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身份是什么意思揭秘

更新时间:2025-05-19 07:23:33 阅读: 评论:0

说到“质子”可能有不少的人都比较的陌生了,但是我们也会经常性的听到这个东西,其实小编第一次看到质子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了人质了,其实这个质子和人质也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话说人质是被动的,但是质子就是主动的了,那么这话到底要怎么解释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其实质子这个说法是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搞法得到了空前的使用频率,那么这个质子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在中国古代,国家于国家之间常年的战争,有的国家就熬不住了,打不过了,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要么选择投降俯首称臣灭国,要么通过外交手段,让自己喘息一下,慢慢发展再次续集力量反扑。那么这个外交手段有哪些呢?其实无非就是和亲啊这样的,但是如果和亲都没有办法实现呢?其实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敌国去当然“质子”了。所以简单的来说就是主动意义上的把自己的儿子送给敌国当人质,这就是所谓的质子。

质子其实不仅仅是送儿子,还可以送女儿,也能送妻子等等非常亲近的家属,其实就是自己国家小,打不过大国,你要臣服就得有表示啊,这个时候质子就显得十分的好用了,其实也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外交政策罢了。

其实质子这个政策不是由来已久的,它只是在春秋时期才出现的,话说当时郑伯为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知道自己不是虢公的对手,害怕被吞并,就想委曲求全,那么要怎么办呢?郑伯却非常的怨恨周平王,所以为了保平安,周平王和郑伯就互相交换了质子,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就形成了质子的情况了。当时春秋时期这样的事情前前后后出现的情况也很多,所以当时流行一句话叫:“盖在霸主盛世,王纲虽解,信义尤存,霸者以信义相号召,故不以威力胁人”。

所以我们仔细的分析看看的话,会发现如果把质子放在现代那无非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入虎口啊。所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人于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还是很有道义的,从上面的“霸者以信义相号召,故不以威力胁人”可以看出。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04:3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663845292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质子   身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