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图书馆现位于保定市河北大学新校区内,原河北大学图书馆——北疆博物馆始建于1921年,是法国天主教会在天津创办的工商大学附设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2846平方米,馆藏图书390万余册,是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1921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天津创办工商大学附设的图书馆。建馆之初,略具规模。1926年11月,本科教学楼落成,辟楼东端的下二层为图书馆。图书馆共分两部分,下层为藏书室,上层为阅览室。藏书以中、英、法文本居多,阅览室可容纳一百多人,规模初具,是为天津工商大学图书馆。1933年8月,随学校易名为天津工商学院图书馆。1939年,天津市遭洪水之患,图书馆惨遭波及。1940年,全部迁移北疆博物院旧址。1943年,为纪念该校董事长龚仙舟而更名为仙舟图书馆。1948年8月,该校更名为私立津沽大学,本馆也随之名为私立津沽大学图书馆。
1951年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该校,本馆仍名津沽大学图书馆,即公立津沽大学图书馆。9月13日图书馆开始启用新章,同时旧章作废。此时图书馆馆长由原文学院长兼外语系主任李世麟担任。李世麟在任期间,完成了各院校图书馆的移交工作,使原来各移交单位的图书全部由该校图书馆负责管理。1952年10月,更名为天津师範学院图书馆。1958年8月,更名为天津师範大学图书馆。期间图书馆馆长由李邦翰担任。李邦翰,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经济学博士,知识渊博,工作态度严谨,重视馆藏图书建设,为人正直,深受师生尊重与爱戴。1960年7月,随学校更名而定名为河北大学图书馆。1970年12月,随学校迁至保定,位置在河北大学南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馆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于1989年9月开始筹建新馆,1992年6月,新馆落成,新旧馆一体并用。新馆位置设在旧馆的东部,与旧馆呈靠背联手式。新馆建成后,旧馆的主要功能是书刊採购、报刊入藏阅览、文献检索服务等项传统服务;新馆的主要功能是图书流通、开架借阅、谘询参考、学术交流、现代化技术的套用与服务等,同时承办一些国际国内的大型学术会议,兼有接待专家考察、外宾来访的任务。河北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河北省大百科编纂委员会等单位设在馆内。河北大学图书馆积极向现代化图书馆迈进。1997年9月,随着河北大学校园网的建立,全馆实现了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全部业务的自动化管理。2006年河北职工医学院併入我校,图书馆也统一管理。2016年,新校区图书馆落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阅览坐椅2650个,是一座全开放式的大型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图书馆由新校区总馆、本部分馆、医学部分馆和19个院(中心)资料室分馆组成,下设综合办公室、资源建设中心、学习支持中心、古籍特藏中心、技术与数据中心、研究支持中心等部门。
建馆初期只有400平方米的馆舍,100多个阅览座位,及至1992年由香港着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省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图书馆落成,馆舍总面积已达14533平方米。2001年5月,由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捐建的“河北大学树华电子智源中心”落成,该中心引进的中国学术期刊网镜像网站, 是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资料库。河北大学图书馆积极进行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996年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M912小型机和传技电脑公司的整合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TOTALS,1999年12月对原有TOTALS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采编、流通、期刊、公共查询、经费管理、Internet信息发布的集成自动化,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处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T2系统还实现了馆内信息资源网上查询,并通过河北大学校园网和Internet连线,向国际网际网路提供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并能检索Internet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2002年1月,我校已经联通“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及“超星数字图书馆”,现网上可查阅的数字图书约有20万余种。2002年9月,河北大学新校区成立,河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随之成立,面积为4800平方米,800个阅览座位,图书8万册,中文期刊224种,报纸28种,全部开架阅览。2016年,新校区图书馆落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阅览坐椅2650个,是一座全开放式的大型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图书馆由新校区总馆、本部分馆、医学部分馆和19个院(中心)资料室分馆组成,下设综合办公室、资源建设中心、学习支持中心、古籍特藏中心、技术与数据中心、研究支持中心等部门。馆舍总面积已达5.99万平方米,馆员130余人,阅览座位3767个,各种类型文献390万册,古籍文献 2.6 万余种近20万册,古籍藏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本馆每周开放91.5小时,日接待读者三千余人次, 全年累计接待读者50余万人次。