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遵义会议是毛主席一生的转折点,该会议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主导的党中央,才有日后红军走向胜利的崭新篇章,但在抵达遵义之前,红军着实吃尽苦头,其中湘江一战伤亡惨重,渡乌江时更是千险万难,难就难在不知该如何渡江。
就在危机关头时,一个战士想出一个主意,造就了一个世界奇迹,成功帮红军渡过乌江,后来连毛主席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红军时期的毛主席
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为摆脱蒋介石布下的天罗地网,党中央被迫转移,红军开始长征。
那时红军尚未抵达遵义,毛主席亦不是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以博古、李德为首的“三人团”没能看清形势,在指挥作战方面有诸多过失,导致红军长征开始时就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湘江一战,蒋介石调集四十万兵力围剿而来,让红军伤亡惨重,血水染满湘江。
原本在突破国民党的第三道封锁线后,红军还有六万余人,湘江一战后,红军仅余三万人左右,虽然敌军亦有伤亡,但当时红军的人力物力明显与国民党差了十万八千里,人家伤得起,红军伤不起啊!
在这种背景下,接下来的作战方针和面临的战役就显得尤为重要,强渡乌江就是在此期间发生的事情。
1935年1月1日,党中央在瓮安县猴场召开会议,会上众人各抒己见,商量接下来的行动方向。
这时候的李德和博古还没认识到自己的战略错误,坚持让红军主力到达乌江后,转而沿着红二军和红六军的路线与之会合。
但毛主席却指出蒋介石明显已经看穿了博古和李德两人的意图,必定会在红军主力与另外两个军团间部署兵力拦截,此时红军背后还有国民党人薛岳带领的十万大军追击而来,若是继续坚持与另外两个军团会合,红军必定会陷入被包围的局面!
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右一)
最终会议上作出决定,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红军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前进,必须强渡乌江,计划在川黔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指派刘伯承担任总参谋长,负责指挥强渡乌江的相关事宜。
这场会议在危机关头拉了红军一把,使得仅存的三万余人没有走入错误的道路中。
但即使如此,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路线虽然制定好了,但是接下来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渡过乌江?
当天晚上,猴场县风雪呼啸,寒风刺骨,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一人站在门口抽着闷烟,心里的愁云如同风雪乌云挥之不去。
如今剩下的三万人是红军最后的实力,而乌江对面必定有国民党的兵力把手,自古一来乌江就是天险之地,靠着红军仅剩的人能渡过去吗?
就在刚刚的会议上,虽然众人一致通过决议,纠正博古二人的错误,但也有人说出了担忧,一场湘江战役就已经让红军元气大伤,万一乌江成为下一个湘江,红军岂不是要完蛋?
此时的毛主席在党中还没有处于领导地位,虽然心里忧虑万千,却也无可奈何,强渡乌江势在必行啊!
任务既然下达,无论前方有多大困难都必须全力以赴地执行,这一向是红军的铁则,刘伯承很快就把攻占乌江的命令下达,由红十三、红四、红一三个军团作为攻击主力,并指派工兵营在乌江架桥,以配合三大军团完成渡江任务。
猴场镇附近的工兵营营长王耀南在深夜接到命令:迅速前往乌江边的江界河渡口!
乌江
王耀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但负责传达命令的战士说任务十万火急,他吹响紧急集合的号角,整个营的工兵战士都被惊醒,紧急集合后便随着营长王耀南徒步赶往乌江边界,没有一个人发出任何疑问,也没有抱怨。
红军纪律严明,工兵营的战士更是将任务看得比生命还重,虽然他们不需要上前线杀敌,但他们的任务同样重要,战争是讲究天时地利的,工兵们的任务就是为部队创造地利!
到达乌江之后,王耀南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1月3日晚之前,必须架设好能通过乌江的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强渡乌江!
在此之前,王耀南就已经完成过多次工兵任务,称得上是战绩赫赫,这一回他也不是第一次帮助红军架桥,但听到任务后,一向经验丰富的他仍是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
要知道乌江非比寻常,水流湍急,要想在这种条件下架桥,谈何容易?
强渡乌江
而且红军一向贫穷,架桥材料就是一大问题,还要赶在1月3号前架桥完成,留给他的时间也就三十多个小时,这简直就是地狱级难度的任务!
虽然艰难,但王耀南还是果断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然后开始着手谋划。
他先是带着被红军俘虏的原国民党工兵专家何涤宙前去乌江边勘察,到了那里望着流速湍急的滔滔江水,王耀南顿时犯难了。
何涤宙在看过江水之后,直言以他掌握的知识来说,乌江之水的流速已经超过了四米每秒,权威机构的资料表明,架桥只能在流速四米每秒以下的河面上进行,想要完成任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王耀南
屋漏偏逢连夜雨,河水流速这个问题还没解决,王耀南又发现了其他难题:红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架桥材料和相关设备。
王耀南原本想要就地取材,结果国民党早就想到这一点,在红军还没有到达的时候,他们烧毁了江边的所有船只,红军根本没有材料可取,不仅如此,敌军还破坏了十多个渡口,给红军强渡乌江增加难度。
身后有薛岳带领的十万兵力正在追击而来,乌江那边还有王家烈带领的黔军严阵以待,接下来的三十多个小时若是不能渡过乌江,红军就会陷入包围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王耀南急得头都要大了。
就在王耀南对着湍急的滔滔江水苦恼之际,工兵营的一个战士来到他的身边,声称自己有主意。
这名战士名叫石长阶,看上去也就十八九岁的年纪,王耀南心里犯嘀咕,我都没法解决的问题,你小子有主意?
