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遗体保护有多细节?徐静:追悼会上撤掉哀乐队,尽量别开灯

更新时间:2025-05-09 05:31:31 阅读: 评论:0

1976年9月11日,毛主席的遗体经过“遗体保护小组”成员的精心保护后,从中南海的住处转移至了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11日上午10点左右,吊唁所需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准备齐全,人民大会堂的大门缓缓打开,30万北京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徐徐进场,开始吊唁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容。

吊唁毛主席遗容

然而就在吊唁活动开始后不久,负责保护毛主席遗体的医学副博士徐静女士突然发现不对,随后她联合遗体保护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找到中央领导及时进行警示,从而避免了一场对毛主席遗体造成损坏的潜在危机。

那么徐静和“遗体保护小组”的成员是如何保护主席的遗体呢?而他们在吊唁现场究竟发现了哪点不对劲呢?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下相关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一、伟人临终之前,依旧担忧国家安危

1976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绝对是最糟糕的一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走了,我们最英武的朱德元帅也去了,唐山的老百姓们也因为一场地震遭受了巨大磨难。这一个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本就孱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

毛主席与华国锋

就在唐山地震发生后不久后,毛主席强忍着对老战友的思念之情,不顾自己的身体安危,急忙喊来主持国家事务的华国锋,面庞留着两道泪痕哽咽道:“快去唐山,快替我去看看灾区的老百姓。”

华国锋担心主席身体,在布置完一系列救灾措施后不久,便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了解情况,临走前毛主席还反复叮嘱道:“一旦有什么最新情况,一定要及时向我汇报”。

华国锋走后,毛主席担心警卫人员过于考虑他的身体,于是特意提醒警卫和秘书:凡是华国锋从灾区发来的电报,一定要第一时间送过来。

华国锋在唐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华国锋的电报不断从灾区送到主席面前,此时的毛主席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到主席看信时吃力的样子、心痛不已,多次提出读给他听,毛主席死活也不同意。

每每看完电报,毛主席总是泪流满面,等恢复情绪后,毛主席喊来秘书虚弱道:“帮我转告华国锋,一定要安排好群众们的生活,安抚好群众的情绪,告诉群众,有国家在,什么都别怕”。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唐山受灾百姓重新鼓起了勇气,待灾区的情况有了好转后,毛主席才稍稍宽了心,然而灾区的状况有所好转了,可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糟糕。

由于身体状况的急剧恶化,毛主席在生前的最后几天多次陷入昏迷,他身上插满了管子,虚弱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甚至连呼吸都要依靠机器来维持。

9月8日的早上,毛主席再一次病危,在医生长达20多分钟的紧急抢救下,毛主席的状况才有所好转,好不容易从昏迷中苏醒,毛主席第一时间问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

他艰难的拿起笔在纸上颤颤巍巍的划了3道杠,看着警卫疑惑的眼神,毛主席心急之下对着床头又敲了3下,守护在身边的卫士才恍然大悟:“主席,您是不是先看有关于三木武夫的消息?”毛主席点了点头。

三木武夫是日本较早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日本政治家,届时三木武夫正在竞选日本首相一职,如果成功当选,对于改善中日两国的关系大有裨益,所以毛主席一直关心他的消息。

看到主席在生死关头仍在关心整个国家,身边的卫士流着泪把报纸拿来,带着哭腔读起了关于三木武夫的消息,9月8日深夜,毛主席预感命不久矣,在弥留之际,给叶剑英留下了最后一封绝密电报。

毛主席担心自己死后,境外敌对势力会趁机兴风作浪,从而导致我国陷入混乱,人民陷入灾难,所以告诉叶帅:在他死后,国家开始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防止国内外制造对我国不利的事件。可命运却丝毫不为主席这兢兢业业的精神感动。

二、中央做出伟大决定,护遗小组临危受命

1976年9月8日的晚上,届时华国锋为了欢迎前来访华的西萨摩亚元首——马列托亚,特意在中南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答谢晚宴,然而就在宴会中途,工作人员示意华国锋中南海有电话找他。

当华国锋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后,脸色瞬间大变,在国宴如此庄重的场合下对司机大喊:“快去中南海”,他急忙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此时毛主席在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抢救后,已经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华国锋强忍悲痛,第一时间召集各位中央领导前来中南海202室召开政治局会议,紧急磋商治丧事宜,会上华国锋表示:

此次会议急需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毛主席的后事;二是是否邀请国外代表团来北京吊唁,第三点是最重要的一点,毛主席的遗体究竟该如何处理?

其实对于自己的遗体,毛主席早就有了交代,届时毛主席想到:如果留下自己的遗体,势必会大兴土木修建纪念场地,而我国十分贫弱,这样只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所以他提议中央领导去世后全部火葬,于是1956年4月27日,毛主席、周总理等136名党内外高级领导在怀仁堂签署了“火葬协议”。

但在讨论“毛主席的遗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时,中央领导们还是出现了一些异议,有人建议遵从毛主席的意愿,有人建议毛主席的遗体应该保留,关键时刻华国锋深思熟虑后最终拍板——“世代保留毛主席的遗体”。

决定下来后,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好毛主席的遗体,于是,卫生部部长刘湘萍,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接到中央的紧急召集令。

徐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留苏研究生,在医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曾荣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负责中国医学科学院形态教研室的工作,对于保留遗体有着很深的研究。所以保护毛主席遗体的任务,徐静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接到中央命令时,徐静正身处唐山市百万庄一带的抗震棚里,看着中央派遣人员焦急的神色,徐静意识到绝对有大事发生,她来不及收拾任何东西,便跟来人乘车赶赴北京中南海。

9月9日凌晨4点左右,也就是毛主席去世后的4个小时,徐静从北门进入了中南海,一下车徐静便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了接待室,空气寂静的可怕,早已等候多时的汪东兴急忙站起来迎了上去:“你就是徐静同志吧。”

汪东兴

听到汪东兴略带哭腔的声音,徐静凝重地点了点头,汪东兴恢复了下情绪良久开口道:

现在我宣布一个重要消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今天凌晨去世了,为了让全国各族民众得以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中央需要你们对遗体进行保护,只能给你们15天时间,有把握吗?