近年来,图书馆积极进行网路环境下的数位化资源建设和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引进中外文资料库52个,自建资料库14个,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缩微文献、音像磁带等,为了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图书馆还开展了论文的查收查引工作;开展了和CALIS、CASHL、NSTL、国家图书馆、河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工作;开展了区域合作模式,与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实现中外文期刊资源共建共享。目前,我馆引进安装了图书馆集成自动化管理系统(Melinets),实现採访,编目,流通,查询自动化管理。2016年,我馆推出新入口网站和易瑞资料库授权访问系统,为读者提供了“坤舆发现”一站式中外文资源检索平台和“移动图书馆”,并实现了校园网外无障碍利用本馆电子资源,在一定程度实现了数字图书馆最初的3A功能设计: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Any knowledge)。河北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员馆,河北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河北科技图苑》编辑部设在馆内。图书馆经常接待来自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并派出工作人员出国考察或访问研究,已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及内地高校400余所图书馆建立并保持密切的文献交换关係。
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数量丰富、品种多样、中外兼收;综合性强,涵盖我校各专业以及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古籍丰富,历史悠久,品种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从1921年建馆至今,历经80多年的文化积澱,已拥有各种纸质图书文献390万余册,其中图书馆220.8252万册,医学部33.8816万册,院(系、中心)资料室51.5759万册;电子版图书约86万余册。
馆藏报刊文献历史悠久、数量丰富,现有报刊合订本20万余册,4000余种。其中中文报刊合订本15万余册、3500余种,外文报刊合订本5万余册,600余种。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500多种,外文期刊160多种,报纸90多种,基本覆盖了我校各学科专业。在馆藏专业期刊中核心期刊的收藏达到80%以上,西文期刊中《化学文摘》从创刊至今一直收藏,中文报库中收藏有解放前出版的报纸21种,建国后出版的报纸208中,其中有《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北洋政府公报》以及我党早期创办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此外还有我国最早的石印画报《点石斋画报》。
馆藏古籍文献弥足珍贵,共26200多种,18万多册(件)。其中善本363种,4959册;珍本866种,8033册;孤本17种,238册。主要藏书特色为方誌和家谱。此外,馆藏舆图、书画、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极为丰富。方誌类图书是馆藏古籍文献的一个特色。馆藏方誌1158种,10344册,多为清末民初刊本,但也不乏善本,如明嘉靖刊本《山东通志》、《龙门志》、《石湖志略》,明万曆刻本《武夷志略》、康熙刊本《宝坻县誌》、《岷州志》、雍正刻本《江西通志》、乾隆刊本《盘山志》、《岐山县誌》等,都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石湖志略》则有清代着名学者、大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为国内独家收藏,弥足珍贵。家谱类图书又是馆藏古籍文献的一个特色。馆藏家谱835种,173姓,多为明、清、民初刊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30余种,最早刊本为元至元三年(1377)汪云龙纂修的《新安汪氏族谱》。河北大学图书馆古籍家谱类藏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刊式上,都堪称“华冀文采第一家”。馆藏部分舆图、书画、手札、碑碣拓片等古籍文献,如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十三年绘製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比利时安特正普出版社于1601年出版的奥泰礼《世界地图册》,明代画院在菩提树叶上绘製的《明画院绘十八应真册》,明代着名山水花鸟画家沈周的《石田真迹》,清代曾国藩、张之洞、莫友芝、严修、徐世昌、载滢、溥伟、溥儒等名人的手札,《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拓、孔子剑刻真迹、“殷比干莫”拓片,这些都是丰富馆藏古籍文献的艺术珍品。另外,馆藏两部大型文献丛书,即《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分三编,正编100辑,128册;续编100辑,1079册;三编88辑,927册,涵盖近代名人奏疏、政书、年谱、笔记、日记、诗文集及经世文编、碑传集等,其中尤以海内外孤本居多。这套影印本丛书,是近代中国历史文献集大成者。《中华再造善本》是2005年教育部为我校配送的一套价值300万元的大型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五编,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这套丛书选录之富、影印之精、学术价值之高,迄未有之。
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音像资料有磁带302种(2000多盘)、录像带462种(492盘)、VCD503种(1167碟)、DVD148种(155碟),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常用外国语学习资料、专业教学用资料、电影电视名片欣赏、中外音乐经典等。
