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是北宋词人李持正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节的盛况,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是当时汴京元宵的直接真实写照,该词同时流露出词人享受节日喜悦、安度盛世的愿望。
人月圆小桃1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2。年年乐事,华灯3竞处,人月圆时4。禁街5箫鼓,寒轻夜永6,縴手7重携。更阑8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9。
1、小桃:上元前后开花的一种桃树。2、罗衣:用丝织品制的春杉。3、华灯:彩饰华美的灯。4、人月圆时:指人间的团聚和月亮圆满的时候。5、禁街:即御街。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6、夜永:夜长。7、纤(xiān)手:女人纤细的手。8、更阑:夜深。9、帏:帷幕。
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御街上箫鼓沸腾,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瀰漫,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这首词写于北宋时期,时间介于北宋政和五年至靖康元年之间(1115年至1126年)。北宋这个时期高度繁荣,在盛世汴京元宵佳节,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仕女们罗衣新试,携手同游。正月料峭的春寒,被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词人有感而发,创作该词。
该词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试薄罗衣。”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人月圆时”,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下片第一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縴手重携。”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带有浪漫色彩。在美好的环境里,词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欢乐的海洋里。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縴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採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宋代文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明代文人杨慎《词品》卷一:宋驸马王晋卿《元夜》词云:“小桃枝上春风早。”此曲晋卿自製,名《人月圆》,即咏元宵。犹是唐人之意。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平未详。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21:0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569073287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