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梅花奖一般指本词条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Plum Performance Award)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该奖始创于1983年,原称梅花奖,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评出首度获得者茅威涛、刘芸。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19年4月13日,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活动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
基本介绍
中文名: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外文名:Plum Performance Award
成立时间:1983年
原名:梅花奖
奖项简介
梅花表演奖
梅花表演奖英文叫法:Plum Performance Award,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最初每年一评,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评出首度获得者茅威涛、刘芸,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
剧种
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共评出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47个剧种、29个省市自治区(除青海、海南、新疆以外)和香港、台湾剧种的获奖演员454人,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发展历程
梅花奖由来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原名为梅花奖,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1983年,经历了10年浩劫的中国戏剧舞台萧条沉寂,演员青黄不接。为了使戏剧表演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即《中国戏剧》前身)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大奖——梅花奖。
发展
该奖第一届名为“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首届梅花奖就推出了包括刘长瑜、李维康、李雪健等人在内的15朵“梅花”,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5 年,中国文艺性评奖进行了整改,梅花奖的评奖也有所调整,由原来的“每年一评”改为“两年一评”。从1984年举办第一届到2015年,该奖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
第25届梅花奖大赛启动
获奖名单
第01届(1984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届获奖演员(1984年)15人
戏曲
张继青、叶少兰、任跟心、晓艇、刘长瑜、李维康、郭泽民、谷文月、刘玉玲、王蔓苓
话剧
李雪健、尚丽娟、刘文治、冯宪珍、蒋宝英
第02届(1985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届获奖演员(1985年)17人
戏曲
茅威涛、茅善玉、洪雪飞、杨淑蕊、刘萍、迟小秋、尚长荣、孙毓敏、张学津、侯少奎
话剧
周玲、苏金榜、李邦禹、梁彦、罗历歌
歌剧
季小琴、房新华
第03届(1986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获奖名单(1986年)16人
戏曲
裴艳玲、汪世瑜、王立军、于盛乐、阎桂祥、李光、梁谷音、李东桥、林为林、张惠云
话剧
王领、丁嘉莉、张家昭、闪增宏
歌剧
彭丽媛、李小护
第04届(1987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四届获奖演员(1987)21人
戏曲
计镇华、华文漪、涂玲慧、汤玉英、马兰、田桂兰、蔡正仁、王凤芝、雷英、张寄蝶、岳美缇、华雯、王玉兰、王芝泉、李二娥
话剧