河北大学图书馆积极进行数位化建设,电子资源不断丰富,对于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全国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规定,河北大学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馆内机构设定如下:1.综合办公室:负责全馆的行政、业务保障、设备管理及统计工作。2.资源建设中心:负责所有资源的建设工作,包括多媒体、开放获取资源及网上开放的其他学术性资源的採集、加工、揭示等,以及捐赠、交换等业务。资源採访馆员参与学科服务、纸质资源的典藏管理、馆藏评估与剔除。3.学习支持中心:全方位为读者的学习提供服务(主要是学生),包括书刊阅览外借、终端外借、创新创意服务、论文写作指导、多媒体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面向学习的信息素养教育(新生入馆教育、毕业离校、校园开放日等),以及一般性的检索与谘询服务等。4.研究支持中心:负责各学科的研究支持和本馆的科研及发展研究工作。包括课题谘询、查收查引、专利服务、智慧财产权服务、竞争情报服务、科研态势分析、科研工具套用、决策支持、研究数据服务、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课题申报、研究数据的管理、专利与智慧财产权等)以及虚拟谘询服务。5.古籍特藏中心:古籍保护,阅览,修复和整理。对古文献、西文文献、民国文献、馆藏专题文献资源及本校本馆独有资源(含学位论文)等进行编目、保管、阅览、保护、修复及展示宣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古籍特藏文献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6.技术与数据支持中心:信息基础设施(网路/伺服器/无线网/交换机/台式机/笔记本等硬体)、系统平台、套用平台、数据管理及长期保存、开放获取(开放知识库、开放数据、开放出版、学者ID等),新技术研究与套用等。自助服务设备、除菌机、複印机等的维护与管理,数字加工业务。7.《河北科技图苑》编辑部:《河北科技图苑》创刊于1988年9月1日。该刊系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套用相结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科学、文献学方面的刊物。8.本部分馆:负责本部分馆的行政、业务保障、设备管理、统计工作。9、医学部分馆:负责医学部分馆的行政、业务保障、设备管理、统计工作。10、各学院资料室分馆:设有借书处、阅览室、负责本学院专业性书刊採购、加工、统计管理等工作,并为本院师生提供借书、阅览服务。
Kunyu Wanguo Quantu 坤舆全图清康熙年间,耶稣会士南怀仁奉命作《坤舆全图》,该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地图史上第一份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当前,《坤舆全图》一份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另一份保存在河北大学图书馆,目前位于河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这幺珍贵的文物之所以被河北大学珍藏,是因为其前身是1921年由法国耶稣会士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明万曆年间义大利人M.利玛窦(1552~1610)在中国编绘的世界地图。万曆三十六年(1608)由明宫廷艺人摹绘12份。现存本即此12份之一,收藏。此本原是六幅条屏,今装裱为一大幅。通幅纵 168.7厘米,横380.2厘米。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字。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此外并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右上角有九重天图,右下角有天地仪图,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图和日、月食图,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和中气图;另有量天尺图附于主图内左下方。各大洋绘有各种帆船共 9艘,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共15头,南极大陆上绘陆上动物共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国家珍贵古籍(6000多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00多个)名单。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河北大学图书馆是当前河北唯一一家入选单位。河北大学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单位,河北省古籍保护单位,河北省谱牒研究中心,馆藏古籍 26000多种,20余万册,善本1100余种。主要藏书特色为方誌和家谱。此外,馆藏舆图、书画、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极为丰富。馆藏方誌一千余种,一万余册,多为清末民初刊本,但也不乏善本,如明嘉靖刊本《山东通志》、《龙门志》、《石湖志略》,明万曆刻本《武夷志略》、康熙刊本《宝坻县誌》、《岷州志》、雍正刻本《江西通志》、乾隆刊本《盘山志》、《岐山县誌》等,都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石湖志略》则有清代着名学者、大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为国内独家收藏,弥足珍贵。馆藏家谱八百余种,173姓,多为明、清、民初刊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三十余种,最早刊本为元至元三年(1377)汪云龙纂修的《新安汪氏族谱》。我馆古籍家谱类藏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刊式上,都堪称“华冀文采第一家”。