个完全愚蠢的废物。
但他究竟是在写“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这种充满了浓厚的人民生活气息的语言还必须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结合在一起。在《恋人》这篇童话里,当一个陀螺吹嘘他的出身“高贵”,说什幺他“是桃花心木做的”和“市长亲手把我车出来的”时候,他的恋人——一个球儿——表示怀疑,于是他就这样发誓:“如果我撒谎,那幺愿上帝不叫人来抽我!”被人来抽,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光荣。我们可以想像,小读者读到这样的句子时,会感到多幺生动和逼真!他们会觉得,这才是属于他们——儿童们——自己的文学作品。当然,成年人也不会认为这只是专为儿童们写的作品,他们对这样的作品也会高度地欣赏。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可以分做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童话,也就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是在一八三五年到一八四五年这十年间写成的,也就是他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写成的。一般小读者所爱读的故事,如《小意达的花儿)、《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夜莺》和《丑小鸭》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想像丰富,故事生动,语言活泼,诗意浓厚,最能代表他的童话创作的艺术,也是他在童话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範。一八四五年以后他开始写一种“新的童话”。所谓“新”,其实倒似乎有些“旧”。他减少了故事中的浪漫主义成分,而用比较直截了当的手法描写现实的生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和《母亲的故事》等,就是这类的作品。到了一八五二年,他乾脆把他新的创作名为“故事”。《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和《园丁和主人》等,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它们更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述,但它们又与一般的小说不同,因为它们仍然保持有某些童话的特色和幻想。总的说来,他这个时期的作品的调子是低沉的,忧郁的。
他的这种发展说明,他越深入地描写生活,他就越感到苦闷。重重的矛盾纷纷出现在他的笔下,他无法解决。他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乐观情绪,那种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时他自己也感觉到不过是一种“幻想”。当然,这种感觉也有它的社会根源,并不是他一时的感情波动。
在拿破仑倒台以后,丹麦由于曾经与法国结盟,也成了一个战败国。它失去了广大的领土,耗尽了所有的钱财。它曾经一度在战争初期利用“中立”的地位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和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国内的两极分化在急速加剧。虽然在安徒生开始写t·新的童话”的时候起,丹麦的纸币已经开始能兑现,国内经济也有逐步恢复的希望,但人民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他们贫困的程度更是有增无减。这是因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在上升的路上迈步。这个阶级,在他们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比起封建统治阶级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它既然是在上升,当然也就显不出它灭亡的徵兆。安徒生看不出人民将会从贫困和苦难中生活得到改善的远景。
可是他又热情地盼望人民能过幸福的生活,一个光明正义的社会能在人间出现。他在现实的生活中既然找不出满足这个愿望的线索,那就只有求助于“上帝”了。所以“上帝”就在他的作品中成了一个经常出现的人物,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当然,他的上帝不是教会中的上帝——这一点从他刻画的那些在人世间宣传“上帝”和“福音”的牧师的形象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上帝是“爱”和“正义”的化身。人间的矛盾、困难和不平,只要提到上帝那里他认为就可以得到解决。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那个小女孩,当有钱人在欢度除夕时,她却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冻得要死。这时安徒生让她亲爱的祖母到来,把她迎接到上帝那儿去,也欢度一个快乐的除夕。但事实证明,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到底还是在街头的墙脚边冻死了。安徒生本人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这是安徒生的苦恼。这种苦恼给他后半期的童话作品带来一种忧郁和消极的气氛。这是他的时代给他造成的局限性。排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他的童话创作中吸取许多营养。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他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文风,在今天对我们说来,仍能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睡前的故事,安徒生爷爷,久违了。那些感动的故事一直存在我的记忆显,温润如玉。
——MARIO(《漫客·小说绘》超人气插画家,代表作《浮生物语》插画)
找尽力做完可能做的一切善行,我也希望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分享人类一切永恆的幸福。
——自饭如霜(知音动漫畅销作家,代表作《猎物者》)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9:3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191377264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