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大头饰 | 一步一摇,一步一欢喜究竟是怎么个情况呢?

更新时间:2025-05-10 14:27:32 阅读: 评论:0

我国古代女人的头饰,是华夏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女性发型的更改,传统式的簪钗越来越远。广为流传下去的古代中国女性的头饰簪钗,都有着很高的历史时间、文化艺术和艺术价值。

笄(jī)

笄是古代人用于簪发和四连冠的饰品,是簪、钗的开山鼻祖。

我国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于插定绾起的秀发或弁冕的。用于插住挽住的秀发,或插住遮阳帽。笄曾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文物。

笄在前期常用小动物的肢骨、翡翠玉石、河马牙等原料制造而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笄的用材也发生了转变。

《礼记·内则》:“女人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从周朝起,女人达到十五岁便算成年人,可以许嫁,此谓及笄。要是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需要举办笄礼,由一个妇女给这一及龄女人梳一个发冠,插上去一支笄,礼后再取出。

簪(zān)

它是由笄发展趋势而成的,是古代人用于绾定发冠或冠的短针。可以用金属材料,骨骼,翡翠玉石等做成。之后特指女性绾髻的饰品。

阴商阶段的古代人就逐渐用簪了,簪的主要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古时候是男孩和女孩通用性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上在节日里赐予重臣的礼品通常是簪。古时候时要求犯罪分子不能带簪,便是贵为妃子若有过错,也需要退簪,由于簪还代表着自尊。

扁方(biǎn fāng)

满族人女性梳旗头时需插饰的独特大簪,型制与作用与汉人女性髻上的扁簪相近。

清朝皇室女性梳“两把头”或者“大拉翅”,都应用扁方,具有联接真、假发冠当中“梁”的功效。装饰设计的一起更主要的是操纵发冠使其不撒落出来。满族人女性梳“两把头”,最开始是把真秀发分为俩把,借助扁方来固定不动。到了清朝晚期“两把头”改为青缎制做,装在头上上,这时与“两把头”与真秀发联接梳成头座的道具也是扁方。

在清朝的北方地区民俗,扁其术有较小的。如遇丧礼,老婆为老公戴孝,学会放下两把头,将秀发集拢于头上束起,分俩把编写成两个辫子,辫梢不系发夹,任秀发松乱一头顶部插一个三寸或四寸长的尸骨小扁方。假如儿媳妇为公公婆婆戴孝,则要横插一个白金或白铜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蒙裹而成,别名“钿子”,配戴时固定不动在发冠以上便可,上边还常绣有各种各样装饰图案,镶首饰或插饰各种各样花瓣、缀挂很长缨穗。

钗(chāi)

钗和簪的功效同样,全是用于插发的,但不一样的是,簪是一股,而钗则是多股。钗时兴于汉朝末期,一直是女人的关键发饰之一,就算是现如今,钗在梳洗品中仍有一席之地,例如头箍,就是以发钗演化来的。

钗不但是一种饰品,它也是一种情寄的表物。古时候情侣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其他风俗习惯:女人将身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送给另一方, 一半自有,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会有“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金子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遇”的观点。

钗的材料许多,但古代人最喜好的是玳瑁做成的钗子,由于玳瑁代表吉祥如意。此点在《续汉书》中便有记述:贵人相助助蚕,戴玳瑁钗。

华胜(huā shèng)

华胜意为绮丽的饰品,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一种花型饰品,通常做成花草植物的样子插于髻上或缀于前额。

唐 颜师古 注:“胜,妇女之饰品也,汉朝此谓华胜。”在汉朝,大家 会在华胜上贴金箔叶或贴上翠鸟之羽,使之展现出闪亮的绿色,这类技术被称作贴翠。现如今翠鸟已经是保护动物,因此如今的贴翠加工工艺中的翠羽常用别的家禽类掉下来的翎毛上色而成。

发簪(bù yáo)

步摇是古代女人的关键饰品之一,在笄、簪上进行饰品而成。由于走动时伴随着步伐的挪动,这些垂落着的琼玉便会不断的摇晃,固而称之为“发簪”。

步摇制做多以金子弯曲成龙凰等形,其制做款式品种繁多,其上缀以琼玉。六朝而下,花样愈繁,或伏成兽类枝叶等,晶莹剔透辉耀,与钗钿相掺杂,簪于发上,原材料关键有金、银、玉、玛瑙石等。发簪的加工工艺繁杂,能集中体现出这一时期的金银首饰加工制做水准。

古时候簪插发簪者多见皇室女性,因发簪常用材料高雅,制做精致,造型设计好看,因此非一般女性能够应用,可是随历史时间发展趋势配戴者便不会再仅限于那时候的上层社会,应用阶级慢慢普遍。白居易在《长恨歌》选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描述杨贵妃。

发簪的一般方式为金凤凰、蝴碟、含有羽翼类的,或垂有丝带或坠子,行走的情况下,金首饰会随行走的晃动而动,惟妙惟肖。

篦(bì)

一种比木梳密的梳头发专用工具,亦指的是篦梳头发去除发垢。我国自古以来便重视礼仪知识,大家 对自身的仪容仪表装饰设计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候是每人必备必不可少的东西。尤其是女性,几乎梳不不离,時间一久,便产生插梳的作风。

秋春之前的木梳,无论型制多么的繁杂,装饰设计多么的讲究,他们的外表特点基本一致,全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窄小,非常少作正方形或平扁的。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梳篦的原材料一直以竹材为主导,尤以木材最普遍。梳篦的造型设计多上圆下边形近地梨。自先秦在女性头顶时兴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类梳篦常见金,银,玉,犀等价格昂贵原材料制做。隋唐五代的梳篦,多做成梯状,相对高度显著降低,其材料及装饰设计视用处而别。宋代之后,木梳的样子趋向平扁,一般多做成半月形。明代之后的梳篦款式,基本上维持宋制。

钿(diàn)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玉》有言:“凡玉石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的物品制成花瓣状的装饰物,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 玉钿等。” 古时候簪钗是用于绾住秀发的,而花钿是插入绾好的发冠起装饰设计的功效。花钿是用金,银,玉,贝等制成的花瓣状装饰物。

此外花钿也指一种妆面。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屋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没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婢女奇其异,竞效之”。因事称作“梅花妆”或“寿阳妆”。

依据出土文物传奇世界珍贵文物材料表明,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鲜红色为较多,以金、银等做成花型,蔽于脸部,是唐朝较为盛行的一种饰品。花钿的样子除红梅花状外,也有各式各样鸟儿、鱼儿、小鸭子等,十分美好新奇。在唐朝,花钿除环形外,也有诸多繁杂的样子。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心常贴一钿花,虽淋浴、闲处,来尝暂去”。

文图由来|互联网 出版权归创作者全部

侵删道歉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07:3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694833294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是怎么   头饰   中国古代   情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