馆藏部分舆图、书画、手札、碑碣拓片等古籍文献,如康熙十三年(1674)南怀仁绘製,雕版印刷,另行上色的八幅挂屏版《坤舆全图》是我馆镇馆之宝。该版地图目前世界只存在两幅,一幅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但其为墨色,而河北大学图书馆所藏为彩色,保存完好。明代画院在菩提树叶上绘製的《明画院绘十八应真册》,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贝叶经》,明代着名山水花鸟画家沈周的《石田真迹》,清代曾国藩、张之洞、莫友芝、严修、徐世昌、载滢、溥伟、溥儒等名人的手札,《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拓、孔子剑刻真迹、“殷比干莫”拓片,这些都是丰富馆藏古籍文献的艺术珍品。另外,馆藏两部大型文献丛书,即《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分三编,正编100辑,128册;续编100辑,1079册;三编88辑,927册,涵盖近代名人奏疏、政书、年谱、笔记、日记、诗文集及经世文编、碑传集等,其中尤以海内外孤本居多。这套影印本丛书,是近代中国历史文献集大成者。《中华再造善本》是2005年教育部为我校配送的一套价值300万元的大型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五编,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这套丛书选录之富、影印之精、学术价值之高,迄未有之。
第一批一部,合200卷:00820 玉海 二百卷辞学指南 四卷诗考 一卷诗地理考 六卷汉艺文志考证 十卷通鉴地理通释 十四卷周书王会补注 一卷汉制考 四卷践阼篇集解 一卷急就篇补注 四卷国小绀珠 十卷
姓氏急就篇 二卷六经天文篇 二卷周易郑康成注 一卷通鉴答问 五卷 (宋)王应麟撰 元后至元六年(1340)庆元路儒学刻明修本第二批,四部,合135卷:01663 史记钞九十一卷 (明)茅坤辑 明泰昌元年(1620)闵振业刻朱墨套印本01675 史记纂二十四卷 (明)凌稚隆辑 明万曆凌稚隆刻朱墨套印本01708 欧阳文忠公五代史抄二十卷 (明)茅坤辑 明刻朱墨套印本01828 石湖志略一卷 (明)卢襄撰 文略一卷 (明)卢襄辑 明嘉靖刻本 黄丕烈 王振声跋
哲学博士,1999年担任图书馆馆长。在任期间,回响河北大学“深化改革,创建名校”的号召,对图书馆的用人制度、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全面落实了全员下岗,全员竞聘,职责明确,奖优罚劣的岗位责任制度。针对办馆经费的不足,一方面向校领导呼吁,扩大投入;另一方面,提出并实施了“开源节流,以馆养馆”的发展战略,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就使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服务质量、工作环境等都有了明显改进。根据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图书馆建设的新特点,制订了抓好古籍典藏,最佳化文献资源配製,加快图书馆数位化建设的工作规划。全馆上下,团结一心,正在逐一落实这一计画。同时,兼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文化忧思录》、《孟子的智慧》等学术专着4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改革开放二十年百名优秀大学生,保定 市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获河北省第二届、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
男,满族,1953年11月出生。河北秦皇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基本简历1975年10月—1978年09月 河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78年09月—1986年09月 河北大学中文系任教,1986年09月—1991年05月 河北大学古籍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07月—1993年04月 河北大学古籍所任讲师、副教授,1993年05月—1996年04月 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副主任、主任,1996年04月—1999年08月 河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8年08月—2004年03月 河北大学党委书记,2004年03月—2005年01月 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主持日常工作),2005年01月— 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国家图书馆馆长。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与评审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文史组副组长,
河北省文学会副会长等职。
两度担任图书馆馆长。1958年至1966年,先后任天津师範大学图书馆馆长、河北大学图书馆馆长。主要工作是改造图书馆,即在藏书建设、目录建设、队伍建设、工作秩序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改变过去半殖民地性质的办馆方向,使之适合于社会主义大学的需要。1979年至1984年第二次任河北大学图书馆馆长,主要工作是对图书馆进行整顿改革,即针对文革十年浩劫中所遭到的破坏和学校图书馆一再搬迁所造成的混乱,全力以赴的拨乱反正,做好基础工作。同时,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加强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适合全面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唐文播在任职期间,重视科学研究,从实际出发,讲求效果。在河北省图书馆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懂得昨天、抓紧今天、奔赴明天》和《图书馆现代化展望》两篇文章,就是对这一观点的具体阐释。此外,还特别注重古籍典藏工作,使之形成馆藏特色。