吕晓禾、王宇、梁冠华、张国立、温玉娟
歌剧
杨洪基
第05届(1988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获奖演员(1988年)21人
戏曲
冯玉萍、石小梅、杨至芳、武俊英、马玉璋、宋丹菊、刘芸、蔡瑶铣、赵葆秀、霍俊萍、戴春荣、马少良、高翠英、刘秀荣、王奉梅
话剧
奚美娟、宋国锋、野芒、韩童生、张秋歌
歌剧
刘维维
第06届(1989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获奖演员(1989年)23人
戏曲
王万梅、叶金援、左大玢、郭彩萍、冯刚毅、沈健瑾、雷保春、曾静萍、邓敏、陈美兰、古小琴、朱世慧、杨春霞、王清芬、沈铁梅
话剧
刘远、王巍、宋洁、李放、卢志启
歌剧
万山红、郭卫民
滑稽戏
张克勤
第07届(1990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七届获奖演员(1990年)22人
戏曲
牛淑贤、黄孝慈、马淑华、许爱英、虎美玲、于魁智、辛宝达、陈智林、张静娴、言兴朋、李秀云、王树芳、李静文、周龙、张幼麟
话剧
贾占红、张志中、杨青、魏积安、谭宗尧
歌剧
张积民、陈素娥
第08届(1991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八届获奖演员(1991年)23人
戏曲
白淑贤、胡小凤、杨乃彭、栗桂莲、薛亚萍、宋转转、胡和颜、李金枝、杨赤、林继凡、李喜华、谷秀荣、丁凡、胡锦芳、苏国璋、陈俐、王永光、邓宛霞、马文锦、王继珠、马忠琴、王海波
话剧
刘晓明
第09届(1992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获奖演员(1992年)31人
戏曲
王玉珍、邓沐玮、田蔓莎、邢美珠、刘赵黔、杜玉梅、李惟铨、吴国华、邱玲、宋丽、张虹、张爱珍、陈瑜、陈巧茹、陈淑敏、黄小午、黄新德、崔连润
话剧
宁才、李琦、杨树田、吴珊珊、宋丹丹、钟浩、夏军、翟万臣、濮存昕
歌剧
金曼、顾欣、唐德君
滑稽戏
顾芗
第10届(1993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获奖演员(1993年)22人
戏曲
小香玉、马惠民、刘海波、关静兰、李经文、李树建、张凤莲、陈乃春、陈淑芳、杨仲义、周云娟、侯丹梅、贺小汉、倪同芳、章兰
话剧
王丽云、王学圻、王晓梅、刘燕、贾玲珍
歌剧
米东风、秦鲁锋
第11届(1994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19人 二度梅2人
二度梅
茅威涛(1985年)、刘芸(1988年)
戏曲
李仙花、喻海燕、梁伟平、马莉莉、王艺华、史敏、张曼君、陈少云、李龙斌、龙红、王蓉蓉、秦雪玲
话剧
朱茵、周红、马路、吕凉
歌剧
安金玉
第12届(1995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19人二度梅1人
二度梅
白淑贤(1991年)
戏曲
陈霖苍、李萍、孟广禄、王芳、何玲、欧凯明、史佳花、张志红、陈韵红、张富光、王红丽、崔建华、景雪变、杨凤一
话剧含儿童剧
张九妹、赵亮、王丽华、蔡金萍
歌剧
雷岩
第13届(1996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22人二度梅2人
二度梅
尚长荣(1985年)、裴艳玲(1986年)
戏曲
彭蕙蘅、小王彬彬、李梅、崔彩彩、鞠小苏、萧德美、郭明娥、曹汝龙
吴凤花、朱巧云、梁国英、杨俊、周桦、刘静、李胜素、魏海敏
话剧、儿童剧
杨树泉、徐帆、夏志卿、杨念生、王彦波
歌剧
韩延文
第14届(1997年)
奖项 |
获奖 |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四届获奖演员(1997年)22人
戏曲
唐元才、倪惠英、谢涛、成凤英、袁淑梅、翁国生、张艳玲、赵一青、胡新中、许娣、张建敏、窦凤琴、刘丹丽
话剧、儿童剧
尹铸胜、扎西顿珠、刘美华、吴京安、齐丽华
歌剧
车英、孙丽英、幺红、张丹丹
第15届(1998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25人二度梅1人
二度梅
顾芗(1992年)
戏曲
董成、王平、许荷英、梁耀安、杨丽琼、曹秀琴、谢群英、张春玲、贾粉桃、蒋淑梅、李海燕、李春华、卓佩丽
话剧
张腾、宁晓志、张立君、张页川、张金元
歌剧
程桂兰、李彩勤
舞剧
刘晶、杨霞、金宝龙、山翀、赵青
第16届(1999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21人 二度梅2人
二度梅
陈霖苍(1995年)、黄孝慈(1990年)
戏曲
陶琪、姚志强、董翠娜、张保平、赵秀治、陈辉玲、曾昭娟、杨秀薇、张建琴、雷通霞、王振义、朱桂芹、李萍、赵秀君、周卫华、颜永江
