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祥,男,安徽安庆人。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暨南大学副校长,政协广东省第九届常委、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习经历:1978年毕业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1985年1月暨南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6年——1987年在香港大学学习;1998年10月——12月于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2003年11月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2005年5月至6月在法国和德国学习,2007年3月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工作经历:1978.10—1982.1 安徽省皖南医学院 助教,1985.1—1986.8 暨南大学医学院 助教,1986.9晋升讲师,1987.7—1991.3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讲师,1991.4—1996.11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副教授,1996.12— 暨南大学医学院 教授.
历任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1987,7-1991,3)、主任(1991,4-1996,2)、医学院教务处主任(1996,2-1997,7)、第一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1997,7-2000,4),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2000,2-),兼任医学部主任、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另外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杂誌主编,中国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顾问、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席、广东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
脑的功能与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危重病。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广州市重点攻关项目1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合着)专着4部、参编专着9部。主要成就有:⑴ 提出了内生致热源性双相热的成因与cAMP和L—EK相关假说;⑵ 发现了谷氨酸钠降低体温的作用及其机制(广东省重大科研成果);⑶ 发现了甘氨酸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内毒素拮抗剂,并从整体和分子水平阐明了拮抗作用的机制,为防治内毒素所致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⑷在心脏上发现了甘氨酸受体和甘氨酸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并从分子、受体、细胞和整体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为研製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提供了重要依据;(5)研製了能显着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中药组方,尤其是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记忆障碍有明显作用。
曾获暨南大学优秀教师(1990、1995)、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1998)、广东省科协省级学会 先进工作者(1998)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获得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暨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广东省自然科学 三等奖(1998)、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01)、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中华医学奖三等奖(2007),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1:5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380642279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