唐文播着作有:《周秦诸子概论》、《中国文学史》、《文心雕龙讲授提纲》、《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现代史讲义》等。发表论文有:《敦煌老子卷子之时代背景》、《河上公老子章句作者考》、《敦煌老子写捲纸质款式字型综述》、《巴黎所藏敦煌写本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证》、《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叙录》、《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本综考》、《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 评 记》、《敦煌老子写卷上系师定河上真人章句考》、《老子篇章字数考》、《段玉裁说文学之研究论“文”》、《汉字的创造演变和趋向》、《中庸之本体论与人生哲学》、《中庸义证及其成书时代之推测 》等。
1979年担任图书馆副馆长,1984年担任图书馆馆长。在任期间,工作成效卓着,享誉海内外。主要业绩简要概述如下:1.理顺校办图书馆体系,将校内18个系、所资料室,纳入图书馆管理,推进图书情报一体化,在馆内建立起情报工作机构。2.进行工作队伍的调整与补充,取得省教委支持,首创工作人员社会招聘制;为培训在职工作人员,在馆内率先举办《图书馆基本知识学习班》,光明日报为此做了专访(刊于1981.12.17)。3.根据馆藏优势,确立馆藏特色,开发文献资源,进行馆藏古籍善本图书的整理工作和馆藏家乘谱牒的整理工作,整理馆藏河北省地方志,并对河北省各主要图书馆进行调研,对馆藏进行整理补充,使馆藏河北省地方志自名列第七位上升为第一位,为盛世修志做出了贡献。4.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和工作人员素质,定期举办图书馆学及工作的科学报告会,并纳入学校的科研计画,做为历届校内科研报告会的分会场之一。5.在工作人员严重缺编情况下,纳入激励原则,使开馆时间从50多小时(每周)提高为70多小时,6.1981年推动筹建起“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并被省教委聘为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河北省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及在河北省高校推广开设文献检索课做出了贡献。7.1980年参加全国高校图书馆会议,被教育部聘为委员馆代表,参加《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制定。8.1983年应北京大学邀请,参加主持高校图书馆管理讲习班,担任教学领导小组成员,组织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三位馆长的为期一个半月的讲学及讨论活动。9.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1984年筹建起河北大学图书馆学系,并担任了讲课任务。10.1985年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访问香港,与香港图书馆协会建立双方的图书馆界交流关係与学协会的合作关係。其学术成果主要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试论理工科大学的科学情报教育》、《图书馆法规档案彙编》(专书)、《试论图书馆管理者的自我完善》、《馆系合作,大力加强实践环节,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等。
1984年担任图书馆副馆长,1987年担任图书馆馆长。在任期间,以工作严谨、扎实、稳健着称,工作业绩人口皆碑。简述如下:在担任河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主持建成了由香港着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省政府投资8500平方米的图书馆新楼。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也开始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王玉林组织领导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套用”、“全方位开架借阅”等多项改革工作,使学校图书馆在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在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在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和贡献,得到了我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好评与讚誉。1991年9月10日被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和河北省人事厅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3年6月被国家教委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高校图书馆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曾发表《丁茶山评传》、《着名的朝鲜学者丁茶山》以及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论文多篇。
图书馆总馆(新校区)
开放地点名称 开放对象 开放时间 古籍阅览区 教师、博士研究生 周一至周五8:00-21:30本部分馆
开放地点名称 开放对象 开放时间 一楼文科借书处 全体读者 周一至周日8:00-18:00(周三8:00-14:30闭馆) 三楼理科借书处 二楼外文报刊阅览室 全体读者 周一至周日8:00-22:00医学部分馆
开放地点名称 开放对象 开放时间 一楼借书处 全体读者 周一至周日8:00-18:00各学院资料室分馆开馆时间、借书时间、阅览时间由各学院制定。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19:5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557029287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