话剧、儿童剧
李珊珊、杨春荣、李敬惠、何冰
歌剧
王静
第17届(2000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35人二度梅5人
二度梅
沈铁梅(1989年)、宋国锋(1988年)、冯玉萍(1988年)
丁嘉丽(1986年)、朱世慧(1989年)
戏曲
张火丁、钱惠丽、冯咏梅、单仰萍、金不换、蔡建庭、董柯娣、王阳娟、梁维玲、韩再芬、王少媛、吴国华、李雪梅、史红梅、张绍荣、张克、侯红琴、王向阳、高静、杨红丽、武凌云、孟科娟
话剧、儿童剧
倪大宏、吴军、孙红雷、孙海英、康爱石、王瑶、张治中、李岚、马小矛、萧虹
歌剧
孙毅、李海珍、陈淑敏
第18届(2001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 28人 二度梅4人
二度梅
任跟心(1984年)、李仙花(1994年)、崔连润(1992年)、梁冠华(1987年)
戏曲
李宏图、裴永杰、董圆圆、陈学希、赵永伟、胡嫦娥、李洁、刘萍、刘玉凤、燕凌、孙存蝶、彭艳琴、耿巧云、谭建勛、梁淑卿、李佩红、郑曼莉、舒锦霞、李娟、李鼎、苗文华
话剧、儿童剧
王虹、吴燕琳、殷延平、温丽琴、王卫国、张凯丽、冷佳华
第19届(2002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35人 二度梅6人 梅花大奖1人
梅花大奖
尚长荣(1996年二度梅)
二度梅
霍俊萍(1988年)、张静娴(1990年)、濮存昕(1992年
刘秀荣(1988年)、张 腾(1998年)、冯刚毅(1989年)
戏曲
宋昌林、吴亚玲、张建国、艾金梅、周东亮、章瑞虹、李莎、陈晓红、张树萍、赵海英、徐秀芳、曾慧、
武利平、林奋、韩剑光、汪荃珍、傅艺萍、柳萍、梁素梅、杨益琨、陈素琴、刘莉莎、张晓东、陈云霞
话剧、儿童剧
陈希光、强音、田水、肖雄、丁霄汉、王羊、高侠、贾雨岚、张璐
歌剧
王辉
音乐剧
郑强
第20届(2003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23人 二度梅3人
二度梅
王红丽(1995年)、田蔓莎(1992年)、刘玉玲(1984年)
戏曲
贾文龙、王书龙、王珍如、王洪玲、赖琼霞、孙勇波、张彩萍、彭青莲、崔光丽
王锦文、刘惠欣、陈春、徐金仙、王桂荣、李新花、李丹瑜、杨帅学
话剧、儿童剧
杨立新、张丰毅、朱衡、曾拥军、姚居德
歌剧
刘燕燕
第21届(2004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23人二度梅2人
二度梅
何冰(1999年)、陈智林(1990年)
戏曲
赵志刚、张慧芳、陈澄、赵媛媛、石晓亮、吴晶晶、李淑勤、李政成、李小锋、杨红霞、李文、魏春荣、袁慧琴、赵立华、边肖、齐爱云、申小梅(河南省越调剧团)、黄美菊、吉有芳、王杭娟、萧雅
话剧
王晓英
歌剧
戴玉强
第22届(2005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23人二度梅2人
二度梅
王平(1998年)、王芳(1995年)
戏曲
柯军、孙普协、陈飞、陈洪翔、常东、杜镇杰、彭玲、黄荣华、方素珍、张小君、王晓红、刘薇、李玉梅、张慧敏、陈媛、赵斌
话剧、儿童剧
冯远征、郝平、王晓玲、侯冰玉
歌剧
孙健、刘丹丽
音乐剧
宋祖英
第23届(2007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39人 二度梅4人 梅花大奖2人
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梅花大奖
宋国锋(2000年二度梅)茅威涛(1994年二度梅)
二度梅
曾静萍(1989年)冯宪珍(1984年)陈美兰(1989年)林为林(1986年)
戏曲
方亚芬、蒋建国、谷好好、于兰、张俊玲、王惠、苗洁、沈丰英、刘晓燕、任小蕾、王新仓、俞玖林、张小琴、曾菊、罗慧琴、魏佳宁、田敏、梁桂星、张晓琴、陈素珍、李敏、闫慧芳、张怡凰、邵誌庆、何小菊、贾书层、周虹、杨丽萍、焦黎、刘谊、张军强
话剧
孙涛
歌剧
吕继宏
第24届(2009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演员35人 二度梅4人 梅花大奖1人
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梅花大奖
裴艳玲
二度梅
谢涛、曾昭娟、孟广禄、章兰
戏曲
潘国梁、王英会、孔向东、田磊、倪茂才、张军、张蓓、苏燕蓉、李小雄、周源源、王润菁、陈雪萍、刘桂娟、张辉、赵靖、孔爱萍、陈新琴、黄静慧、徐俊霞、吴素英、刘凤岭、邢金沙、马少敏、惠敏莉、吕凤琴、郭英丽、屈巧哲
话剧
艾平
刘晓翠
歌剧
张礼慧
第25届(2011年)
奖项 |
获奖 |
获奖名单35朵“一度梅”、5朵“二度梅”、两朵“梅花大奖”
梅花大奖
顾芗、沈铁梅
二度梅