徐静听完当场愣住了,泪水顿时打湿了眼眶,虽然她意识到中央可能有重大事情,才找到了自己,也做了不少猜测,可徐静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消息是如此难以接受。

看到徐静没有回复,汪东兴接着问:“你有什么要求尽可提出来,中央会尽力满足你,”徐静稳了稳心神,由于时间紧迫,她思索一番后提出了3个要求:

第一、她需要看看毛主席的遗体;

第二、她需要返回院里与同事研究保护方案;

第三、她需要一点时间准备所需的医疗药品和器械。

在得到汪东兴的同意后,徐静满怀悲伤的看了一眼毛主席的遗体,随后马不停蹄的返回医科院,医科院急忙召来解剖教研室副主任张炳常和形态教研室副主任陈克铨,组成了由徐静为首的3人“遗体保护小组”。9月9日上午9点左右,徐静三人刚碰面就对保护方案展开研究。

徐静在苏联留学期间,虽然听说过苏联当局是如何保护列宁遗体的消息,可那些全部属于他国机密,苏静了解得并不详细,所以一切都需要她们自己研究。

在经过细致研究和充分的讨论后,徐静3人商讨出的方案来到了中南海,华国锋听后当场批准并拜托道:

长久保护毛主席遗体,让人民世世代代得以瞻仰毛主席这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拜托了。

得到华国锋的批准后,徐静3人把毛主席卧室的卫生间作为工作室,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消毒,工作时没人喊苦喊累,因为相比较于毛主席来说,这是他们能为主席所做的唯一一件事。

就在徐静他们忙碌的同时,9月9日下午,全国几乎同一时间播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任何人都无法相信,那个带领整个民族挺直腰杆,打倒过强大美帝的一代伟人真的离开了。一时间顿时整个民族都颤抖,整个华夏大地都在哭泣。

三、护遗小组发现不对,及时警示中央

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公布后,中央决定9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吊唁活动,时间紧迫,“遗体保护小组”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们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终于在9月10日深夜完成了所有防腐工作。

事后徐静3人顾不上劳累,依旧坚持守护在毛主席的遗体旁观察着遗体的细微变化,为长期保存做了原始记录。

由于保护毛主席遗体的隔热隔氧棺罩还未做好,中央考虑到前来瞻仰主席遗体的30万北京群众都是发热体,而主席的遗体是敞开摆放的,于是下令将人民大会堂所有冷气设备全部启动,务必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下。

在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后,工作人员为毛主席换上了较薄的灰色中山装,由卫士周福明帮主席理了最后一次发,便将毛主席的遗体运至了人民大会堂。

9月11日上午10点,30万北京民众早已等候在大会堂门口,他们相互搀扶着,相互哭泣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陆续瞻仰毛主席遗容,人们看到躺在花丛中的主席,浑身颤抖。

身处现场的徐静虽然也很悲伤,但她有更重要的任务,就在群众们哭泣时,徐静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劲,人们大会堂内的温度已经超过了15摄氏度,这对毛主席的遗体来说,是一个巨大隐患,在热量的影响下,毛主席的遗体有很大可能发生变化。

原来接踵而至的群众每个人都是发热体,现场演奏哀乐的人民解放军军乐队是当场演奏,铜制乐器里喷出的都是热气,加上人民大会堂亮着很多灯,而灯泡也是发热体,这样下去,温度居高不下,绝对要出大问题。

徐静等人急忙找到中央领导,向他们提出了刚刚发现的问题,中央领导大吃一惊,随后与专家展开研究,最终决定:撤掉乐队的当场演奏,改为播放哀乐的形式;控制室内灯光总量,除了毛主席遗体上方那盏灯,能不开灯就尽量不开灯;还要合理安排瞻仰毛主席遗体的群众人数,加盖有机玻璃棺罩。

就这样这场潜在的危机算是得到了解决,最后吊唁活动一直持续到了9月17日,30万群众才陆续见了毛主席最后一面,生前毛主席最喜欢和人民群众待在一起,即使警卫想拦也拦不住,如今30万群众一起来送毛主席最后一程,想必毛主席也会很开心吧。

9月20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在华国锋和汪东兴等人的护送下,转移到了遗体保护室“769”短暂安置。第二天便泡在了药液中,而这种药液是专家在马王堆不腐古尸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所以对毛主席的遗体保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主席的遗体有安置的地方,全国各个省市纷纷捐出特色物产用于建造毛主席纪念堂,原本一年的工程,在北京百万群众的自愿劳动下,仅用了半年时间便提前完工。

最后605分厂、上海新沪玻璃厂和锦州115厂通力合作,为毛主席制造了纯度高达99.9999%的大型水晶棺,可抵抗八级地震、战争和各种突发情况造成的损耗。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毛主席所爱的人民,送给他的最后的礼物。

毛主席的水晶棺

毛主席的去世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多亏了华国锋等领导同志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才得以瞻仰毛主席一面,多亏了徐静等“遗体保护小组”的工作人员,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像是睡着了一样的历史伟人。

毛主席不只是一代伟人,更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指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崛起的时代精神,就像华国锋总理在追悼大会上说的那样:“我们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要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这样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才能无愧时代,无愧民族,无愧于先辈。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08:4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08094294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哀乐   有多   会上   开灯   遗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