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跟大清武状元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曾靠两招打败霍元甲,一说名字都很熟悉

更新时间:2025-05-09 12:53:22 阅读: 评论:0

“学得文武艺,授予帝王家。”封建王朝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也如现今社会一样设定了各种考试。除了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科举制度,选出才学出众的人授予状元、探花等称号,可以入朝做官。还有一项与它对应的,那就是武状元考试,科举选的是文官,武举则选的是武官。

与科举相比,武举好像鲜少受到关注并不出名,这与中国千百年来重文轻武、崇尚礼仪也有一定关系,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能讲道理就不动手。但保家卫国没有武力是不行的,所以武举一直都存在,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我国最后一位武状元,据说他仅用了两招就打败了霍元甲。

武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科举制度在我国可以追溯到隋朝,但武举制度要比这晚一些,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有相关记录。到武周时期,唐初名将基本都已经陨落,即使健在的也不支持武则天称帝。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急需心腹大将,因此设立了武举考试,希望通过这个途径选取得用的人才。

武举与科举一样不问出身,不看背景,只凭本领,这就为平民百姓提供了一条平步青云的道路,唐代名将郭子仪便是通过武举制度崭露头角的。

宋朝以后,在唐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试。宋朝重文轻武比较严重,所以即使是选武将时也附加了“文化课”分数,与现在的体育生差不多。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有勇无谋只能算是一介武夫,朝廷需要的是有勇有谋的将军,只会打打杀杀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宋朝的武官也确实多是文采斐然的,比如岳飞、比如辛弃疾。

而在明朝时期因为朱元璋自己就没什么文化,所以对武将的文化要求也不高。但能识字,看得懂兵书这还是必要的,因此明朝延续了宋朝武举的制度。但对于文化考试这一块儿,要求的并不高。明朝末年的时候,各地起义军层出不穷,朝廷急需能够带兵打仗的将领,所以只要能上战场其他条件都可以放宽,

到了清朝时期满人作为统治者,由于民族的差异性,使他们的武举制度照比前朝有了很多改变。因为满洲贵族是马上得天下,所以他们非常注重骑射功夫,这便是武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尤其在清初时期,顺治、康熙也非常重视汉学,提倡满汉一家。因此不仅保留了文化传承,使科举制度在清朝延续,在武举考试时也参考前朝制度,重新重视武举的“文化课”成绩。可以说清初的武状元们确实是文武兼修的人才。

最后一位武状元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也被清朝的历任统治者们延续下来,成为为清朝朝廷输送武官的重要途径。这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他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不是因为他武状元的身份,而是他曾经两招就打败了一位武学名人霍元甲。

张三甲并非名门之后,但他的家族却是世代习武的武术世家。张三甲自幼跟随长辈们习武,身强体健不在话下,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不论是刀枪剑戟还是弓箭拳脚,在同辈子弟中都算得上是佼佼者,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个武者的英武。

父亲在日常的教导中发觉了长子的过人之处,觉得张三甲确实是一个习武的好材料,决定好好培养他,将他送到了开州拜杨国昌为师。在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张三甲的武艺更加精进,尤其擅长刀术,一柄大刀舞将起来可以说是水泼不进。杨国昌都称赞他,“吾弟子盈门,唯三甲为罕见也。”

1897年,张三甲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因为贫穷,被同场考试的富家子弟们嘲笑挤兑。张三甲不为所动,认真比武,被微服的恭亲王奕忻看中,才得以在没有贿赂考官的情况下,凭借真本事通过会试进入殿试。

进入殿试就不用担心有人作弊了,张三甲被光绪帝钦点,顺利成为了当年的武状元,在这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清朝的武举制度再没有举行过,张三甲便成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两招击败霍元甲

张三甲成名后被光绪帝留在身边做侍卫,皇帝需要保证人身安全,但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来说,这并不是他期待的结果。彼时的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乱世,张三甲参加武举考试也是为了报效朝廷,却没想到空有一身武艺却只能做个侍卫,这让他很郁结。

令他困扰的还不只空有抱负不得施展,还有不断上门挑战的江湖人士。因为殿试一战成名使得张三甲在武林中名声大噪,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凡是习武之人,到达一定境界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所以不断有人找张三甲比武。

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便是天津的武师霍元甲。不过霍元甲并不是一定要打败张三甲获得武术最轻的名头,而是找张三甲切磋武艺,以争取能够更进一步。

张三甲也早已听闻霍元甲的大名,非常愿意与之切磋,但两人都十分理智和谦逊的约定点到为止并以三招定输赢。只是没想到刚一动手霍元甲便输了一招,这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原本大家都觉得霍元甲一定能赢,却没想到让张三甲占了先机。

更令人吃惊的是接下来的第二招霍元甲又输了。接连输了两招,霍元甲非常有风度的表示自己技不如人,经过这次比试两人不仅没有产生芥蒂,反而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结语

虽然张三甲的武艺超群,但生于乱世,尽管有报国志却无报国路可以走。拥有超群的武艺也无法上战场杀敌,只能屈居侍卫一职埋没在深宫之中。也许是始终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也许是多年的积劳成疾,张三甲在妻子刚刚为他生下孩子的那一年便因病去世了。

一位优秀的人才就这样陨落不能不说是十分可惜的。但他的尚武精神却一直流传下去,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年轻人热爱武术、醉心于武术,希望他们能将这门源远流长的中华技艺发扬光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09:2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14083295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武状元   都很   一说   清朝   大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