史佳花、李树建、陈巧茹、李梅、吴凤花
一度梅
王艳、安平、李军梅、陈琼、詹丽华、徐铭、吴桂云、王玉梅、李鸿良、王志萍、包飞、王小蝉、赵玉华、肖笑波、闫巍、王珮瑜、常秋月、华渭强、李雪飞、侯艳、蒋文端、许亚玲、谭继琼、陈娟娟、黎骏声、李淑芳、夏青玲、周丹、胡春华、李青、楚淑珍、渠建红、王丹红、胡瑜斌、冯瑞丽
第26届(2013年)
奖项 |
获奖 |
大奖
冯玉萍
二度梅
景雪变、李东桥、柳萍、刘子微、茅善玉、张秋歌
一度梅
董红、郑国凤、吕洋、周利、黎安、赵杨武、方汝将、王超、刘露、姜亦珊、刘建杰、陈亚萍(云南省滇剧院)孙劲梅、苏凤丽、吕淑娥、屈连英、詹春尧、王琴、孙娟、范乐新、姚百青、崔玉梅、王滨梅、刘雯卉、王红、贾菊兰、马力、雷玲、边点旺久、佟红梅、袁泉、张艳秋、王斑、陈小朵、
第27届(2015年)
奖项 |
获奖名单 |
二度梅(5名)
欧凯明、韩再芬、华雯、朱衡、许荷英
一度梅(32名)
吴非凡、王荔、侯岩松、施洁净、张馨月、马佳、凌珂、杨霞云、朱福、刘巍、万晓慧、杜欢、符传杰、刘京、吴熙、吴双、杨俊、陈明矿、王君安、金喜全、麦玉青、杜建萍、刘莉莉、郭广平、卫小莉、何云、窦凤霞、邱瑞德、张涛、周雪峰、唐妍、张艳萍
第28届(2017年)
奖项 |
获奖名单 |
15名戏剧演员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涵盖剧种包括京剧、越剧、崑剧、粤剧、闽剧、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一度梅(15名)
汪育殊、张建峰、张琳、苏春梅、周妤俊、赵旭、王少华、曾小敏、韦小兵、程丞、沈昳丽、叶红、袁丫丫、吴则文、龚莉莉(本届梅花奖是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第一次评选,梅花奖名额由原来的30名压缩到15名)
第29届(2019年)
奖项 |
获奖名单 |
本届梅花奖经全国推介和层层选拔,共有44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初评,17名入围终评。通过11天17场现场竞演,最终差额评出戏曲类单雯、话剧类辛柏青、歌剧类雷佳等15名演员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戏曲类(13名)
单雯、张欢、陈丽宇、蔡浙飞、李小青、傅希如、哈丹、张培培、虞佳、顾卫英、吴素真、林燕云、林川媚
话剧类(1名)
辛柏青
歌剧类(1名)
雷佳
社会影响
梅花奖地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已开展二十多年,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梅花奖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奖,甚至被人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经过二十余年的评选,梅花奖至少在三方面对戏曲表演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出人才梅花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戏曲演员,这些人已成为当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梅花奖不仅激励着戏曲演员的奋斗精神,而且锻鍊和提高了戏曲演员的表演水平。尤其是一度梅、二度梅和梅花大奖系列的设定,已成为戏曲演员不断攀登的阶梯。推动了戏曲创作梅花奖规定申报要有新剧目,因而推动了戏曲创作,一些剧目已成为当代经典,如京剧《曹操与杨修》、《华子良》、《膏药章》、《骆驼祥子》,川剧《死水微澜》、《金子》、《巴山秀才》,闽剧《贬官记》、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崑剧《班昭》,越剧《陆游与唐婉》,蒲剧《土炕上的女人》,甬剧《典妻》等。这些剧目未必都为申梅而作,但量身定做的也不在少数。建立标準
逶遥多年的评奖,梅花奖已大致建立超了一种戏曲表演艺术评价体系,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简单说,就是弘扬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坚持中国戏曲的创作原则,把握中国戏曲的本质特点,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看重人品艺德也看重文化修养,重视技艺展示更重视人物塑造。这些标準虽未写在纸上,却写进了人们心里,成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