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聆听了师父杨军先生关于对传统杨氏太极拳推手的讲述后,感悟颇多!师父把太极拳推手从基础到进深,从平面的文字释疑到立体的技法劲力展现,从外在的形到内在的劲,庖丁解牛般地做了系统论述!作为弟子,颇感自身资质愚钝,对所学内容挂一漏万,但仍愿归结整理随堂笔记,分享给诸拳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太极拳推手练习,是从“太极劲”的角度为着眼点,通过两人的配合练习技法,达到“懂劲”的一种训练方法,是从个体练习(盘架子)到应对对手(实战)的一个桥梁,是从“体”到“用”不可或缺的过程。
太极拳推手练习,还是一种适用广泛、效果显著的健身方法。上到耄耋老叟,下至垂髻顽童都能通过推手练习,达到身法敏捷、重心平衡和肢体柔韧等良好的健身效果。
推手训练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定步推手练习和活步推手练习两部分组成的。其中定步推手有单推手和双推手两种练习方法,单推手主要以平圆、立圆和混合圆练习为主,双推手主要是以“四正劲”和开合练习为主。活步推手则以顺步、套步和斜插步三种步法为主要练习内容。
练习太极拳推手要从“形”和“劲”两方面入手。“形”是载体和外现,“劲”是核心和内涵。
在“形”的练习中,彼我双方通过劲力的连接,从推手套路开始,运用旋、转和缠绕三种技法,来达到自身、彼我内外劲力转换的顺畅,从而追求在自身、彼我转换劲点的同时,保持劲力不丢。
在“劲”的练习中,首先要练习“听劲”。即通过彼我双方接触点“形”的变化,来做出相应地调整。“运、动、知、觉”四个字涵盖了其中的精妙。
运在意,动在形。凡运化的源头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意识,即没有想法就不会有行动。动在形,有了想法就会实施,形就是实施的表象和手段。
知在内,觉在外。感受变化是内心通过劲力来体会的,外在形的变化是察觉,即通过外在察觉,进而有了内在感受,才会做出相应调整。
“运、动、知、觉”四个字把“意、形、内、外”的彼我整体关系涵盖得淋漓尽致。掌握了“运而知、动而觉”,就为“沾连粘随”夯实了基础。
练习太极拳推手,会“听劲”只是行一百而至五十,“懂劲”才是我们的高级追求。“懂劲”是懂什么?懂劲就是要懂阴阳的变化。劲力关系就是阴阳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只有明白了劲力的相互依存,我们才能做到“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只有理解了劲力的相互制约,我们才会“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也只有通晓了劲力的转化,我们才懂得“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练习太极拳推手,对“彼”的控制无论是从初级的技法控制,还是到中级的劲力控制,以至到高级的意识控制,“舍己从人”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舍”是从意识上,发自内心深处的舍,而不是身体外在的舍,只有“舍”,才会做好“沾粘连随”,只有把握好“彼我”的关系,才会做到“不丢不顶”,达到我们练习推手“守中、用中”的妙境!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18:0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257155270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