结果石长阶还真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原来石长阶从小就在江边长大,对于制作竹筏和篾绳颇有心得,他提出可以用乌江附近盛产的竹子作为原料制作篾绳,竹子浸水过后会变得更加坚韧,或许可以沿着篾绳铺设竹竿,架起一座简易的浮桥。
石长阶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提出这个主意后来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奇迹,因为按照那些外国权威者们的认定,想要在乌江上面造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石长阶的话让王耀南茅塞顿开,他又进一步完善这个想法,如果能利用竹子制作成竹筏,在篾绳铺设竹筏,完全可以当成一座浮桥来使用!
红军向来都是行动派,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王耀南立马集合人手去砍伐竹子。
石长阶作为提议者被王耀南指定随同进山伐竹,他还告诉工兵同志,竹子有公竹和母竹之分,砍伐的时候一定要挑公竹砍伐,把母竹留给当地百姓,日后还能繁衍出竹子来。
红军战士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自然知道百姓生活不易,所以遵从吩咐,只砍伐公竹,但王耀南发现光靠他们短时间内没法砍够需要的竹子,他便带着钱沿着岸边寻找人手帮忙,许多干苦力的人都跑来帮忙,附近的百姓听闻红军需要帮助后,亦是拉帮结伙前来相助。
众志成城之下,需要的材料终于在1月2日上午凑齐,王耀南指挥战士们将竹子制作成六十多个竹筏以及诸多架桥配件,随后他挑选了一处只有三百五十米宽的河面架桥,彭德怀司令还专门从红十三团中挑出一千多人助他施工。
当天,战士们将架桥材料运到江边,开始浩浩荡荡的架桥工程。
敌军见到工兵营的动静,立刻就看出他们的想法,为了破坏红军的架桥行动,敌人火力全开,上百挺机关枪冒着火舌疯狂扫射向江边,几乎没有停过。
战士们架桥之时,一颗颗子弹从他们身边飞过,或是击入江水之中荡起水花,或是射入战友们体内,血染江面,扛着竹筏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倒下,但随即就有其他同志顶替上来,用性命来架桥!
1935年1月,正是寒冬时节,工兵营的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火力威胁,还时刻抵抗着冰冷江水的侵袭。
据说架桥之时,很多同志刚一入水就被冻得手脚麻木,四肢僵硬,有些人甚至皮肤被冻得裂开,鲜血直流。
即使如此,仍是没有人选择退缩,咬牙坚持着,而在工兵兄弟们紧急施工时,红军主力更是拼命发动攻击,吸引敌人的火力。
在无数战士的阻挡下,一座用竹筏搭建的桥慢慢形成,一点一点地朝着对岸延伸而去,而一只突然从天而降的“神兵”更是为工兵战士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原来,在开始架桥之前,在红军中素有“虎胆英雄”之称的毛振华带领八名战士主动承担突击任务,1月1日时他们顶着冰寒刺骨的冷水潜入江中,试图为架桥牵绳,可惜被敌人识破,绳子被敌人击断,几人被迫返回,但当天晚上毛振华卷土重来,用竹筏发动入侵,和四名战士成功渡江,并一直潜伏在对岸。
直到天亮,架桥行动开始后,毛振华带领四名战士犹如“神兵天降”,杀入敌人的战壕之中,以雷霆之势压制了敌人的一部分火力,成功为工兵营战士们争取到大量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红一团中素有“神炮手”之称的炮兵连连长赵章成,带着炮兵战士们在乌江边架起了土炮,他抓住机会连发数炮,成功破坏敌人多挺重机枪,趁这个机会,红四团的一批突击队员悍不畏死地冲上对岸,与敌人厮杀。
炮火宣泄之下,工兵营的架桥作业一直没有停过,为了能够固定住铺设的竹筏,石长阶咬牙冲上竹筏,站在上面作业,这一举动却让他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混战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身体,他跌落水中,又挣扎着游回来,用尽最后的力量死死地撑住竹筏。
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面前,众多战士用生命和意志筑起一道高墙,在这道“高墙”的遮蔽下,一座由竹筏搭建而成的浮桥终于一点一点地延伸到对岸。
“神炮手”赵章成
当工兵营的战士们将浮桥固定在乌江北岸,并挥舞象征完成任务的大旗时,渡江战士们纷纷发出怒吼,彭德怀司令第一个冲上浮桥,身后是悍不畏死地数千名红军战士,他们借助浮桥渡过乌江,黔军完全被红军的气势吓破了胆,被打得溃不成军。
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乌江终于被红军占领,而那名提出架桥构想的战士石长阶,用身体稳固住竹筏后,就这么微微睁眼看着同志们跨过乌江,然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可以说,红军能够渡过乌江,工兵营的架桥作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开始架桥到完成一共历时三十六个小时,创造首次在乌江上架桥的记录。
战役结束后,1月3日,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到乌江边。
他们通过战士们用生命架起的桥梁,感受着脚下的颠簸,毛主席不由得感叹道:“太了不起了!我们的战士仅仅是用竹筏就在湍急的乌江中架起这样一座桥梁,哪怕放到全世界也是一个奇迹,我们红军之中有着众多神人!”
是的,无论是负责指挥的刘伯承,还是率先冲上浮桥的彭德怀,亦或是“神兵天降”的毛振华同志,他们都是拥有着钢铁意志的“神人”。
而那名提出架桥构想,在渡江架桥中牺牲的战士石长阶,他的名字将会永远留在我党的光荣史册上,永远值得后人崇拜和尊敬!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08:5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08842294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