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05年12月,在全国政协举行的“中国保护世界遗产走过二十年纪念座谈会”上,有四位老政协委员博得最热烈的掌声。他们就是侯仁之先生、郑孝燮、罗哲文及阳含熙先生。27年前,他们一起写了一份政协提案,希望中国儘早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许多世界遗产。在此会议前不久,罗先生说:“我这辈子没完成的事不多了,还有个心愿就是让大运河加入世界遗产。”郑先生说:“我全力支持你。”朱先生说:“我与二老相差20岁,我们作为子孙责无旁贷!”
“中国大运河八年申遗,今天梦圆多哈”。6月22日,卡达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正在多哈现场的原中国大运河申遗办主任、知名学者顾风通过手机告诉记者,申遗成功是第一步,后申遗时代对“活态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大运河是许多媒体热烈讨论的话题,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话说运河”。但随后大运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的大运河,已经“面目全非”,不少河道已经成为乾涸的河床。
大运河沿途连线了好几个天然湖泊,例如着名的微山湖。大运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申遗成功,你我喜悦的同时也要携手,保护她,让这条几千年的“龙”继续飞舞!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19:0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548099286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